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她为什么不愿当班主任

作者:李桂强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A老师,女,中学高级教师,从教12年,曾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实绩一直较好,在师生中的口碑也不错,现任教初二(甲)、(乙)两个班的语文课,三年前拿到中学高级教师资格证书后,便以种种理由为借口而推掉班主任工作。暑假前夕,初二(甲)班的班主任教师突然患重病需请长期病假,这样就急需一位老师来接替该班的班主任工作,学校权衡再三,最终认为A老师来接替班主任工作最合适。但是学校领导前后与其进行了三次谈话,A老师都以种种理由推托,就是不愿意接替班主任工作……
  A老师为什么不愿意当班主任呢?而且有调查表明,在中小学里像A老师这样的教师,大有人在,如:某校为便于安排工作,暑假前让全校教师自愿申请担任班主任工作。然而统计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全校需要安排50名班主任,却只有7名教师递交了申请。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小学正在面临着班主任危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与思考,联系自己十多年来所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感悟,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现不揣浅陋,呈现给同行,请同行批评。
  
  一、 超强度的工作让班主任疲于奔命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基础教育比的不是学生学习的能力,而比的是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毅力。
  以下是某校师生的真实校园生活。
  早上6:00起床,紧接着是跑步(或做早操),6:40吃早餐,7:00~11:40晨读、上四节正课和一节自习,然后是吃午饭和午休。下午2:00~6:00上三节正课和一节自习,然后吃晚饭,6:30~10:30上晚自习(学校要求这段时间必须有老师看班或进行个别辅导),11:00左右师生休息。双休日正常上课,每四周休息一天(不住校学生的在校时间比住校学生的少不了多少)。那么在上述时间段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在干些什么呢?他们的时间表几乎和学生的一样。主要工作是督促学生上自习、交作业、打扫卫生、处理班级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找学生谈心等。另外,上级安排的各种检查达标一般也少不了班主任的事。有人形容班主任工作是“兔子的腿,婆婆的嘴”,一点都不为过。当然上述这些还只是管理班级一方面的工作,班主任还有更为繁重的教学工作。一般地,当班主任的老师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他们也都是绝对的主力,研讨、学习、上课、听课等工作几乎把管理班级以外的时间全部填满。
  绝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在这样的日程安排下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上述的工作。与此同时,多数班主任还担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担(如果是女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那么她的担子就更重了,本案例中的A老师恰好就是这种情形),这样,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往往使我们的班主任透不过气来。
  
  二、 现行评价体系把班主任逼上了反教育的境地
  
  如众所知,教育体制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因素。
  从大的方面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小学阶段没有了升学考试的压力,因此还比较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但是到了中学,有了中考、高考两项“硬”指标,学校就不得不把“应试教育”作为其主要的奋斗目标了。
  事实上,对于应试教育的弊端,谁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尽管从政府官员到社会舆论,大家都承认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牢骚之后,慷慨陈词之后,痛心疾首之后,生活依旧,应试依旧。显然,当教育只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时候,“分数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就会主导着整个教育。
  再具体到学校,学校对班主任(当然还包括其他老师)的评价主要是按照分数来“卡”,这已是不公开的秘密了。
  一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对教学的评价完全按照学生的分数,学生的分数高,则他们的老师的评价得分就高。
  二是班级的考核分数。当下不少学校对班主任管理班级实行的是量化考核的形式,各校根据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制定出“班级管理评比细则”,如,学生迟到,扣多少分;学生打架,扣多少分;班级卫生没搞好,扣多少分……
  最后学校根据分数来完成对班主任的考核。有位班主任老师一针见血地说:“都说‘分是老师的法宝学生的命根’,可现在实际上,‘分也是老师的命根’”。
  班主任为了使班级的考核分不被扣或少扣,于是,在一些中学里就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每天早自习或做广播操时,总有一些学生躲在厕所里或其他隐蔽处。因为,总有人在门口或操场检查各班的出勤情况,查到了就扣分。一些学生发现,只要没被发现,就不会被扣分,于是想到了躲起来的办法。不少班主任都知道其中的奥妙,但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于考试,也居然出现了老师暗示、纵容学生考试作弊等丑恶现象。
  这样一来,规章制度已经不仅仅为了教育、规范学生,而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成绩,教育正在逼着老师和学生一起撒谎、欺骗。学校的这些做法,其实是把班主任们(当然,也包括普通老师)逼上了反教育的境地。这个最应该坚守诚信的地方如今却充斥着虚伪与欺诈,教育到了这一步,已经走上了歧路!
  另外,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的一些“硬杠杠”也将班主任逼上了反教育的境地。
  在有关调查中,当回答“您当班主任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什么”时,有21.69%的教师选择了“当班主任对评职称有好处”。有的班主任明确表示,“如果不是评职称的需要,自己也不愿当班主任”。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为了晋升职称,而不是真正从培养人的高度去考虑当班主任的,因而就势必导致有些班主任对工作缺乏事业心、责任心。
  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该规定的目标指向是教师晋升职称,而对于教师晋升到高级职称后,就没有什么具体有力的制约措施了。一些出于功利目的而当班主任的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就不愿再当班主任了。据此臆测,本案例中的A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就多少有这方面的原因。
  
  三、 社会的过分关注让班主任害怕
  
  当下,社会变革在加快,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于是家长和社会对教师更是寄予厚望,希望学校把所有的孩子都教育好,但是,现在学生的心态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了难度,“学生难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样的情境下,可以说班主任整天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要学生在校,心里就须臾不得安宁,不论白天还是黑夜,总有一种挂念和担心课堂秩序好不好、自习课教室闹不闹、某某学生课后在做什么、会不会上游戏机室、有没有学生谈“恋爱”、万一……
  更让班主任害怕的是社会的过分关注。现在的社会及媒体越来越关注教育,有关师生关系的报道也很多,这本是件好事情,是教育地位提高的表现。但是有一些媒体报道却过分地关注某些恶性事件,这在客观上给班主任们(当然也包括其他教师)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头多,特别是这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安全问题,并不是班主任想不出问题就不出问题的,只要“万”里有个“一”,各种媒体必定蜂拥而至,首先受“牵连”的必定是班主任,这怎能不让班主任感到害怕?
  
  四、 低回报让班主任心理失衡
  
  如众所知,班主任除了要和一般教师一样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及进修学习等之外,还要用大量的精力承担着全班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一旦学生在校做错了什么事情,首先要找他(她)的班主任,即便是学生在上课期间,科任老师往往是将犯错误的学生往班主任那儿一交完事。班主任工作不但在校内要做,就是下班后也难得清静。这样与其他老师比较起来,班主任的心理就失去了平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