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有的进展与未来的突破

作者:冯大鸣




  (1)农村教师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教师管理方式相对简单而风格偏向专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农村教师长期的工作环境,决定了教师习惯于依赖教材和教参,还没有自主探寻扩展性资源的习惯。
  (3)农村交通不畅信息不灵的生存处境,使教师长期处于挑战少、危机感低的氛围之中,与处境伴生的惰性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4)农村文化人口密度低,教师在周围人群中文化地位高,受到比城市教师更多的尊敬,削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
  我们可以将这类研究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与前类研究所关涉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教师待遇相比,这类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多半不是调研数据直接显示的,而是比较多地加入了研究者自己的思考与推论。正因为此,上述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否普遍存在?其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受到进一步的询问与质疑。同时,由于这些问题还不那么直接而显性,目前还不是政府的主要关注面,因此这类研究的社会应用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二,这类研究虽然尚未受到政府的正面关注,但从研究意义来说,并非微不足道。在上述四个影响因素之外,有的研究还得出了进一步的研究结论:一些城市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需要与农村本土的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效果;过度仿照城市教师的教学方式会使农村教师变成对他人设计的方案进行解释的技术员;不仅要让农村教师感到负有专业发展的义务,更要唤醒他们专业发展的权利意识;并非所有农村教师都对生存质量有很大的抱怨,生存质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上述农村教师生存处境与专业发展关系探讨已经涉及很多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问题,其意义并不亚于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对策的研究,甚至可以说意义更为深远。
  第三,这类研究虽然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问题已有所触及,但这些研究还存在着感想式、琐碎性的问题,还比较缺乏系统的研究设计、科学的分析框架和必要的理论平台的支撑。不少研究在调查和描述了农村教师生存处境或专业发展环境之后,常常以简短的感想式议论来代替逻辑严密的深度分析,从而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与说服力。
  二、 未来的突破与改进
  我国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真正受到关注虽不过数年,但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就此而言,令人欣喜。不过,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现有的研究进展还存在诸多不足,还难以满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需求,特别需要在研究力量、研究取向、研究深度等几个方面做出进一步的突破与改进。
  1.研究力量的加强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初期的研究者大多来自重点师范大学和大城市的研究机构,开始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了解西方国家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和消化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关注很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真正受到关注,是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3年发布之后才开始的。近年来,尽管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受研究惯性的影响,国内一些重要的研究力量还没有参与进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因此,要加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力量。一是要改变研究界较多关注城市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现状,提倡各重点师范大学和主要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更多地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场开展研究。二是通过更多组织招标的方式,对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通过组织更多高层次的研讨会,汇聚现有的研究力量,分享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进来。
  2.研究取向的丰富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现有研究在研究取向上还显得比较单一。绝大部分研究均以由外到内的取向来研究问题,在解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上,基本上局限于外部救济、外力塑造的思维路线。事实上,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既有赖于客观的外部条件(有关的政策、制度、资源等),也有赖于主体的内在因素(态度、行为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既需要依靠政策、制度等外塑性的推动,更需要主体内生性的态度和行为做出恰当的回应。另一方面,研究的取向一旦转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性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力就会凸现出来。现有的研究虽也有对文化因素的间接提及,但终因受研究取向的制约,多以简短的感想式议论来代替真正文化维度的研究与分析。基于此,研究取向的丰富应是今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突破和改进的又一方面。
  3.研究深度的开掘
  自2003年以来,教育部及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直接或间接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截至2007年,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多达7个方面:1、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2、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3、城乡学校之间的校际对口支援;4、城市教师专业职称晋升前的农村支教;5、城市骨干教师到农村短期执教或远程执教;6、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计划;7、组织师范生到农村实习执教等等。在上述政策措施推出之后,近年有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提出的许多困境已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这一实际状况的变化,必然要求今后的有关研究超越以往问题——对策的一般探讨,进一步开掘研究的深度。为保证研究的深度,应更多地关注指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微观问题的研究选题,采用更小的研究切入口,强调研究以解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旨归,并应特别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工具的精细化。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5.
  [3] 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状况.教育发展研究,2006(5):1-8.
   [4]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绿皮书(200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 徐辉.教师教育研究与评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6] 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教育研究,2006(9):47-53.
  (责任编辑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