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学校规划制定中的关键要素分析

作者:陈玉云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识到,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实现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校发展规划为学校转变管理思想、凝聚各方共识、分析诊断学校存在问题、帮助学校理清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但如何制定有效的学校发展规划成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提高规划制定的有效性,笔者针对规划制定中的关键要素:学校发展基础、学校发展目标、学校改革举措、校本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围绕每个要素如何形成以及易出现的问题,作出初步分析,为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一、 目前学校在什么地方:分析学校发展基础
  
  这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首要环节。通俗地讲,这一部分就是检查学校的原有工作基础。除了对基本情况(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建校时间、历史沿革、学校性质、学校规模等)作简要说明外,重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展优势、主要问题。优势与不足的分析,主要围绕学校行政管理、师资建设、教育教学、家庭社区、体育问题等方面来展开,并着重分析其成因,作好归因分析。
  1.发展优势分析
  主要是总结学校已经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形成的办学特色等。写入规划文本的发展优势,是要高度概括和归纳整理的内容,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要面面俱到;要列出的是促进和制约学校发展的本质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呈现的是本校的个性特色(比其他学校做得好或者是其他学校没有,我们学校所存在的)。在具体分析中要避免下列问题的出现。
  一是发展优势部分不够突出。如:某些学校在优势分析部分,提出了“初步走进了二期课改,在新理念转化为行为方面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初步走进、刚刚迈出”这样的表述作为优势来谈,明显不足,当然,不排除这是校长谦虚用词,有些话没有讲得过满。但我们在分析优势的时候,一定要斟酌用词,准确表达学校的发展优势,这是为新规划寻找生长基点。
  二是发展优势缺乏归因分析。某些学校对管理、师资建设、教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仅用“达成性”的一句话概括出来,很难看出学校在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办学经验。如“形成了健全的管理制度,造就了一支团结务实的管理团队、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在优势部分,学校没有展示如何取得办学经验,缺少一个归因分析。即如何造就了这样的管理团队,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呢?这就是办学经验。在规划中,我们认为,应该展示有效的办学经验,为学校今后发展提供 “捷径”。
  三是优势分析过于冗长。还要避免另一种倾向:即优势分析不要篇幅过长。比如,某个学校规划文本,在现状分析中,把前三年规划实施自评报告都搬进来,虽然能够充分展示了过程管理的轨迹,结果是22页的规划文本中,现状分析就占了11页,造成规划文本的比例失调,新规划文本重点是要展开目标确定和综合计划的设计部分。
  2.主要问题分析
  分析学校发展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学校发展规划开发了专门的技术方法用于分析诊断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并确定问题的重要程度和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包括学校发展问卷、问题树的运用,关键问题分析法,优化排序,对比排序等等。在问题分析过程中要避免下列现象的出现。
  一是问题分析不够具体。问题分析切忌空谈,形式化。如:某学校规划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素质教育真正能够成为社会、学校、家庭的共识,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里谈的是素质教育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当然,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层面的问题,是整个教育部门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但作为一个学校,将这个问题列入三年发展规划中去关注,作为问题进行分析缺乏针对性;结合文本上下关系来看,笔者认为,学校可能是要表明“学校教师观念陈旧,不能适应二期课改的新要求”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建议学校要站在学校层面,将问题具体化、明确化。同时,在分析问题时最好能进一步点出形成问题的原因,对后三年工作提供改进的依据。
  二是问题分析缺乏重点。学校规划要避免罗列大量问题,不做梳理。如:某学校规划现状分析列出了20多个问题:有督导反馈的问题与建议、由部门组室形成的问题与建议。在问题分析中,学校没有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导致督导建议与学校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问题交叉重复,为此,我们认为,学校对问题分析缺乏系统思考和重点把握,三年规划,不可能解决如此之多的问题,要分析学校发展中自身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才是规划对问题分析的要求。
  3.优势与问题分析要有内在的联系
  发展优势与问题分析要避免就优势谈优势、就问题提问题,要形成上下一致的内在联系。优势要客观,避免“过满”,问题分析要到位,不可含糊其词,大而空泛,要跟相应的优势分析不能在同一界面上形成矛盾。
  如:某学校的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优势:学校的教师们具有崇高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优秀的学识水平、严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适应改革的专业化水准。这支队伍得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同行、家长与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存在的不足: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这份规划中的优势与问题的分析还存在内在的逻辑矛盾。其症结在于,优势分析似乎“满”了点,问题分析不够具体,不够到位。
  综上来说,作为校长,需要非常仔细地梳理自己学校的发展历史,通过资料整理、讨论、调查研究等方式,明确自己学校的发展优势,明确自身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认识自己在改变现状方面所具有的基础和内外条件。
  
  二、 希望达到什么地方:设计预期发展目标
  
  全面分析学校现状优势与不足之处,就是为了形成一个合情合理的学校办学目标,也就是确定学校“希望到达什么地方”。
  一般来说,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包括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办学目标是指规定本校未来将发展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目标是指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怎样整体特色的人。是培养什么样人的育人规格。为了便于操作,保证总体目标的达成,学校发展目标要能具体分解为学校管理、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校主要工作领域目标,形成 “目标链”。
  在实践中,许多专家都能感受到校长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是形成“自己”学校教育哲学(目标与理念)的过程。但校长们在具体确定规划目标过程中,也不免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或是对目标体系内涵心中无数(不予界定),或者目标选择大而空泛、不切实际,或是没有时间限定、无法检测,或者目标陈述结构不完整等。
  如某中学三年规划中的办学目标为“将**中学建成一所设施优、环境美、有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现代化初级中学”。这个目标如果去掉具体学校,任何一个初级中学都可以引用,缺少学校的个性,因没有具体的内涵界定,这样的目标更显得空泛。
  又如,某学校办学目标为:具有创新务实精神地推进素质教育,三年内,把学校办成设施先进,环境优雅,教师素养好,学生素质高,社会声誉强的高质量、具特色、有影响的实验性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分析,学校本身是较为有名气的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整体办学质量位居区域同类学校的前列。专家们认为,学校这样的办学目标设定没有凸现学校特色,发展方向定位过低,发展程度不明确。学校目前的发展状况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要求。作为三年,甚至五年后的办学目标来说,对学校及教师已不具有发展性、激励性。我们建议学校与长宁区“国际城区”建设目标相适应,将努力争创 “有鲜明特色、上海一流、全国有影响、在国际上有广泛交流”的素质教育示范校作为办学总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