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妇女中还有许多这样深明大义的典型人物。
人称张妈妈的张素珍是云岭人。新四军进驻云岭时,她已有50多岁。她目睹新四军官兵一致、抗日爱民,深为敬佩,在女兵姑娘的发动下,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发动妇女参加识字班,唱歌学文化,做鞋缝袜,慰劳新四军抗日将士。她很快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并担任了妇抗会主任。全家11人有8人参加革命工作。
皖南事变前夕,云岭形势紧张,张素珍全家除老婆婆和最小的一个孙子去亲戚家隐蔽外,其余都随新四军转移。事变发生后,她担任向导带新四军将士突围,不幸在突围途中被冲散。张素珍装成乞丐潜回家中,得知国民党军警正在搜捕,她便又出去“乞讨”,途中被敌人抓获,关进监狱。由于叛徒指认,张素珍身份暴露,遭到敌人严刑拷打,逼迫她交代党组织秘密。她被折磨得奄奄一息而始终未吐一字。婆婆卖尽家中所有东西托人求情,才把她保释出来。泾旌太游击队派人秘密送来药物,治好了她的伤。伤好以后,她假装疯傻,到处乱跑,而暗中则为游击队担任交通员,四处搜集国民党情报,秘密为游击队传送信件,直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年逾花甲的张素珍更加焕发革命青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参与各项政治运动和社会公益事业,被推选为泾县各界人民代表。1951年国庆节,她应中央人民政府邀请去首都参加国庆观礼,在怀仁堂受到毛泽东会见,成为全县妇女的骄傲。
军部在云岭三年,派往茂林的民运组住在当地最大的一座院落——辑园里。辑园女主人吴鸿赐也是一位抗日救国的积极分子。早年她和丈夫汪席珍曾住在上海。他们的儿子汪仑于1931年参加革命,并于次年到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为了帮助左联机关的革命活动,夫妇俩到上海以“居民家庭”作掩护,在白色恐怖中,机智勇敢地担负着望风、报信等任务。儿子到延安后,他们才回到家乡。
1938年,吴鸿赐已年近花甲。因为她知书达理,为人正派,办事又公道,地方上无论老幼都尊称她为姑奶奶。姑奶奶自己制酱、种菜、缝衣,自食其力,大受群众赞誉,无形中,人们以她为楷模,凡是“姑奶奶带了头的,总不会错”。新四军依靠她的号召力,妇女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她的家不仅是民运组同志们的驻地,还成为南来北往的新四军将士的落脚点,粟裕、袁国平等都曾在那里吃、住、休息过。她把自家供奉仙姑的、比较隐秘的“仙姑庙”腾给中共茂林区委作为秘密办公室。在那间办公室里,有许多同志举起拳头宣誓入党,其中就有吴鸿赐老人。
成为中共党员的老人带头报名参加妇抗会,在原妇抗会主任吴友廉参加新四军后,她接任了主任之职。在动员扩军的群众大会上,她讲演扩军的重要意义,深得人心。国民党的一个联络参谋在群众大会上大放厥词,公开诽谤新四军。吴老太以群众代表的身份走上讲台,摆事实,讲道理,义正词严地逐条驳斥,使对方哑口无言。
皖南事变发生后,早就引起反动势力仇视的吴老太被逮捕关押,经她老伴四处活动,才得以保释。她回村后,首先想到的是党的文件与同志们的安全,立即把事变发生时藏在她家地板下的妇抗会名单及其他文件取出烧掉,以防再遭逮捕或搜查。果然,她后来又两次被捕,第三次被捕后遭到敌人反复折磨。吴老太大义凛然,不畏强暴,以年过半百之躯忍受种种酷刑,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出狱后,她心系皖南事变时新四军寄养在群众家的子女,多次让老伴暗中探望照料。
泾县有一位曹妈妈,她叫徐嫦娥,曾舍生忘死地掩护并照料红军干部李步新。
1934年12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进到太平县新丰村,方志敏派李步新到泾县工作。李步新同长期坚持在石、青、太地区坚持斗争的党组织负责人吴介堂以及同先遣队失去联系的原红十军团十九师的王岐山(团长)等人在泾县戴阳村会合,组建泾旌宁宣中心县委,洪维恭任书记,李步新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在这一地区开展游击斗争。
