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学校安全预警机制的构成与运行

作者:刘 畅 张玉堂




  
  3.警源分析
  警源是导致警情发生的根源,警源分析就是对数据资料进行反复的分析和论证,合理区分和分析不同警源的不同作用过程和作用效果,发现导致警情产生的真正警源的过程。在学校安全预警研究中,寻找警源是制定预警预案和对策的重要依据。一般每一种警情都是不同警源的不同组合引起的,很少只由一种单一的警源导致警情的发生,需要根据警情和警兆具体情况进行反复分析。产生学校安全事故的警源可以从与人有关、与事有关、与时间有关、
  与地点有关、与物有关等方面加以分析。[4]
  
  4.警级评估
  警级是人们为表达警情的严重程度而人为划分的预警级别(如本文前面提到过的五个警级)。警级的划分是根据人为制定的警限标准而定的。所谓警限,是警情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的临界点,亦称警戒线。警情作为一个过程包含着其孕育、发展、扩大、爆发等若干阶段,警限就是对于这些阶段之间的“临界值”的主观判断(如本文前面提到的警级划分标准就可以视为一种警限)。
  警级评估就是结合历史经验,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警兆的变动情况与警限的实际关系,当警兆的实际数值超过特定的警限区间时,则表明相应级别的警情出现。
  
  5.警情汇报与发布
  学校安全预警机构经过警级评估后,要马上向主管部门汇报情况,由主管部门召集有关专家组成员进行预警商谈,根据商谈的综合结论发布包括警情、警级和预防、调控方案在内的预警信息。学校内部的预警信息可以通过校广播站、电视台、校报、教师等发布,教育行政部门的预警信息可以选择电台、电视、电话、报纸、计算机网络、学校组织等途径发出。同时启动预警协调组织制度,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对于黄色及其以上的警示级别,要及时启动应急机制,组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立即落实预防和调控方案。对于应急机制和预防、调控方案的落实情况应给予及时的信息反馈,主管部门召集有关专家根据反馈信息重新发布预警信息,及时调整排警措施和预防、调控方案,直到警情消除。相应的预警信号的定义和种类、管理部门、发布程序等还应以制度形式明确下来。
  
  参考文献
  [1] 雷战波,赵吉博,朱正威.企业危机预警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危机预警的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5(2).
  [2] 阎耀军.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的探索.社会,2005(4).
  [3] 彭学君,李志祥,李彭城.学校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置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责任编辑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