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中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

作者:乔小明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持家治国的根本,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勤俭节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勤劳、苦干,与懒惰相对;二是指节俭、朴素,与浪费相对的节约。勤劳不仅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治国兴邦的重要手段;节俭是修身、持家、治国的重要法宝。现代中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团体,也是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后备力量。因此,对中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的探讨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仅想从中学生勤俭节约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人手,从而在加强中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对策方面作一点探索,以资同行讨论。
  
  一、中学生节约意识的现状
  
  为了解中学生的勤俭节约现状,笔者在附近几所中学的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0%的中学生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都能熟知。他们对勤俭节约的意义也有自己浅显的认识:多数学生认为家庭要兴盛,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全社会必须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一些学生对国家提出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意义能够理解,也认为这是治国理家的根本。这说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对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影响,学校对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在实际生活上,很多中学生追求安逸舒适、享乐的生活,不劳而获的思想浓厚,勤劳意识淡薄。例如:一些中学生攀比成风,消费观念超前。中学生中追求名牌,穿名牌、用名牌。逢生日或受到表扬、表彰就要邀几个同学庆贺。他们以拥有手机、MP3、MP4、高档电子辞典等为荣。他们对身边的小事无动于衷,没有一点节约意识:空空的教室里灯全开着、无人使用的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淌都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很多中学生认为读书,劳动、工作都很辛苦,而且表示自己如果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会半路撤退;认为农民太辛苦、社会地位低,因此看不起农民、不愿意当农民。这些问题,十分令人担忧。
  
  二、中学生节约意识现状形成的原因
  
  1、优良的民族传统、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学校教育的重视,成为中学生有一定勤俭节约意识的主要原因。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从厉行节约的晏婴、汉景帝到孙中山、邓小平,都为我们在勤俭节约方面作出了典范。历代有关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言,成为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和培养中学生勤俭节约的丰富资源,对中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要建立节约型社会,大为弘扬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给中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了中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注意了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思想,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
  2、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让中学生养成了追求享受、大手大脚的习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物质资源富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些人错误地认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就是高消费、高享受。于是很多人讲排场,追求名牌;讲面子,追求高消费;讲档次,追求享受型生活。有些人甚至把“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作为自己享受生活,追求奢侈的理由。人们之间请客吃饭、衣着服饰、生活娱乐等相互攀比。一些政府部门也常常在一些纪念活动中大摆阔气、铺张浪费,甚至不惜一掷万金,请各种名星来装点场面。一些商人则利用中学生自我控制力、判别力较弱,社会经验不足和消费观念不成熟的弱点,想方设法引诱中学生过度消费和超前不理智消费。
  社会环境的这些消极影响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和侵蚀着中学生。中学生在社会的大熔炉里,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也很容易粘染上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贪图享受的坏习惯,难以做到勤俭节约。
  3、家庭教育思想的偏差,成为中学生铺张浪费的温床。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怀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骄惯、溺爱和放纵孩子。一些家长什么也不让孩子做,很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星星和月亮要什么就得有什么,俨然是家里的小皇帝,父母甚至爷爷婆婆都俯首称臣。家长们生怕孩子比别人穿差了、吃差了、用差了,于是所有的投资都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消费有求必应,不加任何限制。一些中学生每月零花钱都是三四百甚至更多。家长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为孩子营造安心舒适的学习环境或是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经济条件,却忘了教育孩子怎样合理地消费。
  家庭教育的偏差造成了孩子们吃名牌、穿名牌、用名牌、花巨额费用追星,进出娱乐场所、高档商店、饭店,周末结伴旅行。在他们的眼中,钱就是拿来用的,丝毫不考虑挣钱的辛苦,形成了该花的大肆花,不该花的也要花的享乐和奢侈思想。前段时间新华网有一则关于一名小学生请跟班的报道,更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树立勤俭节约意识的重要性。
  4、学校教育的不深入,使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学校虽然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渗透了勤俭节约意识培养的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育的深度和影响力还不够。特别是现在一些学校注重升学率,忽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对中学生中存在的贪图享受、奢侈浪费和攀比风现象,学校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和扼制。有的学校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在校内超市里面放上了各种名牌用品,鼓励学生购买,刺激学生高消费,使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因此学校教育的不深入,也是造成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加强中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对策
  
  1、积极利用我国优良的民族传统,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战国思想家墨子提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到三国军事家诸葛亮曾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唐代诗人李商隐说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到近代革命志士方志敏指出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等等。这些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名事,是教育学生继承勤俭节约美德的最好教材。近代国家领导人都十分注重培育中华儿女勤俭节约的美德。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时就告诫共产党员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后来又提出“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引几代人艰苦创业、勤俭建国。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是教育今后要抓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也从“我国现代化事业正处在创业时期”出发,提出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创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发扬西柏坡精神,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倡导“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上真正体现建设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的原则,广泛推行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