斗争的环境十分险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有人在严酷的形势下,经受不住考验,动摇叛变。1935年7月,叛徒带着宣城县保安队偷袭了泾旌宁宣中心县委机关,书记洪维恭牺牲,王歧山也在战斗中牺牲,李步新负了伤。徐嫦娥秘密地把李步新接到家中细心照料,并掩护和帮助他进行革命活动。
当地一个地痞曹大毛经常在老百姓家混吃混喝,整天游手好闲,刺探消息。他发现徐嫦娥家似乎有什么情况,遂去告密。徐嫦娥觉察后抢先行动,嘱咐她儿子连夜把李步新送到山上的炭棚里隐蔽。国民党警察来搜捕时,已什么痕迹也没有了,他们扑了个空。但是,从此,她家也受到了监视。
为了使李步新在山上安全生存,她经常在夜间做干粮、烧菜,第二天白天,再让儿子佯装上山干活把饭食送给李步新。由于她细心谨慎,国民党警察一直未发现蛛丝马迹。国民党到处张贴悬赏告示缉拿李步新,当然一无所得。
伤好后的李步新回到部队,任中心县委书记。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时,李步新所在的江西抗日义勇队改名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同时成立中共皖浙赣特委,李步新为书记。他给徐嫦娥写信,告知新四军成立及进行抗日的情况,徐嫦娥立即让儿子曹传忠去与中共皖赣省委联系。回来后,母子一起投入了抗日救亡工作,发动群众成立抗敌协会。新四军军部到泾县后,她让二儿子、三儿子参加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不久,两人相继阵亡。大儿子在大革命时期就加入共产党,曾任中共皖南特委交通员、区委书记,工作上一直得到母亲支持。皖南事变后,她支持大儿子参加武装斗争。1943年,在一次战斗中,大儿子光荣牺牲。徐嫦娥含辛茹苦抚养长大的四个儿子有三个为革命牺牲,她强忍悲痛,亲自担负起游击队交通任务。解放后,李步新多次到泾县探望这位革命母亲,并将她接到北京家中奉养,但她眷恋故土,执意返乡。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派出大批便衣特务到泾县西南乡村搜捕新四军战士。
在东流山战斗中负伤的三纵队五团二营营长陈仁洪、副营长马长炎和他们指挥的一个侦察班及伤员、卫生员隐蔽在附近山上。时值寒冬腊月,一方面是国民党军在四处搜山,一方面又面临断炊断粮的危险,30多个人几乎陷入了绝境。有一天夜里,他们冒险来到山下。
山下住着一个木匠叫凤志旺,人称凤木匠。几天来,凤木匠一直为新四军的安全牵肠挂肚,并悄悄寻找新四军的下落。当他看到战士们缺吃少穿,就立即动手做饭菜,先让他们饱餐一顿,然后把他们安顿到人迹罕至的炭棚住下,自己望风。
毕竟有30多个人,需要很多粮食。凤木匠频繁下山购粮,终于引起反动派的怀疑,把他抓了起来,严刑拷打,逼他说出新四军在哪里。在没有得到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就把他放回家作诱饵,妄图把新四军引出来。凤木匠识破敌人的阴谋,心里早有打算。回家后,他连夜将指战员转移到濂坑陈六香家,托陈六香掩护照料。全家以种茶、烧炭谋生的普通农妇陈六香置生死于度外,避开敌人耳目,把陈仁洪、马长炎带领的一批同志安排到深山隐蔽,并悉心照料他们的生活。这批同志安全转移后,陈六香一家受到迫害,房屋被焚烧,夫妇俩流离失所。解放后,她却从来没有向政府、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过此事。1964年,她被特邀出席安徽省贫下中农代表会,受到副省长马长炎的亲切接见和热情招待。马长炎每次到泾县去,都要探望当年的凤木匠和这位无私无欲的好大嫂。
那些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大娘、大嫂,那些没有穿上军装的女兵,她们有着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从她们身上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她们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立在“清懿堂”女祠里的形象怎么能与他们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