首页 -> 2006年第8期

健康课堂的营造与管理

作者:刘 艳 王德清




  现代社会提及的健康已不仅仅指身体层面,而具有身体、智力、心理和社会的综合性质。今天从报纸、网络等媒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青少年因为学习压力、生活中的小挫折,或是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以至出现种种性格孤僻甚至最后轻生的现象,这些我们大都归因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很自然会提到孩子的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对于一个正在求学的孩子来说,学校占据了他生活的大部分,“孩子从6岁长到17岁,白天接近14的时间是和老师在一起的”,这是国外的一个数字,我国要远远超出这个时间。学校尤其是课堂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如此大的时间空间,显然会对他的生活习惯、人际交往,乃至整个人生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出健康的孩子就要从学校课堂这个基本单元入手,实行健康的课堂管理,营造健康的课堂。
  
  一、何谓“健康课堂”
  
  试想一下,当我们进入课堂,迎面而来的是一种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的气氛,学生们努力学习,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老师也耐心地指导学生,他们同时愿意共同分享彼此的见解;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充满了激情和责任感,整个课堂充满着一种支持、信任、相互尊重的融洽氛围,根本不会有对抗与猜疑,因为“伙伴关系和合作精神为核心的人生哲学观构成了课堂活动的基本框架”。这样的课堂我们就可以称为健康课堂。
  健康课堂不仅指课堂上没有难以控制不守纪律的学生,健康的课堂应该生动活泼,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生理和心理安康。在健康课堂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控制他们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有充分的机会实现他们在生理、社会、精神、情绪、智力和环境等层面的安康。如果没有情感丰富、健康的学生,就不会有健康的课堂。
  
  二、现今课堂缺乏健康的管理氛围,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制造快乐”
  
  当今的课堂缺乏一种健康的管理氛围,对于许多老师来说,建构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如同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正襟危坐地听,几乎没有人敢对老师的话语提出质疑。老师们大都营造了一种紧张、枯燥、不健康的课堂氛围。
  我们的课堂太过于死板,太没有生气了,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来说,他们觉得过于沉闷压抑,于是就会导致他们采取纷繁多样的行为方式来达到课堂的娱乐,使原本紧张、沉寂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一些。
  1.合理化行为方式
  如利用课堂讨论说闲话、在教室内前后走动,利用教师留作业时使劲翻书,利用课堂突发事件制造混乱等等。看下面一则小实例:
  课堂上,语文教师让学生背课文。正在背诵课文的一个男学生的背上有一个臭虫在爬。后边的男学生发现后“哎哟!哎哟!”地在喊叫,前边的学生也回过头乱喊乱叫。其实前边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后边的学生在喊什么。教师用书把学生身上的臭虫打下来,斥责道:“哎哟什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学生笑。
  学生总是抓住瞬间的机会与借口,使课堂出现与教学不相干的欢乐和情趣。这不仅是少数人(后边学生)的愿望,也是所有学生(包括不知事发原因的学生)的共同愿望。
  2.“投机”性行为
  合理化的不良行为带有一定的公开性,存在被教师识破而遭致惩罚的可能性,因此完全隐藏性的“投机”性行为更为学生们偏爱。教师面对全班学生,要同时进行繁忙的授课与维护秩序,注意力不可能时时集中在一个地方,因此学生就会趁教师注意力没有指向自己时去做短暂的娱乐。学生们认为“教师就一双眼睛,管不住那么多人”,“总会有人没有被看到”。可见,学生课堂中的娱乐更像是打游击战。
  
  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实行健康的课堂管理,营造健康的课堂
  
  营造健康课堂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心理社会多层面的安康,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坚强、自立、生存的技能,使学生无论在课堂内外都能过一种健康、幸福、有意义的生活。健康课堂就如同一个微型社会,学生在这其中表现出来的品质和学到的知识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1.尊重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归属感
  (1)教师要善于倾听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都有被尊重和依赖的心理需要,倾听就是一种容纳与尊重。会积极倾听的教师能够将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学生身上,给予对方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能够用非口头与口头的暗示来表达对学生的共鸣和专心。比如点头、身子往前倾、微笑、蹙眉等身体动作,用之恰当,都让学生知道你真心地在听;口头的暗示如“喔”、“是的”、“我懂了”等都能让学生知道你的注意和兴趣,你接受他继续讲下去,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2)学生需要感到被重视
  学生需要在课堂上感到自己被重视,感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参与是有价值的。学生一旦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是无关紧要的,他们就会放弃或失去参与竞争和取得进步的动力。如课堂上的提问,老师大多是选择学习较好的同学回答问题,而且会一节课回答好几次,这势必就严重影响其他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就需要准备难度层次高低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提问,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感到自己在课堂上是被重视的。
  (3)学生需要被接纳的感觉
  在课堂上学生时时需要被接纳的感觉。如教师要读准学生的名字,现在有些学生的名字可能是一些生僻字,这需要教师在课下作好准备。如果教师能够尽最大的力量认识每一位同学,能在课上准确地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这最好不过。这一点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而且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老师接纳了,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鼓励。
  2.信任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有能力克服困难,承担责任
  (1)活用体态语给学生以鼓励、赞许
  课堂上以语言表达为主的同时,教师如果活用体态语来传递给学生信息,会取得课堂管理和增进学生自信心的双赢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带微笑,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表现出关注、欣赏的表情;要用会说话的眼睛表现自己对学生的鼓励赞赏;要避免经常皱眉头板着脸,对学生表现灰心、失望的表情,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甚至对个别学生会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形成不健康心态。手势等肢体语言也很重要,如一位教师因为班内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在全校通俗歌手比赛中拿了第二,在课堂上他做了这样的动作:“某某同学……(竖起大拇指),成绩也将会……(竖起大拇指)”然后就没再言语。令人欣慰的是这位同学在以后的时间里课堂表现非常好,学习成绩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2)培养学生选择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
  许多学生都渴望承担责任、自治和独立,也想拥有参与、选择积极课堂活动以及与教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因此,教师要通过为学生提供选择、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方法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我们可以从下面一个解决课堂问题的案例中得到启发。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是你们可以帮忙的。课堂上讲话的人太多,我不喜欢。因为当你们讲话的时候,我不得不停止讲课或重复我刚刚讲过的话,我需要安静的时间来教学。可是我知道你们似乎也有讲话的需要。让我们想想看,要怎么样才能同时既满足我的需要又满足你们的需要。我要建议一些办法,你们也尽可能把你们想到的也提出来。我要把它们列在黑板上,然后我们来讨论,把其中你们和我都认为不妥的办法删掉。接着大家纷纷提议各项解决的办法,而由教师一一列在黑板上①重排座位。②惩罚。③随时想讲话就讲话。④每天规定一定的讲话时间。⑤当别人不再讲话时才讲。⑥绝对不准讲话。⑦一次只教半班(另半班可以讲话)。⑧低声耳语。⑨只许在口头讨论时讲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