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数学文化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杨 华




  对于数学的美学价值,只有25%的中学数学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数学美,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学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数学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价值和作用,更不用说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因此,教师的数学美学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 学生“数学文化”的学习情况
  
  1.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整体认识
  大多数同学对“数学文化”比较陌生,94%的学生对“数学文化”几乎不了解,仅仅是“听说而已”或“根本不知道”。在问到“你认为在数学学习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时,71%的学生回答是:数学公式、定理、解题,21%的学生认为从数学中学习到的最重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5%的学生认为数学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作用。这就说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价值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得不够。
  2.学生对数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相互作用的认识及学习情况
  学生对于数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相互作用了解不多。47%的人不了解或不太了解黄金分割对于科技发展的作用。78%的学生认为数学家的故事、数学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有作用。访谈中,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材料”或“读一读”等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认为这些内容能增长见识。中学生对数学史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但是了解不多。对于数学定理、结论产生的过程,学生知道得很少。绝大部分学生只关心其理解及应用,有的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对其历史背景几乎没有思考过。
  3.学生对数学科学价值的认识及学习情况
  数学课程作为“数学文化”这样一种文化的教育比作为数学知识的教育具有更为广博、更为深刻的内涵。狭义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文化素质需要经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一方面需要老师的指导,另一方面更需要学生不断的反思与融合,目前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些反思。50%以上的学生认为数学对于他们思考问题的严密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看待事物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影响,他们比较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对有些数学思想方法,很多学生虽然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思想方法,但会把这些思想方法用于解题。
  4.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及学习情况
  学生普遍缺乏探索和创造的经历,对解决跨学科问题、实际问题以及“自主发现”、“主动探究”、“数学建模”类的非传统问题的能力相当薄弱。对于教科书中出现的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问题,53%的学生的态度是“老师要求了才会去思考或寻求解决办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既利于知识接受又利于能力培养的学习方式,虽然这种学习活动也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更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主观努力。这也说明学生应该在学习中摆脱依赖性,加强自主性。
  5.学生对数学人文价值的认识及学习情况
  有57%的学生认为数学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个性发展、人生观、价值观有影响,有7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他们的学习或发展有影响。这说明,数学的学习、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发展,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5%的学生会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学习。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合作交流学习不仅可以掌握数学知识和增进友谊,而且还能够在知识发生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对于自己的个性品质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6.学生对数学美学价值的认识及学习情况
  评价与鉴赏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传统的数学教育对于这项数学能力重视不够,目前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只有19%的学生会感受到数学美的存在,仅有11%学生会从数学美的角度审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这与前面教师对数学美的认识及教学情况有密切关系。
  
  四、 分析结果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中,中学数学教师已开始重视“数学文化”教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文化”有一些认识,但认识不全面、不深刻。大多数数学教师知道“数学文化”,并且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必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他们充分肯定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等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个性品质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由于目前还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有效途径,加之传统应试思想的长期影响,所以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学生对“数学文化”了解不多。71%的学生认为他们从数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是数学公式、定理和解题。他们对数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相互作用的关注不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等对于培养他们理性精神、数学应用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审美观和使之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直接从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
  对于中学生,他们的数学知识主要来自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他们普遍反映自己在校受教育以及接受培训期间,要么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要么是具体教学技能的训练,根本不涉及或很少涉及“数学文化”,加之平时教学任务重,他们在教学中还是最重视考点,并围绕考点进行“问题解决”的教学。这表明传统的数学教育体制过于追求数学的功利性,而将其另一个重要方面社会文化功能忽视了。这些看法反映了我国的“双基”数学教学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以及所取得的不可否认的教学成果。大部分数学教师已意识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对于学生日后成长的重要性,只是在升学的压力下,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数学能力、个性品质的培养等隐性目标的作用还无法与分数等显性目标相抗衡。中学数学教学若长期这样下去,必然会拉大数学本身与实际生活、与学生心理之间的距离,更别说体现数学的文化功能。所以,数学教师要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不断了解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实施“数学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文化”的价值,转化为学生对“数学文化”的默会,进而内化为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责任编辑刘永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