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作者:朱桂琴




  
  2.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
  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批判性的思考,把依附于个体而存在的个性化知识和实践性技能深刻地概括和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使高度个性化知识在个体之间或者向群体实行整体地传播成为可能,具体方法是撰写“反思性札记”和生活史叙述。
  “反思性札记”是法兰西斯和高德史密斯等人提倡的教师教学反思的一种形式。它是教师个人及时记录自己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从而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实现专业知识的显性化和凝固化,为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留下难得的素材。通过反思自己的个体经验,教师就可以从经验中获取进步的起点和方向。
  生活史叙述是教师对自身进行的一种“元认知研究”,是个人回溯记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撰写生活史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成长历程进行逐步的梳理。教师通过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回顾,发现自身的人格和认知特性、知识结构、个人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诀窍。通过这种个人知识管理活动,不仅能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类型和专业发展脉络,并依据这些显性化了的知识,对自己的特点、倾向、优势和需要加强的领域有明确的把握,进而制定或修正自身专业发展的计划,而且还可以使教师内隐的、个人的、实践的知识逐渐显性化,成为可以与他人分享与交流的知识。
  
  3.开展行动研究,将显性知识内化并创造新知识
  教师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必须将群体所共享的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自身知识系统的拓展、延伸和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新的显性知识的吸纳和内化将是一种化学意义上的变化。开展行动研究,能使实践工作者教师省察他们自己的教育理论与他们自己的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将研究行为整合进教育背景,使研究能在实践的改善中起直接而迅捷的作用: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缩短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教师通过行动研究,解决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透过行动研究,不断地修正与更新知识,促进知识的活化。
  
  4.将“社交资本”变成“智慧资本”,使知识价值最大化
  知识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和流动,教师要主动地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共同解决在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增加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的流通性与可接近性,把“社交资本”变成“智慧资本”,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使知识价值最大化。知识的分享不仅能激发教师创新专业知识的潜能,而且教师的知识也在此时相对地增殖。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有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启发、相互补充,在“合作”、“对话”中,每个人都能获得个人反思所得不到的东西:扩大和丰富教师的认识,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思考和质疑他人的意见,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
  
  5.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知识共享平台
  学校要推动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是重要且必要的途径。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持续增长学习力的组织,是让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未来能量的组织。在学校中,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首先要立足于教师群体,通过教师之间生活史、专业经验、教学观摩等的分享与对话,对教师的知识进行管理。
  其次要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地位感和责任感,使全体教职员工的意愿与组织的目标高度统一,以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目的。同时,学校要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建立互动的、人性化的知识交流网站,使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在班级、教研室、校内,以至全国等更大范围内实现知识共享,将分散在一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变成集体、组织、国家的知识资产。
  在教育改革时代教师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能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和知识创新,使知识流“增值”,当“知识”转化成“能力”和“智慧”的时候,才能真正彰显“知识”的力量和价值,教师职业也因参与知识的增长与创造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田志刚.个人知识管理让你不再无知”.httpwww.CCW.com.cnapplicz1htm200320030827YJ.htm
  [2] 赵厚福.个人知识管理概念.http.kncenter.org\Ar“cleshow.
  [3] 甘永成.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中国电化教育,2003(6).
  [4] 赵金波.做好知识管理让教师工作更高效.现代教育技术,2003(5).(责任编辑 刘永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