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木贞夫更是大肆利用陆相的地位,利用广播、报刊和书籍等各种媒体、手段,大肆宣传所谓的日本的“使命”,日本的“生命线”。“荒木将军”一时成了人们崇拜的“英雄”,“名声”甚至远播国外。当时德国有一个法西斯分子写了本《现代世界十杰》的书,将荒木贞夫与墨索里尼、希特勒、劳合?乔治等并列一起,成了世界的“杰出”人物。
这个“杰出”人物,更是“皇道派”的精神领袖,促使了日本好战新军阀的形成。荒木贞夫颇得少壮派青年军官的“尊敬”,被视为“神一般的存在”。荒木贞夫利用这种在年轻军官中的声望,怂恿并支持这些军官们以下克上的行动,最终使军部凌驾于内阁之上,使日本在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日本昭和时期,陆军中最大的和最恶劣的风尚,就是中坚幕僚的以下克上。所谓以“下克上”,是指下级欺凌和冒犯上级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日本历史上的室町时代(1336到1573年的足利幕府时代)中期至战国时期(日本应仁之乱至丰经秀吉统一为止的时代,约从1467到1587年)曾出现过,在昭和年代又死灰复燃,被陆、海军,特别是陆军军阀核心的中坚幕僚所继承。
陆军中的中坚幕僚迫使陆军上级采取行动,并以军阀势力对政治施加压力,从而造成日本昭和时期的种种纷乱,主要体现在围绕侵略策略的“皇道派”与“统制派”之间的权力斗争和矛盾上。
“皇道派”,以荒木贞夫和真崎甚三郎为核心代表人物,与旧式军阀形成对立。他们主张实行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以“发扬皇道”为名,希望恢复以前的君主专制,由军部掌握实权,通过发动武力军事政变达到军部独裁的实现,其背后是生产军火而起家的新财阀的支持。
“统制派”,以永田铁山等为核心,则主张在军部的统治下,不使用武力,而通过自上而下的合法途径,进行平稳缓进的国家改革。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军部掀起的数起暴力事件和政变,诸如1931年的“三月事件”,同年的“十月政变”,1932年的“五?一五”事件,1934年的“十一月事件”,1935年8月12日的永田铁山被刺事件,1936年的“二二六”事变,无一不是两派斗争中采取以下克上这种途径而造成的。1931年10月,“皇道派”发动的“十月政变”,即为一个典型例证。
虽然这一事变因消息泄露而以未遂告终,但主谋者并未受到什么大的处罚,而且不久之后荒木贞夫还当上了犬养毅内阁的陆相。其实,无论“皇道派”还是“统制派”的主张,只是侵略策略的区别而已。在日本军阀史上,荒木贞夫鼓吹武士道精神,助长以下克上的弊端,并导致军内的派系斗争,加速军队的法西斯化,因而是军阀罪恶的主要责任者。
1934年1月23日,荒木贞夫强烈主张发动侵苏战争而受到外相广田弘毅及藏相高桥是清为首的稳健派的反对,他的强硬论受挫,因而他以患病为借口,提出辞呈,离开了陆相的位子,转任军事参议官。
以“二?二六”事变为契机日本确立了国内法西斯体制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少壮军官发动了“二?二六”政变。1936年2月26日凌晨,安藤辉与香田清真等“皇道派”军官为了加速日本侵略的步伐,不满意当前的内阁,率领1400多名士兵,袭击了首相、藏相、内相的官邸,刺杀了内务大臣斋藤、大藏大臣高桥及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并且要求罢免、逮捕“统制派”军官,建立以皇道派荒木贞夫为首的军人法西斯内阁。
对这次政变,陆军首脑经过一度踌躇后,由于担心军部法西斯势力搞政变会最终破坏天皇制秩序,因而于29日正式下令镇压。直接参与政变的80多名军官被判刑,其中17名为首分子被处决。荒木贞夫则被追究军事参议官的责任问题,被迫辞去军事参议官的职务,真崎甚三郎则被拘禁。经过这次“肃军”,“皇道派”势力被彻底清洗,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在军队里最终取得了占绝对优势的领导地位。
1936年3月,广田弘毅出面组阁。广田内阁实际上只是军部的傀儡而已,这届内阁恢复了“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广田内阁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军人法西斯专政的初步确立,从此日本法西斯化进程步步加速。1937年末到1938年初,日本国内反侵略扩张力量被严力镇压,左翼政党纷纷被解散。1938年5月,荒木贞夫复出,担任近卫文内阁的文相,在文相的位置上,他积极地对思想和文化进行镇压和统制。
荒木贞夫变本加厉地推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人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完全被剥夺。原来的陆军大臣,经过几年的“隐退”生活后,摇身变成了文部大臣,这明显体现出日本法西斯化程度的加深。
例如,1938年10月,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的教授河合荣治郎所写的4部著作,被认为扰乱社会秩序,荒木贞夫给东京帝国大学施压,不久,河合便被免职。河合被免职引发了社会的震动,有7名教授因不满这种对思想的镇压和统制而联名辞职,东京帝国大学一时陷入了混乱之中。许多左翼政党也纷纷被军部强硬派掌控的政府勒令解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