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国外家庭作业研究及其启示

作者:邹 强




  关于家庭作业问题,我国对其讨论和研究较多的是关于作业量过大问题(即“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学生家庭作业量大是其主要表现之一)。“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在我国不仅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此曾多次下发关于“减负”的文件,但笔者以为这个问题在我国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西方学者对家庭作业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其结论和观点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家庭作业问题进行认识与审视。
  
  一、 西方有关家庭作业的研究
  
  1.关于家庭作业的作用
  一是家庭作业有没有用。在西方,人们对家庭作业的价值认识是随着心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学校教育规律认识不断加深而变化的。在20世纪以前,受行为认知主义的影响,人们将作业视为对大脑的“外部刺激”,因而对家庭作业的价值深信不疑。但随着人们对大脑作用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大脑被看作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装置,学习被看成是一个积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时,家庭作业的价值受到了质疑。同时,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西方进步教育运动,不仅反对机械学习,甚至禁止给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但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不仅改变了美国人的教育观念,也使学生无家庭作业的情况宣告结束。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家庭作业的价值已经不存怀疑。
  二是家庭作业有什么用。西方学者普遍认可家庭作业的作用,但在肯定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过量的家庭作业也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作用主要表现为:适量的家庭作业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有助于促进学生纪律的内化、自制力的提高,以及独立性和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家长了解学校,参与学校教育,促进家校合作等。但过量的家庭作业则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如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而导致学生生厌,剥夺学生享用闲暇和进行集体活动的权利,易导致学生睡眠不足而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也可能引起欺骗行为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性,如抄袭等。此外,家庭作业过多甚至会破坏家庭正常的生活[1]。
  关于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家庭作业作用时不可不考虑的问题。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帕对家庭作业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通过对比研究,得出了令人深思的结论:家庭作业对高中生成绩有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对初中生也有用,但功效大约只有一半,对小学生来说,就算作业对他们的成绩真的有效,那也是微不足道的[2]。
  
  2.关于家庭作业的目的
  做作业是为了什么?关于家庭作业目的设计,美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美国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目的主要定位在十个方面: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作好课堂准备、参与实践活动、发展学生个性、改善亲子关系、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同伴互动、执行学校或地区的政策、树立学校形象、惩罚问题学生等[3]。在上述目的定位中,虽然有些不足之处,但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目的定位特色仍是十分鲜明的:一是以宽广的视野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定位家庭作业目。如教师不仅从家庭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关系,而且从家庭作业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来定位家庭作业的目的;不仅从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影响,而且从家庭作业对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社会政策的影响来定位家庭作业的目的。二是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目的定位以当代智力理论为参照,把握了智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和关键之处。如美国家庭作业强调亲子互动和同伴互动,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智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
  
  3.关于家庭作业类型问题
  西方学者在家庭作业类型设计上,更倾向扩展型与创造型的家庭作业。即家庭作业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及创新。
  如美国有一种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Real-life homework),这种作业所依据的原理就是:当鼓励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那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越发有意义[4]。如地理课作业“让孩子实地参观一个机场”(在那里,孩子们可以采访乘客,询问他们去了哪里,又将到何处去,一边询问,一边在事先准备好的地图上找到所到之处的位置);又如数学课作业“请找出周围世界里具有分数含义的现象”。日本的中小学生家庭作业也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如教师布置给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自己准备东西去郊游”、“和三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听老人讲过去的事情”等等。美、日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整合性比较突出。
  
  4.关于家庭作业的量
  由于家庭积极作用能否得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作业量的“适度”,因此,多长时间的家庭作业才是适量的呢?西方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和深入的研究。
  哈里斯·库帕对美国学生家庭作业量的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一至三项家庭作业,时间在45分钟左右;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二至四项家庭作业,时间在60分钟到180分钟之间;七至九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的学生每周需有三至五项家庭作业,时间在225分钟至375分钟之间;十至十二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的学生每周需有四至五项家庭作业,时间在375分钟至600分钟之间[5]。
  库帕还对家庭作业时间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他通过9项关于学生的作业时间量与其成绩的相关研究,绘出了一张成绩水平与时间效率的关系图:进步曲线在低年级是平稳的,小学生成绩的提高与作业量相关性不大;初中以后,做作业的时间与学业成绩明显相关,在合理的范围内,随着家庭作业量的增大,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会随之不断提高,高中生学业成绩进步曲线则持续向上延伸。库帕的研究说明,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作业量存在较大的关联性。但有学者提出,做作业的时间与学业成绩提高仅仅相关,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做作业就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6]。尽管还存在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家庭条件、学生作业的动机态度情绪等),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花更多的时间做家庭作业的学生在学校的成绩及表现要更好一些,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家庭作业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
  
  5.关于家长在家庭作业中的作用
  学生家长在家庭作业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较多关心的是作业完成情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而很少去关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及学业成绩以外的影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和特殊教育系的杰克林·贝克赛奈特比较关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他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究竟是谁在做作业?”他通过对100多个小学生做作业的情景录音进行分析,认为家长实际上在完成作业中负有首要的责任。大约有23的情况下,孩子扮演了“学生”的角色,家长们或提问、或鼓励、或机械地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答案,从而扮演了“教师”的角色;另有13的情况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探索并解决问题;只有少数孩子独立做作业或者把完成作业当作自己的任务[6]。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许多家长过分地参与了孩子的作业,到了中学,家长们参与孩子作业的时间和机会大大减少了。家长参与做学生作业上的变化回答了为什么在中学阶段,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跟学业成绩有较高的相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