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中小学校教材选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韩冬云
(1)人员组成。选用委员会的构成要有教育行政部门人员、教研室人员、专家、学校校长和教师、学生组成,还要吸收学生家长。因为除了学生本人外,其他成员都是学生的代理人,所以,应当经过严格筛选,教材选用委员会成员按民主程序产生,并经过公示。在公示期间,可以根据不同反馈意见加以调整。各部分成员要有一定的比例,总的原则是专家、教师和家长、学生占的比例要大。其中要强调两点:一要突出一线教师在选择中的主角作用。因为教师本人就是教科书的使用者,而且受过专门训练,又在长期的教学中接触过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此最有发言权。再加上由教师来选择,可以做到选用合一,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最优使用效果。二是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选择,顺应了作为教育终极委托人(学生)的一种心声。教材改革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确保中小学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中小学教材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精神产品,同时也是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物质产品,因此与其他物质产品一样,也需要通过市场手段调节生产者(出版社)、销售者(发行单位)和消费者(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消费者是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上帝”,学校和学生就是出版社和发行单位的“上帝”,他们如果拥有了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他们作为“上帝”在使用教材时的主体地位就得到了具体保障。可喜的是,根据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小学校今后将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这也是学生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履行自己的多种主体权利的一个开端。最近,上海市教育部门将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方案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质疑和意见,进行广泛讨论后,再根据方案对教材进行改革,而其中“学生的意见也可以进教材”,在教材选择的问题上,已经迈开了第一步。
(2)运行程序。教材选用委员会的工作要按程序做。
第一步了解教材、形成意见。一是直接了解教材。各省或地市教育部门确定教材展示日期,选用委员届时集中阅读各种教材,听出版社介绍,对教材有初步的了解;二是了解专家评议组对教材的评价。各个选用委员会在选用前,要仔细听取专家评议组对教材的评价意见;三是走访周围教师,听听一线人员对教材的意见;四是听听学生、家长的意见,最后得出自己的初步判断。
第二步会议表决。一般采用集中办公、封闭进行的形式。选用委员在听取各方意见、形成初步判断后,开始表决,表决时各科主发言人发言,全体评议,最后由教师对教材作最终的选择。选用委员会对委员的身份资格有规定,行政人员占14左右,专家、教师和家长占12左右。学生要占14,教材选用委员会成员不固定,应每年进行一定比例的重选或新增。[4]
参考文献
[1] 陶明远.欧美中小学教材出版透视.上海新书报,2003-09-19.
[2] 李建平.用什么教材谁说了算.中国教育报,2002-09-15(1).
[3] 于建坤.选教材谁说了算?.中国教育报,2002-9-15(1).
[4] 王婷.我国教科书选用问题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1(4).
(责任编辑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