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学校道德资本简论

作者:周国华 毛祖桓




  近年来,学校饱受批评,有人批评学校的唯利是图,有人批评学校对学生的不够人性化的管理,也有人批评学校不顾声誉的短期行为等等,这引发了本文作者的思考,作为道德的学校管理行为能否建立在自利的基础之上?经济伦理学的道德资本理论为我们观察这一问题打开的一扇窗,让我们把学校的有道德的管理领域看得更清,本文试进行这一探索。
  
  一、道德何以成为资本
  
  道德何以成为资本,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历程,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发展的历程。从资本的本身意义来看,资本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最早的资本是由经济学的鼻祖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增长的源泉,劳动被视为一种商品、一种人力;后期的经济学家萨伊(J·B·Say)总结出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种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财富的增长,劳动和资本是一个同范畴的概念,资本被看成是生产性财富,能够产生收益,因而财富也就成了资本;然而只有马克思(Karl Marx)看到了劳动——即人类对于财富生产做出的重要贡献——成为与资本相对立的一种要素,劳动对于财富的重大意义得到新的发现。
  在对劳动的认识中,最早的劳动的价值是以蛮力来计算的,其量度是“人力”,与物理学的“马力”相对应。只是一种“做功的能力”,“在一定距离下力的运用”,人类的贡献被低估,经济学家只关心其他的生产要素如土地、(金融)资本 [1] 。时代在发展,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发现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第一次把劳动、人力、资本三个概念整合起来,由教育引发的人的道德品质、审美能力与劳动的结合成为人们自身和社会收益的重要源泉之一,劳动的价值在人力资本理论中得到了新的认识,由劳动引发的道德品质的资本性质开始逐渐隐约出现,但这时还没有形成对道德的资本意义的清晰认识。
  到20世纪60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马克卢普(Machlup)首次提出知识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关键因素,并提示了其在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知识型劳动者在国家劳动力中比例上升,知识可以转化为人力资本,知识成为了资本,那么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就是知识的思想中,人们找到了道德作为资本的本体论意义。在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提出的文化资本理论中,人们发现注重道德伦理的中国人在商业冒险中比其他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人更为成功,索维尔认为这是中国人节约和储蓄的美德所致 [1],在一定意义上,道德作为资本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社会资本的出现,使道德成为资本得到新的认可。社会学家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 )在《孤独的保龄球:美国社区的兴衰》中将社会资本定为社区或者市民生活的个人联系,特别是指社会网络和相互之间的行为规范,最重要的是信任的态度。道德在社会资本中的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Fukuyama)则首先把以信任为主的社会资本作为财富创造的关键要素。人们从罗纳多·科斯(Ronald Coase)的交易成本或社会成本理论中发现,以道德为基础的信任对社会发展的资本意义,经过一个时代的发展,道德成为了能节约交易成本的资本,成为了一种能创造财富的本体意义上的资本。
  
  二、 学校道德资本
  
  对于什么是道德资本,西班牙著名行为学家、纳瓦拉大学的阿莱霍·何塞·G·西松教授认为,道德资本可以定义为卓越优秀的品格或者拥有并实行特定社会背景下认为适合人类的各种美德[1]。也就是说是指人的一种品格或美德。我国对道德资本的研究刚刚起步,以王小锡等最近的道德资本研究为代表性,他们对道德资本的定义是:所谓道德资本,从内涵上,它是指投入经济运行过程,以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为主要手段,能够有助于带来剩余价值或创造新价值,从而实现经济物品保值增殖的一切伦理价值符号 [2] 。道德资本具有以下特点:无形性、渗透性、导向性和制约性;形成过程缓慢而艰巨 [3]。
  笔者以为,作为学校的道德资本,除了有道德资本所共有的特性外,还应有其独特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本位性。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柏拉图认为,美德即知识。这是因为道德使人们的精神更加完美,也使人的精神的超然能力即理性更加完美。知识既可以学习也可以传授,对于美德而言,也是可以学习和传授的。这从我们无数的道德故事和道德说教以及宗教传播中的道德传承都可以说明这一点。因为道德的基础之一就是在获得道德认知的基础上,道德的情感、意志和行为由此展开,所以我们可以说道德资本的基础特性就是一种知识本位的道德资本。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是以传承知识而存在的,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学校还不仅仅是传承知识,还有创造知识的使命,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学校道德资本主要发生在学校日常工作之中,而学校日常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知识生产、传播、保存等形式开展的,学校的道德资本就是知识生产、传播、保存等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及相关者的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有的学校道德资本都是以知识为中心的。那么对于学校道德资本而言,知识的本位性就显得格外突出,是与其他领域的道德资本的本质的区别,也可以说是学校道德资本的最基本的特性。
  2.人格本位性。人格,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化的产物,是个体自身特性与社会规范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由个人特点与社会环境共同决定的。最近有研究表明,个人行为与个体先天遗传基础、内心感受(社会感受)之间有显著的关联[4]。决定个体行为的要素是环境。从学校的层面上来说,学校工作对象是人,是具有喜怒哀乐的情绪的生命体,人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学校的道德资本的基础的学校管理者、教育者的行为,当然决定其行为的根本要素就是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行为与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环境。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育人,这要求管理者和教育者本身有模范作用,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个人人格就显得更加重要。从受教育者的层面来说,学校培养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也就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的人格,也就是学校的道德生活是教育者或管理者以高尚的道德人格去熏陶和培育高尚道德人格的受教育者,相对于其他非教育形式的道德资本,学校的道德资本始终不能离开人本身来谈道德,而企业的道德资本是商业诚信的利益相关为主的道德。这是学校与其他组织最大的不同。所以,学校的道德资本的重要特性就是人格本位性。
  3.责任本位性。作为伦理学的基本范畴,责任的发生是由人们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责任行为依据的是主观所拥有的道德能力,体现了道德实践精神的内在要求;责任所包含的道德强制力和道德理性,是所有道德规范中最多的,也是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人的道德信念结合得最紧密的,因此在道德规范的整个体系中,责任是处于最高层次的道德规范[5]。对于学校来说,责任在道德资本中的意义更为重要。在学校的道德生活中,学校工作的职能和使命是培育人。人可以成为教育实验的对象,但是这种对象与其他的实验对象是不一样的,他不能像其他实验品一样可以“回炉再造”,一次实验没有成功,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对于作为教育实验的对象受教育者来说,也就永远失去了最好的学习机会,所以责任是学校道德工作生活中的中介和基础。有无责任感成为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这种责任感驱使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承担重要职责。生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具有一次性、不可回溯性等特点,这决定了对生命的责任大于一切,而学校工作的对象是人及人的生命的成长,所以,责任本位是学校道德资本的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