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困境和对策
作者:史成明
三、 教师培训中的有效策略
1.确定合理的目标定位,使教师培训有明确的方向意识。教师培训应该达成的目标是唤醒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和专业自觉,促进教师的角色重建,提升教师的追求与动机。那么教师发展究竟应该发展什么呢?根据叶澜教授的观点演绎,教师应发展的素养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作为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的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含价值观、活动观、对象观等;二是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突破传统的学科知识加中小学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三是形成在更高要求和期望上的新能力,如管理能力、交往研究能力、中小学教育研究能力;四是中小学教育智慧。而“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中小学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中小学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中小学教育智慧”,就是我们期望的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
2.还教师以培训的主体和重要成员的地位,形成培训共同体。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非常重视教师个人成长经验对于教师教与学的深层影响,强调教师自身是最好的专业成长资源,相信教师能够凭借觉醒的自我意识,完成由外显到内隐再由内隐到外显的成长历程。而作为培训者,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为了教师,面向教师,善待教师,完善教师”的理念,真正确立教师在培训中的重要成员的地位,组成培训共同体。培训方案的制订要有中小学教师的充分参与,培训过程中要与中小学教师做充分的双向的交流,而在最终的培训效能评价上,中小学教师也最有发言权。
3.转变教师的基本生存方式。新基础中小学教育研究意在通过改革,培养新型的教师,让他们有一种新的活法,也让学生在解放了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一种新的活法,即使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发生变革。教师实际上活得挺累,活得很不自在,作为一个传递者在过规定性的职业生活,平凡、平淡、繁忙、烦琐、使不少的老师疲倦、厌倦,不少人患上了职业枯竭的病。因此,实现由被动适应到主动发展,让教师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成功的喜悦、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就成了教师培训的寻求。
4.让教师培训回归生活、回归课堂、回归实践。在这方面,新基础中小学教育成为一个成功的范例,它视教师的生活、课堂、实践为最重要的生长点和最丰富的资源,只有在生活、课堂、实践中才能判断出教师真实的状态,才能理解作为个体的教师的优势、缺陷和困惑,而教师的理念、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也只有回归于教师的生活、课堂和实践才有意义和价值,而对其实践的觉察、反思和重建,才能促使教师产生实际性的变化,才能使教师从“前在”走向“现在”。因此,听说评课环节成为新基础中小学教育的核心环节。它具有以下的特点:植根于教师的日常实践,具有连续性,目标明确,采取“大愿景,小步调”的策略,强调参与和反思,因为它具有可行性、可能性、连贯性,已形成良好的反响。
5.让内隐外显,和反思同行。因为教师的内隐理论是个人化的,是教师个人在特定生活和教学情境中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文化假设和教学观念假设,它是粗糙的、零碎的、易变的、片面的甚至是偏激的,由这种理论导致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是直觉的而非理性的、是例行的而非自觉的,必须通过科学的“假设检验”使之合理化。培训者应充分注意教师的内隐理论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负面影响和对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阻碍作用,改变教师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使内隐知识外显,适应教改的要求,变习惯性思维为反思性思维,从习惯性教学走向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究自身特点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变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具体说来,反思性教学要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同时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并且以全面发展教师的素质为主旨,它和内隐理论的结合可以很好地起到既有动力又有方向的作用。
教师培训是复杂而牵涉较多的领域,但只要我们明确教师培训中教师发展的目标,注意教师的“前在”和“潜在”,尊重他们的内隐知识,把教师培训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和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让他们在不断的内省省人的过程中完成深层次的观念、方式的更新,那么,教师培训就能走出尴尬的困境,而教师素质的真正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真正优化,就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郭秀艳.内隐学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2]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教育研究,2002(10).
[3] 王建军,黄显华.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台北:台湾师大书苑,2002.144.
[4] 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32.
[5] 蔡长春.教师的内隐理论与反思性教学.天津教育,2002(6).(责任编辑刘永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