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中学语文早读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洛桑旦增
就目前我们的早读课开展情况看,多数老师只是做到准时到岗而已。对学生所读的内容,朗读的语调、语气、节奏、轻重等,多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每天所读的内容、重点、朗读目的、朗读任务,老师没有明确的目标与系统的计划,学生也只能是东一页西一篇信手翻开,凭兴趣所至念上几声,眼到口到而心未到,或者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读用情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目的性,收效甚微,甚至会演变为对语文的厌读厌学。那么,我们的教师目前对早读课为什么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呢?笔者以为,一是我们教师的工作量太大太劳累,主要精力花费在正课的教学上而缺少早读的备课与学生学习指导;二是有的语文老师教学经验相对欠缺,对朗读课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和有效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早读课的学习效率,笔者从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落实,内容上拓展,方法上创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注重多种方法的灵活应用,学生朗读效果明显。
一、教师要明确语文早读课朗读的必要性及其特殊作用
语文教材每单元内容或者每篇文章是相对独立的整体,可教师在课堂上适应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一个明显的弊端是被肢解成字、词、句、段残片,语法、修辞的分析不一而足,而文章的蕴味、作者的情感便淹没在这些机械琐碎的分析中,学生的思想共鸣、情感薰陶被淡化。许多学生也认为,学语文就是会写字,读准字音,理解同意,掌握文学常识,听老师讲解语文知识,一切学习进程都依赖和顺从老师。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被弱化,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无法真正落实,因此,加强课文早读课教学的朗读环节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实际上,通过朗读的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相互协作,便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训练学生思维,激发求知的欲望。它所获得的信息会比听更广泛、更主动、更活泼,也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对语言美的感悟与理解。
多读是文学素养的积累和写作能力培养的基础。富兰克林说过:“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我们的许多藏族学生从小生活在农牧区,汉语学习的环境受到限制,再加上自身汉语基础知识薄弱,给语文学习带来诸多的困难,他们之所以在写作文吋,搜肠刮肚,抓耳挠腮,依然大脑一片空白,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平时读书太少,积累不够所造成的。我曾对所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解,近90%的学生不订阅任何报刊杂志,不购买任何与语文学习有关的书籍资料,基本无藏书,很少读过文学名著。学校图书馆虽有丰富的藏书,但更多的时候是门可罗雀,近四分之三的学生不愿到书海中去遨游。漫长的寒暑假,读书者依然是寥若晨星。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便能更快更好地适应高考改革的新形式,我们教师应首先树立开放意识,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将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还学生更大的飞翔空间。在开学之初,就向学生介绍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与考查的重点,介绍只有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新理念,使“大语文”概念深入人心。从高一开始,就让学生树立高考备战意识,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早读课来识记名言名句,背诵美文佳作,博览文学巨著。厚积薄发,语言功底、文学素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能力也逐渐形成,为三年后的高考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结合每学期课本编排及教学大纲要求,提高朗读的针对性实效性
笔者以为,为了提高学习实效,朗读课的学习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层次陸。高一语文的单元训练重点都有明确的要求,依次为“揣摩语言,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总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这就使语文能力的培养具有了更大的可操作性和成效性。我把每学期早读课内容纳入学期教学计划,将每天早读的内容与达到的目的作为备课的内容,针对课本难易深浅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朗读人手去感受文学氛围,在朗读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文学修养,陶冶自己性情。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早读,使每天早读课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高中语文第一学期诗歌单元学习以后,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只去分析鉴赏那有限的几首诗,是很难使学生对中国现当代诗歌有系统全面地了解,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与技巧,很难有效地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平,准确解答诗歌鉴赏试题。于是,在上课时,我首先补充介绍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的概况和重要的风格流派,使学生在宏观上有所了解。同时补充一些名家名篇特别是介绍有关西藏发展的诗歌和西藏的作家,供学生在早读课上诵读品味。在具体上海一课时,再精选出作者另外一些代表性作品印发给学生朗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课文,更准确到位地掌握作者的创作风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理解鉴赏水平。
在高二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方面的立论与驳论以后,我首先确定一个主题,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然后组建学生评委,从早读时间中抽出20分钟安排四位学生演讲,比赛结束后,评选出最佳演讲者与最优秀演讲稿。这样既可改变早读课的单调与枯燥,也可培养学生的胆量及进行口才的训练,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味掌握驳论文和立论文这两种文体的特点。
在学习文言文时,针对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不强,阅读兴趣普遍不高这一现象,我先让学生充分预习,上课时安排语文基础好的同学翻译讲解课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