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学校如何构建卓越的执行力

作者:王卫国




  一、 概念的厘定——什么是学校的执行力
  
  关于执行力的概念,企业界内人士有他们真切的解读。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说什么叫好的执行呢?简而言之,“全心全意、立即行动”。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有好的执行,团队就不可能有好的执行力,就不是好的团队。
  联想总裁柳传志认为,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
  执行力就是完成执行的能力和手段。那么,什么是执行?
  执行就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过程,执行就是把事情做完;执行就是把战略转化为行动计划,并对其结果进行测量;执行应该成为一个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目标和结果之间不可缺失的一环。
  执行力是制度、人员、企业文化等要素的综合体现。
  我们教育界的同行山东的齐永胜老师认为:学校执行力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1]
  综上所陈述的种种对执行力的表述,笔者认为:学校的执行力就是学校的每位成员在共同的远景牵引下,上下同欲,倾力而为,竭力向前,全力干好本职工作。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执行力就是学校的核心的竞争力。
  
  二、 理论的支撑——执行力的理论根基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翻开众多管理学的书籍,从古典的管理理论如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到当代管理理论如西蒙的决策理论,乃至ISO-9000的核心理念等,其中都“闪烁”着对执行力的垂青,这使得“执行力飓风”的“狂刮”,有其厚重的理论渊源和根基。
  
  1.法约尔的管理定义[2]
  “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定义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也是提高执行力必不可少的。
  管理始于计划,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对于提高执行力而言,道理是一样的。有些企业缺乏执行力,可能源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或者目标与计划被制定者锁在抽屉里而并非众所周知。
  管理终于控制,控制就是调整目标或者采取措施保证目标实现。由于执行过程与计划的差异,执行的中间结果偏离计划轨道是正常现象,每当出现“结果偏离”时,“控制”成为一项必需的管理职能。
  
  2.西蒙的决策理论
  科学决策理论的提出者西蒙认为,管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决策的过程,整个管理活动由“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这样一些连续不断的活动所组成。这一观点抓住了决策这一关键要素,突出了科学决策在各层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该理论也暗含了“执行”在活动链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连接决策和再决策的桥梁。
  
  3.戴明的PDCA循环[3]
  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戴明提出:PDCA循环包括四个环节,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修正(Action)。PDCA是一个闭环的系统,系统的每一次循环,都是为了保证计划(预期结果)的实现。
  计划:从事任何事情都必须先有计划,一定要做计划做的事。
  执行:按照计划严格执行,不做计划外的事情。
  检查: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修正:如果检查发现执行不力,预期结果与计划有差异,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保证实现目标,或者调整计划(目标)。
  PDCA循环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执行力保证系统。
  
  4.过程管理
  对营销管理而言,是过程管理重要还是结果管理重要?大多数企业的营销管理是结果导向的管理,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当结果与期望不一致时,再行挽救,充其量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要想达到理想结果,必须对执行过程进行严密监控。有什么样的过程,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只有控制过程才能控制结果。
  过程管理原理应用于营销管理,要想提高营销系统的执行力,就必须坚持“过程管理重于结果管理”的原则。
  这一理论移植于学校管理就是要细化过程管理,精雕细刻每个环节,向科学的过程管理要质量。
  
  5.控制论
  控制论认为,要想对系统运行结果进行控制,首先,要给予适当的“输入”投入、指令等;其次,需要建立反馈系统。
  一个反馈系统包含下列内容:一是对中间结果的监测;二是将监测结果反馈给下达指令者;三是利用反馈信息调整输入。
  该理论应用在学校管理上即要想建立卓越的执行力,就要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6.ISO-9000的核心理念
  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套质量保证体系,其精髓是: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见到。
  “该说的要说到”,其含义是:要求员工做到的一定要形成制度、指令,一切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运作。
  “说到的要做到”,其含义是:凡是形成的规范、制度,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做到的要见到”,其含义是:执行结果一定要留下记录,“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ISO-9000是一套国际社会公认的严密管理体系,体现了“通过体制保证执行力”的理念。移植于学校管理中就是要靠严格有序的管理制度监控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杜绝中间任何环节出现不规范行为。
  列举上述理论,为的是说明本文提及的执行力,并非是“头脑发热”,而是有厚重的理论根基支撑的,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构建学校卓越的执行力呢?
  
  三、 框架的构建——打造学校卓越的执行力
  
  构建卓越的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每一个层级、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分重视,学校的每一名成员都共同负起责任,戮力同心,同舟共济。构建该框架需要学校组织内部将人员、战略、运营三个流程完美结合。笔者将该种结合在学校执行力的构建上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平台的构建。
  
  1.执行力硬件支撑平台的构建
  (1)学校组织结构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随着基础教育的急剧膨胀,许多学校由原来的十几轨变成几十轨,急剧“扩张”的学校规模,使得原有的“金字塔式”的多层级管理已经暴露了诸多的弊端,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规模决定结构,结构决定效能[4]。扁平化的管理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一种组织管理形态,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去掉了不必要的中间管理环节,是管理结构由金字塔形向下压缩趋于扁平化,减少信息衰减,使沟通顺畅,便于战略的贯彻,有利于学校领导所想和每位教师所想得到有效的统一。同时由于管理幅度加大,被管理着有较大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能动性。
  笔者调研了许多学校,目前大多都在实施或正欲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其中莱州一中该种模式运作得比较成功,即是由校长负责之下的二级管理体制代替传统的多级管理体制,以克服原来的层级过多、程序繁杂、条块分割等弊端。这一模式的实施可以为“执行力”的良性运作提供结构的支撑,使执行力在运行中畅通无阻。
  (2)学校组织内部要建立一种执行力文化。学校是由不同的部门和教师组成,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在思考和行动时,难免要有分歧和差异。正如物理学上,一个物体受若干个力作用,欲使其产生最大的加速度,办法只有使这些力共线同向,学校在前进中如何使每位教师不同的力最终成为一股“共线同向”的合力,只有依靠学校文化,需要学校有强烈的“执行力文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