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汤林春 傅禄建
果真如此吗?本研究试从实证的角度揭开这一层面纱。
一、 研究现状
我国历史上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后人常常以它来激励晚辈发愤读书。这其中不乏劝勉勤奋、磨砺意志的用意,但也可以让人品尝出加重课业负担能提高学业成绩的味道。
1963年,美国学者卡罗尔(J.B.Carroll)提出“学校学习模型”,认为学生的学习成效由学习的必要时间与实际时间决定。必要时间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必需的时间,由学生的能力倾向、学生理解教学的能力与教学质量决定;实际时间指从事某一学习活动实际所花的时间,由学习机会与毅力决定。学习效果就是实际学习时间除以必要学习时间,用公式表述为:
学习效果=实际学习时间/必要学习时间
=学习机会×毅力/(能力倾向×教学质量×学生理解教学的能力)
布卢姆(B.S. Bloom)借鉴卡罗尔的观点,发展了“掌握学习”理论。在掌握学习理论里,他提出三大学习变量:先决认知行为(学生对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已具有的必要准备),先决情感特点(学生愿意专心学习的程度),教学质量(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并认为,如果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且有学好的意愿,那么只要时间足够,则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良好的成绩。
既然增加学习时间能提高学习成效,那么为了考一个好分数,进一所好学校,学生自然想到要参加补课,聘请家教;教师也自然要给学生加课,增加作业量;家长也自然不愿看到孩子将时间“浪费”在玩耍上,而是随时敦促他们埋头苦读。有意无意间,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加上去了。这样一来,增加课业负担似乎是提高学业成绩的自然选择了。
虽然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通过增加课业负担提高学业成绩的做法,但人们很少认真地去研究它们两者的关系。笔者查阅了近5年的教育期刊,有关“学习负担”、“课业负担”的文章很多,在Google网上输入“课业负担”一词进行搜索,大致可以给出308,000个条目,但主要是有关课业负担的政策与调查,有关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文章并不多见。其中,野晓航的《论初中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探讨了学习压力对学业成绩的作用机制,虽然学习压力与课业负担有较大的距离,但基本接近课业负担的心理含义。该文认为学生压力通过调节焦虑与动机水平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适度的压力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过重或过轻的压力水平都有不利影响;造成学生压力的因子从大到小依次是:学业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家庭因子、社会因子、健康因子、学校教师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等7个因子,学业因子排在第一位。因此,为了使学生保持在适度的压力水平,文章建议首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张文海与申继亮等的《中学生学习压力、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一文,运用问卷对68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索学习压力、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掌握目标组,掌握目标对学业成绩起正向直接作用,学习压力起负向直接作用,成绩目标通过学习压力对学业成绩起负向间接作用。对于成绩目标组,成绩目标通过学习压力对学业成绩存在间接消极作用,掌握目标通过学习压力对学业成绩存在间接积极作用。
这些文章阐述了学习压力影响学业成绩的心理机制,但没有直接研究学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而学业负担与学习压力是有区别的。同时,这些研究大都是一种心理学的研究,而社会学与政策学的研究涉及不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再深入探讨。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假设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存在关系,为了证明,我们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与测试法,收集学生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的数据。
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收集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由参照文献资料及当前实际编制而成,内容涵盖了客观负担与主观负担两部分内容。客观负担主要由学生从事学习的时间表示,包括:学生上课时间、完成教师布置作业的时间、完成教师布置预复习的时间、完成家教布置作业的时间、完成家长布置作业的时间等;主观负担主要由学生对课业负担的主观感受来表示。信度系数为0.62。
通过对四、七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与科学(四年级为自然常识)进行测试,收集学生学业成绩数据。学科试题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组织学科专家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研制。
整个研究对上海市中心城区、近郊区及远郊区共5个区第一批23所“二期课改”试点中小学校, 6505名学生(其中,四年级2868名,七年级3637名)进行了调查与测试。调查数据由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10.0进行处理。
三、 基本结果
1.课业负担的主观感受与学习时间呈正相关
从表1、表2看,四、七年级课业负担客观指标与学生课业负担主观感受都呈正相关,其中上课时间与主观感受的相关没有统计意义,教师布置作业时间与负担主观感受相关度最高,但是低度相关。从表1看,四年级,教师布置预复习时间、家教布置作业时间与主观感受呈低度正相关。其他各项指标的相关都十分微弱。这说明,总体上学生学习时间越多,学生感受到的课业负担越重,其中教师布置作业的时间与课业负担主观感受的关系最大。
**代表差异显著性达到0.01水平, *代表差异显著性达到0.05水平。
**代表差异显著性达到0.01水平, *代表差异显著性达到0.05水平。
2.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呈负相关
(1)除上课时间外,四、七年级其他课业负担指标与学业成绩都呈负相关
从表1看,四年级上课时间只与英语成绩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但相关程度十分微弱,与其他学科成绩没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教师布置作业时间、教师布置预复习时间、家长布置作业时间、家教布置作业时间、负担感受等指标都与各科成绩呈负相关。
从表2看,七年级上课时间,与各科成绩都具有统计意义的正相关,但相关程度十分微弱。教师布置作业时间、教师布置预复习时间、家长布置作业时间、家教布置作业时间、负担感受等指标都与各科成绩呈负相关。
(2)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相关度不高
四、七年级家教作业时间与各科成绩都呈低度负相关;从表1看,四年级家长作业时间与数学、自然成绩呈
低度负相关,教师布置预复习时间与英语成绩呈低度负相关;从表2看,七年级教师布置预复习时间、家教布置作业时间与各科成绩都呈低度负相关,家长布置作业时间与科学成绩呈低度负相关。其他各指标的相关都十分微弱。
以上结果告诉我们,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没有明显关系,如果有,也是低度负相关。说明课业负担过重的学生学业成绩不但不好,反而有下降趋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