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慎提“科研”倡导“教研”
作者:胡根林
研充分注重教学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情境性。教研是科研的基础和条件,而科研是教研的提炼和升华。
让中小学教师做“科研”,就是要求教师将主要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探索和发现教育中的“普遍规律”,或者去证明教育的一些基本原理等方面。做“科研”,如前所述,并不是中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也不是他们的需要,更不是他们的所长。要求中小学教师去做擅长于科学研究的高校教师做的事,是社会分工与职业角色的错位。对中小教师而言,勉为其难,没有实质意义,不仅可能导致上述的假科研、伪科研现象泛滥,还会影响课堂教学,最后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让中小学教师做“教研”,则是要求教师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进行研究。其目标指向不是为了发现教育的规律,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做“教研”,这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作为教师本来就经常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近些年来,教育界再次强调“教研”,特别是强调“基于行动的校本的教研”,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是对“教研”活动的深刻理解,不仅符合实际,而且有助于强化教师的教改意识。
四、“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 以改选实践为目的
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指向实践,指向日常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痼疾,这样才能达到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目的。
2 采取合作教研与个人反思相结合的方式
学习与观摩的合作教研活动向来是教研活动的基本方式。当前,我们有必要强调:①教研活动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与教师的原有经验紧密结合;②在教研活动中,充分接纳教师的各种观点,并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形成共识;③抓住诱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使教师随着问题不断思考,逐渐提高认识;④鼓励教师的实践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促进教师的内化过程。
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的个人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实践的整个过程中,之前、之中、之后都应该有反思。教师既要将持续不断的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方式,还要把它视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其中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3 在行动中研究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把“行动研究”定义为“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性研究。”教育行动研究之所以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是因为他们在行动当中有行动的目的、责任,能够体察实践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诸多变化,能够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并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处于活生生的教育情景之中,他们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研究有着专业研究人员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4 多样的成果体现形式
与科学研究论文的单一成果体现形式不同,教研成果除了可以表现为论文,也可以体现为教育博客日志、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等。教师教学研究的成果和其个人的切身教育体验密不可分,所以成果中应该充分表达出个人对于具体教育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五、小结
当前正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行进的关键时刻,教师专业发展自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怎么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增强教师的反思能力,怎么促进教师走专家型的发展道路,都非常值得关注。在此,我们并不反对部分学校部分教师(尤其是学有专长的研究型教师)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通过揭示教育规律进行理论的创新,丰富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但我们更强调普通教师从自身职业特点人手,积极参与以推动实际教学为目的的教研活动。教研创新,既是学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冷静反观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诸多问题,我们强烈呼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慎提“科研”,倡导“教研”!
(责任编辑 孙晓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