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座位对学生课堂注意之影响
作者:马艳云
在中小学教室里,课堂座位编排有以下几种:秧田式排列法(按行列式排列)、圆形式排列法、会议式排列法、小组式排列法和U形排列法等,其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是秧田式排列法。
秧田式排列法最适合于大班教学。目前,在城市中小学,一个班级有四五十名学生,然而在农村中小学,每个班的学生可能更多,有的多达六七十人,因此,各个学校在课堂座位编排上基本上都采用秧田式排列法。这种排列法使教室中学生的课桌整齐划一;所有学生都面向教师;教师比较容易控制学生和课堂纪律;课堂教学效果相对于其他座位排列方法比较理想;学生的学习行为也较其他编排更好。然而这种排列法有一些不足: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讨论相对减少;学生很少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学生座位可能影响其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且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学生座位还影响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程度,座位靠墙和排行靠后者,其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程度较差。笔者推测学生座位可能还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注意的视觉搜索。
特瑞斯曼(Treisman)等人在1980年提出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 of Attention,FIT)。该理论假设,知觉对象的加工首先在特征水平上进行,然后以注意“胶水”将游离的视觉特征粘合在一起继续加工,最后获得对象的知觉。该理论实验支持主要来自视觉搜索(visual search)和背景分离等几方面,其中视觉搜索在注意特征整合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视觉搜索包括特征搜索和联合搜索。如果干扰子(黑板上的字、图形等)多于两类目标(想要注意的字、图形等)与每类干扰子都至少共享一个特征,则目标搜索是很困难的,这种搜索称为联合搜索。例如在红色的X和蓝色的T中间搜索一个蓝色X。就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字和图形可以看出,学生在视觉搜索中大多都属联合搜索。那么在黑板上每一字的清楚程度、大小等都将直接影响视觉搜索的快慢程度,字越模糊或者越小,搜索其所花费的时间越长。因此,在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快速的视觉搜索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综上所述,在一个教室,相对于黑板来说,学生座位有左侧、右侧、前排、后排和中间之分,在这些位置处注视黑板上同一字,其视角是有差异的,笔者推测,这些差异可能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视觉搜索。
二、实验设计
被试被试对象是河北省怀来县沙城中学的高中一年级一个班级的部分学生。该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为中等水平,班级中有60多名学生。参与实验的被试有15人,其中,女生5人,男生10人,平均年龄17.1。这些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是靠墙两侧。该班级的课堂座位编排属秧田式排列法。
实验材料在被试对象前的黑板上呈现一些目标字和干扰字,目标字为“楼”、“拯”、“鲁”和“苜”。在黑板的左边写上目标字“楼”和“苜”,干扰字是教师在黑板上已写的字:三、角、函、数、相、描等;在黑板的右边写上目标字“拯”和“鲁”,干扰字是教师在黑板上已经写的字,包括:三、角、函、数、是、把、果等。目标字结合部分干扰字的特征,如:“楼”字把“相”和“数”字中一些特征结合在一起,“拯”字结合“三”、“函”和“把”的特征。目标字的大小同干扰字,并且目标字的颜色同干扰字的颜色,都是用白色粉笔写在黑色黑板上。4个目标字的高度处于黑板的中间位置。该实验的目标搜索属联合搜索。
实验过程实验采用现场实验方法,即实验是在课堂中的自然情景下进行的。当下课的铃声响了之后,教师说下课,这时主试要求同学们等一等,然后,主试要求靠墙两侧的两列同学先不要看黑板,等主试把字写好后,两侧的同学才能看黑板上4个目标字。实验方法采用信号检测论的有无法,主试告诉被试在黑板的左右两侧有目标字和其位置,并且要求被试对目标字作出反应,即把4个目标字写在一张事先主试发下的纸上。从要求被试看黑板到停止看黑板,时间大约为5分钟。该实验与以往的信号检测论中有几点不同之处:该实验呈现刺激仅一种情况,而以往的呈现刺激包括有无目标两种情况;该实验告诉被试目标字的位置,要求被试写出目标字,而以往告诉被试目标是什么,要求被试在不同呈现屏幕上检测目标是否存在。
三、实验结果
有4名学生完全正确,还有2名学生经过改正后正确,占40%;有2名学生左边看不见,有2名学生右边看不见,占26.7%;其余学生完全不正确,似乎看清楚轮廓而看不清楚细节,占33.3%。
四、讨论
目前,农村大多数中小学依然采用黑板教学,城市中的部分学校,虽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投影设备,但对一些学科的教师来说,可能还比较偏爱黑板教学。黑板形状为长方形,其每一侧相对于墙对侧学生来说太偏,尤其是靠近讲台的第一和二排。对于这些学生,黑板上对侧的字、图形等的视角是很小的,也就是说,左边的学生看黑板右侧的字和图形很困难甚至看不清楚,同样地,右边的学生看黑板左侧的字和图形很困难甚至看不清楚。虽然大多数学校的教师会不断调整学生座位,但是总有一些学生在某段时间会靠墙而坐,靠墙两侧学生的学习将受到很大影响。
1.学生座位对学生注意能力的影响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发现,教室两侧的学生要看清楚目标字很困难,正确回答仅占40%。该结果表明,教室两侧学生在课堂上的视觉搜索很困难,即视觉注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也说明黑板上两侧的字相对于对侧学生来说视角太小。在课堂上,学生不但要注意教师给予的视觉信息,而且还要注意听觉信息。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觉注意也可能受到影响。
根据Kahneman(1973)提出的能量分配模型,该模型认为,同时进行的两种作业或者加工两种通道的信息,如果其一比较困难,所需的能量资源较多,那么另一任务被分配的能量资源相对的减少,并使该任务很难正常运行或者完成。一般地,学生在课堂上既要进行视觉搜索同时还要进行听觉搜索。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使用颜色、大小和划线等方法使重点知识突出于其他知识,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每一字、图形等的视觉搜索基本上都属联合搜索。
对于教室两侧的学生而言,对侧黑板上的字和图形等相对比较模糊,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搜索对侧的字和图形等一定非常困难,他们的视觉搜索都属很困难的联合搜索。
联合搜索是一种比较困难且耗时长的视觉搜索,其加工所需能量资源较多,因此从一定总能量中分配给听觉搜索的能量资源势必减少,甚至无法正常进行听觉搜索的加工。如果视、听觉搜索无法同步进行,学生要想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就很困难。
当视觉搜索受阻以后,在课堂上进行视觉短时记忆便将受到影响,同时听觉短时记忆也随之受到影响,这样,这些知识信息便无法从短时记忆转存到长时记忆中,因此,对于长期靠墙而坐的学生而言,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必定很差。
另外,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很困难的视觉搜索将影响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更谈不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在课堂上,学生座位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2.学生座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可能就是人的行为动机。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一般地,学者们倾向于把动机划分成两大类: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属人先天具有的、本能的活动倾向,如渴了想要喝水;而心理性动机则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所具有的活动意向,学习动机属心理性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