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提高学校教学效益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刘大华
四、 关于教学技能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特别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各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引导教师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这对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仅仅停留在对教师进行观念层面的培训上还远远不够。我们发现,老师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很乐意的,有很多老师对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认识很深刻,但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的行为和方法依旧,于是在评课时我们常常给老师们戴上观念落后的“帽子”,这往往是不符实际的。从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到导致教学行为的转变之间往往存在着许多困难,其中十分关键的是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较薄弱。
教学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教学技术的能力,这里包括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技巧,还有物理技术。要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需要有相应的操作层面的技术支撑。譬如,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观点早已被老师接受,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选择什么教学策略,通过什么方法,采用何种手段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再如实施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老师们感到难以操作,很容易把探究课上成“放羊课”,教学效益难以得到保证。教师教学技能与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学效益的要求不协调是教学效益难以提高的关键性因素。
教学技能的薄弱与提高教学效益之间的矛盾存在已不是个别现象,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这一矛盾的存在更具有普遍性。“教师所拥有的巨大财富中,有一个是对多样教学策略的了解,另一个是在课时之内和课时之间灵活地变换这些策略。如果不能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那么,其他任何关键行为,不管执行得多么好,都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解决教师群体性的教学技能薄弱致使教学效益难以提高的问题已显得刻不容缓。近年来,我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重在以活动为载体,从观念到行动,在活动中培养教师的践行能力。一是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由观念引领行动,在行动中体现观念。二是开展全校性教学观摩活动,以模范引路,从实践到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提高。三是开展教学大反思活动,反思教学行为,反思各种教学技术与教学过程结合的效果,反思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老师们聚焦课堂,着眼于通过提高教学技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需要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的观点和科学发展观从学校宏观层面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生的作息等进行统筹安排,需要我们在操作层面和实践能力上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教学效益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教师、学校得到和谐发展,而不是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来换得学校的“非理性发展”和暂时的“声誉”。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 [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 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