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作文对生活的背离与回归
作者:任运昌
三、 回归中的路径
作文真正回归生活的路在何方?答案非唯一,正如条条大道通罗马。在此,笔者谨呈一家之言:在交际活动中练笔育人,是作文回归生活的一条基本途径。
交际活动,是指人与人之间往来接触的活动,本文特指以学生个体为主要交际主体,并有以书面交际往来为重要内容的活动。在交际活动中练笔育人,就是以生活作文思想为指导,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交际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人格的形成。这种活动,一方面要求拓宽学生作文的应用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文的交际工具作用,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交际活动的必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要求交际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用武之地”,能够在激发动机、丰富积累、提高认识、培养习惯等方面为作文教学服务。
笔者认为在交际活动中练笔育人是作文回归生活的基本途径,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它体现了儿童作文的性质
儿童作文,从表面上看,“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但从儿童发展来看,是他们的一种需要,“是儿童生活中言语交际的需要”,具有明显的“交际”、“倾吐”与“自我教育的性质”。在交际活动中练笔育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儿童主体性人格的发展为根本,既能为学生提供交际舞台和大量倾吐机会,满足他们写作文的交际倾吐需要,又能启迪他们加强自我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从而较好地体现儿童作文的性质。
2.它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在交际活动中练笔育人来实施作为语文课程重要内容的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儿童能够学会做人,能够实现儿童自身文化与人类群体文化的交流共生。这与传统作文教学只见语言、不见儿童,只见知识、不见文化的形式主义、言语主义作文训练相比,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能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
3.它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
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从与他人的交际开始的”。并且,这种交际必须是真实的交际,即交际双方要存在“信息差”,一方知道的信息另一方不知道,交际双方都高度关注交际的内容。在交际育人活动中的练笔,是基于真实生活交际情境的写作,负载着真实信息输出的任务。儿童作为写作主体,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对象意识和内部的表达欲望。而这些意识与欲望,正是言语表达能力形成的动力因素,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儿童思维必将深化,认识必将发展,表达能力必将得以真正形成。日常生活中,学生自主写作书信,或为某一实用目的而写作发言稿、广播稿、实验报告等都具有这种性质,都属于交际育人活动中的练笔。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他们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作文或开辟争鸣园地,进行书面辩驳等,也是遵循儿童语言学习规律的好方法。
4.它能够满足日常作文教学的需要,优化其过程
日常作文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与学生的班队(团)活动、校园生活、休闲娱乐等整合在一起;其二,以语文课本中的作文教学内容为凭借,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前者与儿童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育人活动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教师只要增强作文教育的意识与敏感性,就能使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左右逢源;对于后者,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种情况是,直接通过在交际活动中练笔育人这一路径来完成课本中的作文教学任务。如教学中要求学生写建议书和书信。这属于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启迪他们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写建议书、书信。课后,引导学生把作文寄送给自己特别选定的写作对象,并收集反馈信息。这类作文对交际活动的要求比较明显,在交际活动中练笔育人这一基本途径也能直接满足其需要并优化教学过程。目前,随着各个版本的新课标实验教材的出现,这种情况已越来越普遍。
另一种情况,是通过适当调整作文的要求和形式来实施教学。在教学中有些作文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完成。比如,要求根据漫画写想法,经过调整,可以安排一次围绕漫画展开的艺术欣赏会或辩论会、演讲竞赛,引导学生根据漫画写作发言稿,借以完成练笔育人任务;要求在教材口语交际内容的基础上写有关克隆的想象作文,这本身就是交际活动的延伸,教师只要启发学生把写作当成再度交流、分享的准备环节,就能使学生在明确的对象意识和交际任务的驱动下写好作文。
可见,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践考察,在交际活动中练笔育人都是作文回归生活的一条基本路径。当然,要让这条路宽阔平坦,实现学生的高速、和谐发展,教师还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一系列交际练笔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学生写作知识,也不是教学生交际技巧,而是为学生提供包括各种交际练笔机会在内的学习资源,营造促进学生交际练笔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并付诸行动。为此,教师要真实或真诚,在儿童面前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要尊重全体学生的情感和意见,关注个体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要运用移情理解,能了解学生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写作过程,与学生“以文会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交际练笔就能全神贯注,使自己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其中;就能自动自发地去探索、发现和了解生活与写作的意义;就能深入评估自己的写作需求、生活目标是否完成;就能在行为、态度、表达、认识、人格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作文回归生活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