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政治课本的阅读方法
作者:彭陈莲
六、 注意对应词,抓住关键词
在高二的《哲学常识》中,注意掌握区分对应词有利于更深刻地掌握哲学内涵。比如,“主要”对应“次要”、“现象”对应“本质”、“物质”对应“意识”、“主观”对应“客观”、“正确”对应“错误”……我们首先就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对应词的掌握和理解也可用于高一的《经济常识》,《经济常识》上册第二课写到:“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调节实现的。”因为“主要”对应“次要”,所以,课本上那句话的言下之意是,市场调剂不是资源配置的唯一实现方式。那么,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另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实现方式呢?——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样,就初步灵活地把握了市场调剂和宏观调控的辩证关系。
另外,阅读政治课本时要认真抓住关键词,这样就抓住了知识重点。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如“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决定、第一”等等,就属于“关键词”。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把关键词加以突出。
七、 区别字体——吃透知识点
现行政治课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三种字体:黑体字、宋体字和小字。黑体字是重点。宋体字是黑体字的延伸,它与黑体字一起构成了课本的正文。小字是对重点和正文的补充说明,它与旁边的名言警句、语录、谚语等一起对重点知识起辅助作用。阅读时,我们既要区别不同字体的字的作用,又要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既能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维,从而把知识点吃透。
八、 带问阅读,层层追问——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使阅读变成一个有准备的、批判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这样,既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又可以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地,政治课本上的每句话,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我们阅读政治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层层追问,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具体方法是:围绕确立的中心(段意、框标题、节标题、课标题或其他),首先对自己提出:这一段(节、框、课)讲的“是什么”?其次, “为什么”?最后,“怎么办”?通过层层追问,一句话就延伸成几句话,一段就扩展成几段。这样,前后知识的联系也就越紧密清楚了,思维也就得到了发散,对课文也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九、 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培养概括分析能力
一个段落,往往就讲解一个问题。概括段落大意,不仅能理解知识,还能培养概括能力。政治课文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由几个不同但又相联系的句子组成。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了该段的段落大意或观点。在阅读政治课文时,首先应留心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但有时整段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该段的段意,这时,就要求我们用精练的一个词或句子把该段的大意概括出来。这样,对这一整段的内容就大致清楚了。
在概括出课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对该段划分层次,从该段问题讲解的几个层面或从几个角度去划分,然后再逐层逐层地深入理解。
例如,对于现行高一政治课教材,我们提出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的问题之后,应该紧接着思考:“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有哪些表现?”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回到教材的那个自然段中去进行层次分析,很快完整的答案就会出来:①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②也不是完美无缺的;③只有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这样,关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的问题,通过阅读课本就掌握了。
总之,采用行之有效的课本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政治课本时抓住重点、增加知识、培养能力,更能使学生轻松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达到政治学科教学的最佳效果。
(责任编辑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