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作者:谭 贞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随着对教育的这一社会作用认识的深入和人口素质对社会及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的日益明显,教育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教师是办好教育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如何,他们工作积极性发挥得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是教育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一个需要个体长期努力和各种促进个体从教素质提高的政策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职前培养、入职、在职培训、职务聘任、各种激励等,经过这些相关政策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教师本人的努力,他才有可能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
  第一,准入,是具备了教师职业所要求的条件的合格劳动者开始教师职业生涯的起点。起点的高低,也就是说教师入职标准的高低,往往是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志。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其素质与任职条件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各方面的发展。不对教师的素质、入职条件、入职程序等提出一定的要求,就不能保证教师的质量。
  第二,经过“准入”环节,进入教师队伍以后,关键就是“任用”的问题。任用,即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教师。这是教师的素质以及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保障。我们知道,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教师本人的努力,而另一方面就有赖于我们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政策是否完善和健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一个需要个体长期努力和各种促进个体从教素质提高的政策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职前培养(接受高等教育)、在职培训、教师评价、职务聘任和各种激励等,经过这些相关政策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教师本人的努力,才有可能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待遇在价值评判标准中所占的分量愈来愈重。任何人均会面临自我价值评价和社会价值评价。物质待遇的高低,是最直观的标准。教师的待遇问题成为一个关乎教师队伍质量、数量,并对教育质量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问题。因此,优厚的待遇是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教师能否解除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投入教育工作的物质基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准入、教师任用以及教师待遇,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二、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分析不难看出,其政策选择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教师的准入、任用及待遇。唯有如此,才能符合广大教师的长远利益,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利益。
  1.教师准入政策
  所谓教师准入政策,是指党和国家为保证教育质量,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入职条件及入职程序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它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组成: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入职条件及教师入职程序。教师素质是履行教师职责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入职条件是获得教师资格的必要前提。教师入职程序是从事教师职业需履行的工作步骤。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教师入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1)教师的素质标准
  教师素质标准是党和国家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所制定的标准。其内容应体现出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品德、知识和能力等。
  ①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在思想政治方面,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道德方面,要有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对教师工作要有一定的价值认同、积极的工作态度、坚定的工作理想、忘我的工作兴趣;要有严格自律的精神,团结协作、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美德。做教师者还必须有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②专业知识素质。它包括深厚的文化基础、专而精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深厚的文化基础决定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待进一步塑造的人,因而需要强调教学工作的“人文性”,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只有具备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了解所教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应当侧重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及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从中去理解专业知识本身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教育科学知识更是教师不可缺少的专业知识。它应当包括现代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知识、课程与教学的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的知识与能力、心理健康与辅导的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的知识与能力、教育行政与政策法规的知识、心理学、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等等。
  ③能力素质。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科研能力。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基础能力是指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判断力、意志力等。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学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估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教育机智、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该懂得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方法与途径,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
  ④身心素质。教师的工作特点需要教师精力充沛、体质健壮、反应敏捷、身体健康。教师不仅是能传授知识的“经师”,还是培育学生心智的“人师”,要指导学生智慧地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而免于心理压力和震荡,这必然要求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它包括优良的智力品质,愉快的心境,豁达的心胸,振奋的精神及坚强的意志等等。此外,教师还应有良好的修养,对文艺、体育有广泛的兴趣,能在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感受中追求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具有自然、优雅的风度仪表和不俗的谈吐。
  (2)教师的入职条件
  教师的入职条件是指党和国家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所规定的应具备的条件。
  ①守法公民条件。凡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公民,经认定合格的(包括符合我国外事政策规定的外籍教师),不分民族、性别、肤色等,均可取得教师资格。
  ②学历条件。学历是一个人受教育的经历,是教师入职条件的主要方面。教师的学历越高,所具有的理论知识的起点越高,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就越大。高水准的教育质量需要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教育队伍作保障。
  ③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师的基本素质部分已作论述)。
   (3)教师的入职程序
  教师的入职程序是指具备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入职条件的人,经过法律授权的行政机关或其委托机构认定,允许其从事教师职业需履行的工作步骤。
  招聘教师必须坚持计划性、公正性、科学性、平等性等原则,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进行招聘测试(笔试、面试、试讲)、绩效考评、资格认定以及选聘决策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