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推广校园观课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陶静娟




  在职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职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改善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波拉姆对教师在职教育是这样定义的:“在具有初级专业证书之后,从事于初等和中等学校工作的教师和校长参与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其主要或惟一的意图是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态度,以便他们能更有效地教育儿童。”教师的专业发展方法很多,有“自我指导的发展方法”、“同伴合作的发展方法”、“适应变化的发展方法”、“更新角色的发展方法”等。但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互助观课和指导是促进教师持续培训的一种最有效方式,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发展,也有利于将学校变成一个互相关怀的群体,从而有利于学校发展。
  
  一、 观课与教师专业发展
  
  所谓“观课”,就是“课堂观察”,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听课”,看上去只是名称不同,实际上是有不同含义的。国外和香港对观课研究较多,已获得许多研究成果,形成了一种“观课文化”。他们对观课的理解不但注重“听”,而且还着重“看”,不仅要看教师怎么教,更要看学生怎么学,还要看师生、生生间互动。观课者也要参与其中,听课、评课。可见,这是一个可以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
  观课是学校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在教学的第一线上,观课是司空见惯的:新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常观课学习,学校领导评价教师工作需要观课,带教教师指导实习教师需要观课,教材编写者为了编写适合特定学生的教材需要观课,研究人员为了研究课堂中的一些课题需要观课,等等。观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考核考评为目的的观课;另一类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取向的观课。从观课者与被观课者的关系来看,前者往往是领导或专家的观课,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形式;后者常常是同级之间的观课,属于同事互助指导。但是,目前在我们很多学校,观课活动目的比较单一,大都倾向于考评考核,难以达到互助提高的效能。观课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1.观课文化强调以学论教
  观课文化强调的是以学论教,就是从学生的学出发考察和分析教师的教,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的水平和质量,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学生成为观察的焦点,以学生的学为镜子映射教师的教。
  在新课程标准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穿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
  
  2.观课文化促进教师反思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杜威进一步说:“常言道:‘从经验中学习’。”
  观课过程中,观课者会在教学细节上不断反思:课堂导入是否自然生动?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突出,如何突破?教学上的延伸是机械的还是确实知识的拓展?同时,观课者也会在教学宏观上进行反思:整堂课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是怎样的?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如何?整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在哪里?而且,观课者还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果让我来上这堂课我会如何设计教学?哪个环节我会吸收模仿他的做法,哪个环节我将如何进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用他人的目光来反观自身,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从他人获取新的知识,吸收新的成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此,观课文化不仅在于养成观课者的反思习惯,而且在于通过教学实践真正实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3.观课文化倡导民主评课
  观课文化中,最终意见并非评课者说了算。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参与的观课活动而言,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在于改进课堂教学。所以对“什么是‘算’”的问题,只有教师愿意用于实践的东西才算。谁能将观课中的收获用于实践?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线教师自己的事,其他人不能代替和包办,这样看来,只有教师接受了、理解了并愿意用于实践才能够“算”。因此,观课文化强调不强加,不以固定结论使教师反感,而是通过对话、沟通使彼此敞开,真正理解和接受,尊重教师最终的教学选择权。
  
  4.观课文化研究潜在可能
  观课促进理解同时体现在帮助教师理解更多的教学可能性。观课既要认识和分析当堂课堂教学所展示的教学事实,更要研究和探讨更多的潜在可能。在认识到更多教学的更大可能性以后,老师将获得更多的教学选择。多样的选择可能是实现从中优选的条件。只有教师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选择可能以后,教师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进行优选,才可能实现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更优化。只有教师有了多种选择以后,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教育自由,从中体会专业生活的快乐。
  
  二、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观课策略
  
  1.观课者的角色定位
  (1)进入“学生”角色。观课者首先必须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放下架子,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尝尝做学生的滋味,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积极思考授课者提出的问题,试着给出答案。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因为再先进的理念和手段,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掌握。而且,回顾一下自己在学生时代学习的已经淡忘的知识,了解一下现在的学生在学些什么,对于观课者自己的学科教学很有帮助,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2)进入“教者”角色。观课者要摒弃“隔岸观火”、“冷眼旁观”的优越心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
  (3)进入“指导者”角色。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①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②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③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2.观课前的准备事项
  观课前要做好向同行教师学习、耐心把课听完的思想准备。在观课前看看相关教材,熟悉有关内容,或是在观课初用极短的时间看一看有关内容。观课前明确观课目的,强调观课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非考核、分等级,不是褒贬某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是探求相互促进的策略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观课教师和被观课教师都要真诚相待,都应抱着轻松的心情和正常的心态对待观课。
  
  3.观课的基本方法
  观课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字,即:听、看、记、想、谈。
  (1)听。一听老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答题,答题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
  (2)看。一看教师。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也就是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二看学生。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发言、思考问题的情况,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也就是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