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让地域文化特色资源充盈美术课程

作者:郑李慧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问卷调查,问及美术课中学到了些什么,对哪些课程印象最深,学生的回答大致是“我知道了怎样画国画、画素描、画水粉以及对某些名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等等此类。这些答案是不容乐观的,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美术学习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更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几个将来的画家,而应该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因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就美术学科本身来看,它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把美术学习提高到文化学习的层面,更能有效地加强美术与人类、与生活、与情感、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对都市文化生活是熟知的,而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民间民俗风情相对较为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优秀的传统习惯与文化正在快速地回归,让学生走进家乡民风民俗,润泽乡土文化也就成为人的发展需要。笔者一直认为,我国的美术基础教育走上繁荣而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联系学生实际,充分运用本地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让学生在活生生的环境中去感受美、认识美,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试例:《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案例6.12,新疆某小学美术课开发和利用当地文化、艺术、地理资源,设计了《维吾尔歌舞印象》的课程。通过这一密切结合当地人文、地理资源的美术教学活动,学习运用抽象绘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美术表现形式)表达对维吾尔民间歌舞的印象,让学生对民间歌舞进行了审美体验,并了解了当地文化、艺术、地理的知识,激发起热爱维吾尔民族艺术的情感。又如上海某中学美术课充分利用上海现代大都市的环境资源,带领学生到公园、商场、外滩、码头、学校等处,引导学生发现环境中存在的美和其中存在的问题,美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收集资料,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而日本某小学灵活利用当地乡村的自然资源,从学生种植水稻的计划中开展丰富的造型活动,绘制记录自然的变化及水稻种植成长的过程。到了夏天,让学生收集各种废弃材料制作了系列雕塑作品,立在稻田中,这些材料多样、造型奇特的雕塑作品不仅赶走了鸟类,也让学生了解了地域文化与美术之间所产生的联系。
  诸如此类的例子带给我一些启示,我们的家乡——江山,背倚仙霞山脉,面向金衢盆地,风景史诗画卷,物产丰腴天成。中国白菇之乡,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蜜蜂之乡……江山风物。慧眼当识。这里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工艺、建筑、雕塑及山水景观艺术。这些颇具特色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文化资源经过整合完全可以纳入美术教学内容,成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江山的美术教师,结合我市的乡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师生同行: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课程不仅仅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一种文本状态,它还应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造的鲜活的、发展的活动形态。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乡土美术是我们的“根”与“本”,乡土文化所蕴涵的审美成分和它发自深处的本体成分。是任何其他艺术所无法代替的。开发与实施美术乡土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文化修养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开发资源,并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大家认识了历史人物毛滂、毛恺、毛江森等“江郎骄子”,领略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品味了家乡特产猕猴桃:江山米糕,绿茶绿牡丹,铜锣糕,蜂蜜;发现了隔江相对、钟灵毓秀的“百枯塔”、“凝秀塔”、日落而作,日出而止的“峡里风”、摩天矗立,形如天柱的“三爿石”;古街幽巷,庙宇飞檐,庭院深深的“廿八都古镇”……很多同学在江城生活了十多年,对家乡的景观印象,风土人情从原来的模糊转为清晰。经过大家通力协作,深入挖掘家乡江山的人文和艺术资源,整理、创编了校本教材—,一《江郎脚下》一书,对符合学生认知的家乡的音乐、舞蹈、美术、物产、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了搜集整理。全书可分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民间艺术、名人遗址等几个部分,我们以该教材为蓝本,通过整合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加强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家乡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适时引进:地方特色课程资源进美术课堂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利用课余时间及长假,请学生在导游的带领下实地游览江郎山、浮盖山、月亮湖、仙霞古道、廿八都古镇等风景名胜区。看看家乡的山水,听听其中的历史传说,了解历代名人成才的故事。
  作为教师应该从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角度出发去探索新路,把乡土美术课程同国家课程有机结合,设计出更加丰富、更具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乡土美术课程。
  笔者在上人美版教材6册11课《吉祥图案》——剪纸一课时忽受启发,在学生对剪纸审美品位的基础上。增添了与剪纸有紧密相连的乡土教材《廿八都剪纸设计》,发扬廿八都剪纸特色,在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地方文化中,发现自身价值,创新和发展乡土文化。在准备这一课时,先将搜集到的来自廿八都的剪纸作品布置在教室四周,通过欣赏与近距离的观察,感受廿八都剪纸工艺的精湛,民间文化多姿多彩,让学生在初步感知中产生兴趣,随后通过课件展示古镇门窗、家具、木雕、壁画上的吉祥图案,廿八都的剪纸展示片,讨论探究各种吉祥图案的象征意义与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吉祥图案的风格特点,最后让学生在欣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积极创作出形象各异、题材不同、寓意不同的吉祥图案,并运用于日常的生活,喜庆的节日,重要的庆典中,将民间剪纸艺术推而广之,发扬光大。
  执教《在石头上画画》一课时,根据石头的不同造型,引出家乡浮盖山上的各种石头,通过课件展示海马回首、神龟探头、玉兔探险、偷窥山蛙、黑黥出山等造型的石头,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有不少的同学利用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绘成了或大象,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