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校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及其完善

作者:罗志华




  校务公开指涉及学校重大决策、教职工切身利益、干部廉洁自律等重大问题,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这一基本载体和其他形式,在法律和有关教代会条例规定的范围内适时、规范地向教职员工公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新制度和新措施[1]。有人认为,校务公开是指按照民主原则、透明原则,借助一定的形式,将学校内部的重大决策、财物经费的运作,特别是涉及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公之于众,以求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的合理制度设计;同时它更是自下而上对教育领域政务、财务等方面进行监督的制度安排[2]。对校务公开人们有一个共识,就是校务公开是一种基层民主制度,目的在于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使校务工作直接接受广大教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它对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学校科学管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校务公开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学校领导干部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实行校务监督,实际上就是让学校的权力置于集体的监督之下,把监督权大众化,使学校领导的职务行为同时接受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依法办学的意识,增强其抗腐防变的能力。
  我国教育领域的校务公开工作经历了培育试点、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1999年3月,全国教育工会下发了《关于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开始在全国逐步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自200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以来,校务公开工作在我国全面开展,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证明了校务公开是实现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但实际上,一些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公开机制的不健全、公开内容的滞后性和反馈渠道不畅通等。因此,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这种制度,使这一制度真正成为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有力工具。
  
  一、 正视校务公开实施中的问题
  
  就校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情况,笔者在对一些中小学的调查中了解到各校这一制度的实施现状,到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实行了校务公开制度,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学校的民主,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激发了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综合起来集中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校务公开工作机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据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学校都制定了相应的校务公开制度和具体的实施计划,在学校的办公室里都能找到这方面的文件,学校也会定期召开教代会通报校情,在不同的地方也都设立了一些校务公开栏、挂起了教代会意见箱、举报箱,有条件的学校还开通了校园网以发布学校的相关信息,可谓是“软硬件齐全”。但实施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许多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机制存在问题。我们看三所学校制定的实施计划。
  A校:
  四、 校务公开的保障机制及工作要求
  1、 在党委和行政统一领导下,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全校的校务公开工作,组长由主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一名副书记担任,……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党政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2、 根据公开内容,建立校务公开责任制,学校各部门的主管校领导对所管辖的系(院)、部(处、室)的校务公开情况负有领导责任。办公室应对主管校领导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B校:
  五、校务公开的组织领导
  成立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监督小组。校办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牵头和协调有关校务公开工作。校工会主席任监督小组组长,监督小组负责对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等进行检查监督、评议,并及时听取和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呼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C校:
  
  二、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校务公开
  
  为了切实落实校务公开,稳步推进这项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统筹指导本校开展校务公开工作。建立监督小组,负责对校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
  组长:校长组员:分管校长、办公室主任、教导主任、总务主任
  监督组长:工会主席组员:工会委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校在实行校务公开时都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下面成立了校务公开办公室和监督小组,其校务公开的工作机制是这样一种结构:
  
  其中,办公室或者监督小组都有“对主管校领导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负责对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等进行检查监督、评议”等职责。但从其构成的成员来看,无非是学校的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等人组成,难以对学校的领导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检查。况且,同处一所学校,彼此的利益有很大的相关,很容易走进“被监督者监督被监督者”的怪圈,从这一意义上看,它们无法真正行使监督、检查的职能。
  2.公开内容的简单性和滞后性
  在校务公开的内容上,有些学校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愿意把学校的一些真实的情况公开,只是公开一些无关痛痒的事务。一些重大的、和教职工及师生利益密切联系的事情不愿公开、不想公开、不敢公开,往往采取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策略,公开的校务过于简单。比如,有人把这种表现归纳为“六重六轻”,即重结果轻过程、重表面轻实质、重次要轻主要、重公示轻汇报、重难点轻热点、重事务轻财务等[3]。实际公开的校务与校务公开制度上所列举的项目有很大的差距,诸如“基建和校办产业的规划、重大项目立项和有关情况”、“基建工程和重大修缮项目招投标及工程决算情况、大宗物资采购程序及招投标情况”、“教职工职务和职称评聘政策、指标、评审程序及结果”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就从不公开,有些是公开得不全面,有些还不够真实,有些只是直接给出结果,至于具体的过程无从得知。
  校务公开的内容除了比较片面、简单之外,还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一些学校公示栏的内容一个学期都没变动,意见箱上的锁也常常是锈迹斑斑。学校领导制定的一些制度和作出的一些决定在开始生效之后才被教职工所知道,就算有不同意见也是徒劳,因为等到公示时已没有时间反对了。校务公开的一些重要环节被有意地忽略掉了,因此也就造成了公示时间上的差距,而这种时间上的差距使得校务公开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也造成了人们对校务公开的淡漠心理。
  3.反馈渠道不明朗
  系统科学中的反馈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没有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要实现校务公开有效监督的目的,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校在运用不同方式向教职工和社区公布学校的校务情况时应该及时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以便及时有效地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但实际上许多学校的信息反馈工作做得不好。一些学校领导认为校务公开只要让学校的工作为人所知就行,而没有注重事后人们的反应,因此也没有建立起畅通的反馈渠道。这主要表现在缺乏明确的、为教职工和社区群众所知的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教师在向领导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时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家长或社区群众想要反映一些问题时常常不知具体找谁,或者是不去理会,或者是直接找到校长,而校长由于工作繁忙不可能事无巨细,一一处理,结果是问题还是问题,严重的是出了问题还不为校方所知。一些学校领导由此而忽视问题的存在,以至于一些错误扩大化,这难免有“掩耳盗铃”之嫌。由此可见,反馈渠道不明确阻碍了校务公开信息的有效反馈,达不到有效监督的目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