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2007年高考英语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焦秀丽
2007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分为2套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和17套省市自主命制试题,其中共计18套试题有作文试题。在分省自主命题造成合格命题人员缺少的情况下,试题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証。本文拟以2007年18套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部分的书面表达为例,从题型设计和题目的选择两方面进行分析。
二、 问题
1. 试题对考生的限制太多
新课标强调外语教育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作为一种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书面输出形式,写作测试不仅可以考查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生的创新思维及想象力也可以从中体现出来。有的学者称写作试题只测试写作能力(邹申,2005),而不关心创新和想象力等与思维有关的方面(Weir,1989)。笔者认为以上观点与我国外语教育的基本理念不一致,值得商榷。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是外语教育的目标之一,但创新性思维能力不是凭空形成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学习和实践基础之上。马克思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基本看法是:实践决定了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维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纵观2007年的高考英语作文,18篇作文中有13篇是提供写作要点或提纲的,测试学中将该类写作称为控制式作文(controlled writing)。在某种程度上说,“写作”这一实践被人为地限制了,那么在此基础上的语言和思维也随之受到限制。我们知道,控制式作文的优点在于易于评分且分数的信度较高。但是调查显示,控制式作文并没有起到推动英语写作教学,反而出现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写作的语境没有被提到;其次,由于涉及到中文,写作变成翻译;最后,语言的合适性(appropriacy)被忽视,更多的注意力被放在准确地获取写作要点(亓鲁霞,2004)。
控制式作文对学生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影响是,他们进入大学后仍然希望老师提供写作要点或提纲;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论据不充分;学生的视野狭窄,逻辑思维能力差,说理技能较弱。其实,据日本教育专家研究,人的创新细胞在10---20岁之间是生长、发达时期。在语言学习中,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一般都达到了成人水平(高凤江,2005)。因此,在中学阶段开始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比较合适的时期。
为了了解学生对高考英语写作测试方式的态度,笔者走访了几位北京市重点中学的高中学生,他们一致认为,给出要点或提纲的作文不用动脑筋,写起来更容易,并且容易得高分;反之,他们会经常想不出来该写什么,有时会写偏题,同时不容易得高分。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考试怎么考决定学生怎么学,考试本身影响了学生;二是学生大脑很空,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三是考试权重过大,导致学生一味追求考高分。
在倡导交际语言能力、交际教学法、交际语言测试的理念下,在学生的创新细胞生长发达时期,充分发挥测试 “指挥棒”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能逐步实现。
2.题目 “相对”脱离现实
语言测试界的专家(Heaton,1988;Bachman,1990;Weir,1988)很早就已提出语言测试要提供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Bachman(1990)指出: “语言的真实性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考试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在非考试语言环境下的语言行为。”2007年高考英语作文是否为考生提供了真实的语境,考生的表现是否能反映其在考试以外的语言行为,我们有必要具体分析18篇作文的题目。
在18篇作文中,有4篇作文(全国卷Ⅰ,北京卷,四川卷和宁夏海南卷1)跟 “笔友(pen-friend)”有关。题目都是以笔友为引子,有的要求考生给外国的笔友写信,有的要求考生为了找外国笔友给外国人写信。 “笔友”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英语国家的英语语言考试作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该词逐渐在人们生活中消失。我们知道,类似的生活经历不管在考试之前还是考试之后都很少会发生在我国现在的高中生身上,因为往日流行的“笔友”已经被现在的高科技产物 “网友”代替。因此,对于这样 “过时”的题目,其表面效度很低,且很难让考生写出其真情实感。
又如全国卷Ⅱ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在互联网上对新开业的宾馆进行宣传,并提供了详细的宣传内容。尽管这个题目的语用目的、语用对象和语用背景都很真实,体现了语言的交际特征和测试的真实性,但是我国的高三考生面对这样的 “任务”的反应不令人满意。笔者走访了参加全国卷Ⅱ的考生,大部分考生反映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题目也没有类似的体验,少数认为 “还可以”的考生认为题目给出了内容,照着翻译就可以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初步总结为:我国的中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平时的课外实践活动极少,知识面不够宽;由于考试内容大都围绕学生的小生活圈取材,导致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去关心学校以外的事情。
2007年高考英语重庆卷的作文题目说明是“据报道,7岁的美国女孩Amy Bruce得知自己身患肺癌(lung cancer)后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美国抗癌协会决定,每当Amy Bruce收到一封慰问信就给她增加3美元的治疗款。”题目要求考生以李华的名义用英文给Amy写一封慰问信。不难发现,该题目说明本身就存在逻辑问题:慰问信的数量与治疗款的数量有必然联系吗?以高三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也会意识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这种不合人道主义的事情,只有在考试中为了考试才会有这样的假设。
题目 “相对”脱离现实,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高中生的实践活动少,视野狭窄;另一方面是试题命制人员缺少语言测试理论知识,不了解中学的教和学的实际情况,或者是对新课标的理念没有彻底领会。
三、 对策及建议
1.改革高考英语写作考试的题型
综合所有的表现,我们可以说高考英语写作试题仅达到了试题设计者预想的非常有限的效果(亓鲁霞,2004)。Messick(1996:252)认为: “应该通过考试设计的改进来提高考试效度,为考试产生良好的后效打下基础,……”本文以美国的高考(SAT),美国的托福考试(TOELF)和英国的雅思考试(IELTS)为例,简述其写作测试题型。
SAT要求考生写四篇论说文,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和语言能力以及说理技能。题目给考生提供一段节选出的话语,接着提出一个与该段话主题相关的问题,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自己以往的阅读、研究、经验或观察就该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进行推理论证。这种测试方式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输入,同时全面考察了考生的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要优于提供写作内容或要点的测试方式。
新托福考试的写作测试要求考生在阅读和听完两篇相关的材料后写一篇比较分析的综合性文章,接着考生要再写一篇独立的论点和论据都很清晰的论说文。这种测试方式将听、读和写综合考察,充分反映了交际语言测试的特点。经笔者调查,由于该测试与中国英语写作测试方式的差别较大,大部分参加托福培训班的学生感到很难适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