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禁而难止的学生追逐打闹行为的实质和意义
作者:张新立
4.追逐打闹是学生建立和维持社会团体关系的一种途径
追逐打闹除了能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还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建立和维持社会团体关系的途经。追逐打闹是小学儿童表现同伴接纳的一种方式。彼此陌生的同学不会出现追逐打闹的现象。如果两个小学生开始追逐打闹,这就意味着彼此的认可和接纳。初中生除了用它建立和维持友好的同伴关系之外,还显示出它在建立和维持社会支配性(social dominance)的功能。
社会支配性是指团体内的等级关系。它原先是个动物习性学术语,用以说明等级地位不同的动物在获得各种资源上所具有的优先权大小。这种关系一旦建立,虽然对支配性最高的动物有莫大好处,但就其整体意义上,它能维持团体内部秩序,发挥协调功能,增强团体的生存竞争能力。心理学家发现这个概念同样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虽然,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也有社会支配性的表现,但并不突出。只有到了青春早期,社会支配性的意义开始凸现。有研究证实,初中生在学校生活中会形成潜在的社会支配性关系。学校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生非正式小团体,就会表现出这种社会支配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在男孩子那里,主要是通过追逐打闹而进行的。女孩子则主要通过和其他女孩形成并利用同盟关系来建立和维持其社会支配性。
在建立和维持社会团体关系上,中学生和小学生有不同之处,它额外表现在异性关系方面。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儿童出现了异性接触的需要。研究表明,男女中学生间的追逐打闹有利于异性交往。向异性发出公开而正式的建立关系的“邀请”,可能会受到同性和异性同学的一致排斥。但是,如果这种意图以玩笑和游戏的方式表达,就会缓和同学的排斥心理。而且,向对方发起追逐打闹的“邀请”而不是建立异性关系的“邀请”,如笑着拍打对方一下,一旦对方躲开而没有“还击”或回应,同学们都会把它当作游戏失败,这样都保存颜面,不至于伤害原先的正常关系。如果对方接受,则两性间就有了交往机会。随着彼此间打闹次数和身体接触次数多了,双方很容易建立起友谊,增加异性交往的经验。
异性交往的经验需要从小养成。目前,城市和乡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的同龄伙伴交往的经验尤其是与异性同龄伙伴的交往经验也就比较少。人们在长大成人后,要恋爱、结婚、过家庭生活,要想在这些方面获得成功,就需要一定的异性交往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不能等到成年后才开始学习和培养,而需要在童年期奠定其基础。儿童的追逐打闹行为,正是建立这个基础的一种方式和方法。
三、 对待学生追逐打闹的新态度:在风险中追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和长远利益
各种研究和校内的日常观察都表明,小学生的追逐打闹极少引发真正的打架或伤害事故,而中学生因为体格增强和社会支配性需要的增加,他们的追逐打闹有时确实会引发或伴随真正的打架或伤害事故。目前的社会形势是,一旦学生在校内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就面临着经济赔偿、家长指责、上级机关的责任追究还有媒体渲染带来的消极影响等诸多威胁。因而,很多中小学领导和老师,明令禁止学生的追逐打闹。有的学校安排值日生,负责纠察学生的追逐打闹行为,一旦发现就扣他们的“德行”分。还有个别学校干脆规定,在课间休息和课外活动时间,除非上厕所和喝水,不许学生出教室。有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情绪压抑,回到家后,行为表现失常;而更多的家长则担心这样“会把孩子憋出病来”。共青团江苏省委2006年9月12日发布《江苏省大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蓝皮书》称,大量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省青少年普遍存在体质差、情绪化、压力大的健康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解决,当然需要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但是,从追逐打闹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好处来看,可以说,让儿童的天性引导他们自发的追逐打闹游戏而不是人为地压抑和禁止它,对于解决这些问题,会起到辅助作用。根据前所论述,我们可以推想,学生如果能在课间休息或其他课外活动时间有自由的追逐打闹活动,他们就能锻炼自己的体质,在叫喊和欢笑中宣泄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而身体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同伴间大量的社会性交往则无疑会舒解他们的内心压力。中小学生的追逐打闹是儿童的本能行为,我们对它的禁止和压抑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虽然追逐打闹有引发打架和意外伤害的风险,但我们不应因噎废食,为了保护学校本身利益而牺牲一代人成长过程中一个必要的活动内容。如同打篮球和踢足球会引发学生的打架和意外伤害事故一样,我们难道能因此禁止学生这类体育活动吗?
那么,就目前的社会形势而言,我们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儿童通过追逐打闹所获得的生理和心理收益,而且这种收益既是现实的也是长远的。我们需要和家长交流并让他们也达成这样的认识。我们不必特意提倡学生的追逐打闹行为,但也不必严格禁止它。我们应当在环境设施的安全性方面多下功夫,注意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对有可能引发真正的打架或欺负行为的追逐打闹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在风险中追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和长远利益。
最后,我们还应当呼吁教育立法界,好好研究这类问题,制定法律条款,对于学生在校内追逐打闹而万一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明确地给学校一定的责任豁免权。只有在立法保障与社会和家长理解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放心地让学生真正享有追逐打闹的自由,使学生从追逐打闹中得到学习、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发挥和实现它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孙晓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