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汪京光
一、 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学生发展”既指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指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的条件”,这些学习的条件就是: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着眼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下面是教学工作中的几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从不同方向看》(一)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
创设情境一:请一个同学作为被观察的对象,四个同学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进行观察,并将结果告诉大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引出课题
设计说明:每个同学都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并认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创设情境二:桌子上依次摆放一瓶饮料、一个水桶和一个乒乓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将结果与大家交流。
设计说明:学生对这个活动产生兴趣,他们能主动地参与观察活动,并通过探索、交流,在自主的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有所不同的,进一步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创设情境三:如图1,圆柱体的主视图是_______,左视图是_______,府视图是________。
创设情境四:如图2,桌上放着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
请说出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设计说明: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背景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开始,通过观察、想象、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逐步形成自己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案例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也是思维的单元,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赖以思维的基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概念,才能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在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
创设情境一:通过前面的教学环节学生已初步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下面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和思考,从图形的特征上来进一步了解概念的形式特征。
师:下面让我们来观察一下,从图形的构造上,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具有什么特征?
生:对于内错角,我发现∠1与∠2在两条被截直线之内,在截线两侧,去掉多余的线,其基本形状就如字母Z。
生:对于同旁内角,我发现∠1与∠3在两条被截直线之内,在截线同侧。去掉多余的线,其基本形状形如字母U。
生:对于同位角,我发现∠6与∠5在截线EF的同侧,在两条被截直线的同旁。去掉多余的线,其基本形状形如字母F。
师:很好!用形象化的符号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辨认各种角,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方便。
教师用教具演示三种类型的角,然后学生用自己的学具进行体验和判断。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利用测量、剪纸拼接等形式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即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数学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进他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 教学设计要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课程教学设计必须凸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感知、理解并参与新知识的寻求与获得。
[案例三]:《探索规律》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
创设情境一:
(1)观察日历图,图中四个数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些关系吗?
(3)这些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创设情境二:
(1)观察日历图,(横向)图中6个数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些关系吗?
(3)这些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创设情境三:
(1)观察日历图,(纵向)图中6个数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些关系吗?
(3)这些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创设情境四:
(1)观察日历图7,图中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些关系吗?
(3)这些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4)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
设计说明:鼓励每个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与同伴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发现多种关系,用代数式表示自己的发现,并尝试用符号运算去验证。学生通过探索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或变化的规律,并用符号进行一般化的表示,这样就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情境之中,通过丰富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他们的符号感,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以及符号运算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应当创设一定的情境,安排一系列的“教学事件”,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通过教材呈现方式的变革、活动任务的“交付”,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数学探究的过程,在动手、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三、 根据数学特点和知识类型设计教学
[案例四]:《有趣的七巧板》
创设情境一:
(1)如图8,观察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会标;
(2)关于七巧板的相关知识,大家了解多少?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渠道?都有哪些相关的网站?
(3)七巧板起源于宋代,创始人是黄伯思,最早称作“燕儿图”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利用这七块几何形状就可以拼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图形,形拟各种自然事物。七巧板不但流传于中国,而且也被西方国家所瞩目,被称为“东方魔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