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我国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科学化探寻

作者:赵洪涛




  3.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学校后勤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没有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标准化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是不可能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建立一整套便于考核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后勤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变人治为法治,真正树立制度的权威,自上而下地形成科学的、标准的、规范化的控制体系,从而避免人为的工作作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提高执行工作目标程序的准确性和后勤职工的组织纪律性,按管理规范、规章制度去完成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等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情况下,后勤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过程问题不大,问题往往出在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上。由于监督检查工作往往被忽视,导致信息反馈不准确、不及时,致使后勤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因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影响质量和进程。因为计划再周密、组织再有力,具体实施中也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后勤管理者必须通过监督机制随时掌握反馈信息,才能在情况突变时,把握全局,协调好各个方面。因此,规范后勤管理程序,抓好每个环节,才能保证各项后勤任务的顺利完成。
  4.坚持科学原则,创新管理体制
  科学严格的管理是促进学校后勤工作健康发展的推动力。后勤管理的科学性涉及人事、服务、分配等各方面,衡量科学性的原则在于形成科学的具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手段迅速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力求以管理人员职业化来促进专业化管理。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各阶段的目标,并依据总目标的要求,在科学性基础上建立现实、可行的近期目标。对后勤工作人员实行目标管理,即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的劳动定额,用来评估考核,并以此作为劳动报酬的依据,以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中小学后勤管理部门要实现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必须进一步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管理体制,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充分重视对管理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在分配制度上,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破除“大锅饭”,克服平均主义,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改变传统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经营服务型的管理体制。在干部配备上,选拔热爱后勤工作,有献身服务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强,锐意进取的同志担任领导工作。
  5.讲究管理艺术,增强集体凝聚力
  如何做到管理的“刚性”与教育的“柔性”相结合,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管理工作的艺术性,把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艺术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首先,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要广开言路,倾听师生员工的呼声,提倡后勤的所有服务对象带有个性的建议,乐观地面对和正视矛盾。其次,服务为主,管理跟进。后勤部门要时刻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工作宗旨,不怕吃苦,任劳任怨,并时刻以完善的工作方针作为后勤服务工作的科学依据。再次,提倡人道精神。要充分尊重师生员工的意愿,设身处地去理解和考虑他们提出的需求和问题,最大可能地保护和实现其正当权益,以热情带动热情,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就必须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凝聚力。作为后勤管理者,除了要身体力行之外,最关键的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尊重、信任和激励他们,主动分担他们的责任和压力;应该放心、放手让他们在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只有让所有的员工把自己确确实实地放在后勤管理主人翁的位置上,通过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后勤文化,优化各种要素,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
  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长抓不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现实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理清思路,锐意进取,争取把科学化管理之路走得更宽更广,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绥,王桂云.中小学管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 杨岚编著.学校后勤管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3] 杨培先主编.后勤管理概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4] 吴志宏.中小学管理比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 林广志,甘元薪主编.物业管理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6] 周俊.中小学管理案例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 刘平.关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5(2).
  [8] 杨立兴.学校后勤管理之我见.教育管理与评价,2005(7).
  [9] 李文林.加强学校后勤管理,促进事业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科学,2006(1).
  (责任编辑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