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关于数学“陷阱”题的讨论与思考
作者:郑庆全 涂荣豹
五、 对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建议
在我们把握了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问题的条件性因素和学生的倾向性因素之后,如何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陷阱”题呢?笔者的建议是慎用、少用和限用。
所谓慎用,就是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陷阱”题时要特别谨慎,充分考虑到使用数学“陷阱”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想方设法把这种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所谓少用,就是在数学考试中尽量少用“陷阱”题。让这种数学 “陷阱”题在教学中出现得自然、朴素,反对大量地和人为刻意地设置这种数学 “陷阱” 题。
所谓限用,就是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陷阱”题时,要限制使用条件、使用对象和使用次数,着力避免使用数学“陷阱”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以上的三条建议既能够避免使用数学“陷阱”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又可以发挥数学“陷阱”题的积极性作用,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陷阱”题的方法。
总之,对于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问题,笔者的观点是: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数学题目中确实有些易使学生出错的“陷阱”题,这些题目本来可能没有所谓的人为设置的故意性,但是由于有个别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此过度关注,以致产生了所谓的人为故意设置的数学“陷阱”题,这样的陷阱题造成了对学生的发展和数学学习的不利影响,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所谓的“陷阱”不是为了帮助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是为了难倒学生,为了“整”学生,从而不利于数学的教育和教学。从这种数学“陷阱”的实质来考察,凡是由于偏离了数学的本质而对数学的学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的一切教学处理或者数学评价的题目,都可以称为数学学习中的不必要的“陷阱”。考试对教育教学有导向作用,出题时绝不可无目的地制造一些无聊的陷阱去“套”学生;在教学或者考试时我们的教师应该考虑少给学生一点偏离了数学本质的“陷阱”,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而不是纠缠在一些与数学的本质关系不大的细枝末节上,给学生的学习制造不必要的陷阱。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也许会在学习和考试时轻松上阵,把主要精力真正用到思考数学的本质和核心问题上,让数学真正成为锻炼学生思维的载体。
参考文献
[1] 温建红.不要给学生的数学学习设置“陷阱”.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1(高中).
[2] 张风春等.设“陷阱”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当代教育科学,2003(3).
[3] 程奎生.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陷阱”的类型.小学教学参考,2002(5).
[4] 高兴军.编拟数学练习题时要善设“陷阱”.教学与管理,2002(5).
[5] 杨燕.中考数学“陷阱”题赏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4).
[6] 刘品德.怎样识别和避开数学试题中的“陷阱”.数学通讯,2005(20).
[7] 房延华.数学试题中几种常见“陷阱”.考试(中考版),2002(4).
[8] 肖鉴铿.小心数学陷阱.聪明泉(少儿版),2002(5).
[9] 林铭华等.跳出数学题中的陷阱.高中生,2003(6).
[10] 李自成.例谈数学题中的“零”陷阱.中学生数学,2004(6).
[11] 王国申.隐含条件数学中的“陷阱”.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10).
[12] 杨松.例谈数学概念题“知识陷阱”的设置.教学与管理,2002(5).
[13] 唐绍友.高中数学“陷阱”题.数学通讯,2000(20).
(责任编辑刘永庆)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