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荒木贞夫这般包装过的侵略野心获得了枢密院顾问官们的认同,顾问官江木千之更是狼狈为奸地进一步指出:“全听明白了,就请按此方针坚决地干下去。同时还要制止中国的排日教育。”
获得了国内的“理解支持”,使一心推动侵略战争的荒木贞夫松了口气,但是,他在东北的指令却遇到了困难。由于东北军爱国将领李杜率领吉林自卫军,顽强抵抗关东军的进攻,使关东军原先定于2月中旬之前建立“新国家”的阴谋无法按期实现。关东军为了摆脱国联调查时可能会受到的指责,于是在2月18日,以所谓的“东北行政委员会”名义,发表了一个“独立宣言”,声称:“本会成立,通电世界,从此与民国脱离关系,东北各区完全独立。”
在此基础上,板垣征四郎与土肥原贤二更是紧锣密鼓地执行荒木的命令,在3月1日,国联赴“满洲”之前,终于拼凑出了由溥仪任“执政”的“满洲国”,企图以此来逃避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将中国东北变为日本控制的殖民地。
然而,经过此番粉饰,日本仍未能逃出国联的调查。英、美等殖民大国控制的国联在处理这一问题上,虽然想通过将“满蒙”变为国际共同占领地,排除日本的独占,也是别有用心的,但还是指出了问题的性质——李顿调查团在最后提交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满洲”是中国领土,日本的行为属于侵略,日本应当将所占领的中国东北地区的土地归还中国。日本陆军对这样否定其侵略“战果”的报告当然非常不满。陆相荒木贞夫更是恨恨地说:“只要我们还在国际联盟内,就没有自由,所有问题都会受到限制。我们必须退出国际联盟,退出去了,就可以随心所欲。比如北平、天津地区,必要时我们可以占领。向什么地方出兵,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只有下决心退出国际联盟,才能开辟自由的天地。”此时的他,为了侵略的利益,再也不在乎什么日本的国际环境的好坏问题了,而是要求退出国联以排出国联对日本侵略野心的限制。
除了在中国东北发动侵略战争之外,日军又在华东地区的上海挑起侵略战火。1932年1月中旬,日莲宗和尚天崎启升等5人向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挑衅,引起冲突。事件发生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向市长吴铁城提出强烈抗议,同时,武官田中隆吉指使60余个暴徒,纵火烧毁了三友实业社。以此事件为借口,日本海军于1月28日悍然出兵上海,攻击闸北地区。中国守军奋起抗击。“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日军为了迅速获胜,不断增加兵力。但在蔡廷锴统率的中国守军的抵抗之下,日军未能得逞,双方陷入僵持。
2月5日,海相大角生拜访荒木贞夫,希望陆军支援,他说:“上海情势危急,希望您能增派一个陆军旅团,归海军司令官指挥。”
荒木贞夫当然也很关心上海战事,也打算增派陆军支援,但他想让陆军的行动有更大的自由性,因而装作为难地回答说:“这个问题需要内阁会议讨论,我一个人也无权做出决定。同时,将一个陆军旅团划到海军方面指挥,两个指挥系统很难进行协调。陆军出动的话,要考虑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若要派陆军增援,指挥权也应该交给陆军。在陆军到达之前,你们须坚持奋战,考虑增援的登陆问题,要求能否做到?”
大角生想了想,回答说坚持一周左右没有问题。荒木贞夫立即说:“这么说还来得及。好!我答应增派三个师团前往增援上海。不过,在内阁会议上,请您先提出这种请求给他们,我在尽力促使他们同意这个计划。”
经过一番密谋之后,海相大角生按计划向内阁提出了增兵上海的提案。提案一出,没想到受到大藏大臣高桥是清的极力反对,他认为现在若大规模增兵上海,并不明智,至多派一个师团就足够了。荒木贞夫立即反驳高桥的言论,说:“当前是紧急关头,怎么能像吝啬鬼花钱那样,分斤掰两肯定无济于事!要赶紧派兵,力求一举奏效。否则,就有可能使上海战事进一步拖延下去。我们要下定决心,放手一搏。”
荒木贞夫以陆相身份的发言自然很有分量,内阁最终如荒木贞夫所愿地做出了向上海方面增派陆军的决定。荒木贞夫于是命令原驻九州部队的部分步兵临时组成一个近万人的混成旅团。这支规模庞大的“援军”从长崎出发,向上海进发。不久,又命令植田谦吉率领第九师团前往上海增援。
如此投入军力,日本侵略军还是没有在上海达到侵略目的。在淞沪抗战相持一个多月后,日本被迫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于3月3日宣布停战,并于5月在上海与中国方面签署了《淞沪停战协定》。
在“皇道派”与“统制派”的两派角逐斗争中,荒木贞夫是“皇道派”的精神领袖,因“二?二六”事变,“皇道派”被清洗,他自然也官位不保。但不久,又任新内阁的文相,专司政治控制和思想镇压
荒木贞夫任陆相期间,除了直接指挥和支持日军在前线的侵略战争外,在国内也不断为侵略战争摇旗助威,不断推动日军的法西斯化进程。
1933年2月,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在国际社会中处于孤立地位,但在经济方面却是一片“繁荣”,军需品股票全面暴涨。此外,在思想界和政界,自由主义彻底没落,政党政治被独裁政治逐步取代,国家主义成为主流思潮。独立守备队的军歌“啊,‘满洲’的大平原,从亚洲大陆东方升起……”在广播中整日播放,军国主义者变得异常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