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条英机少年时便生性顽劣,“爱打架和不服输”是一流,但学习成绩却差之又差,一次偶然,却使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开始发奋用功
东条英机,1884年12月3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青山地区的一个军官家庭。东条英机是家中的长男,但事实上,他是东条英教与妻子德永千岁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前面所生的两个孩子都因为生病而夭折了,东条英机这样才成了家中长子。东条英机的名字是祖父东条英俊取的,其中“英”字是按东条家谱排下来的,“英机”在日语读音中是特殊的前训读后音读的念法,据说这样取名,能驱灾避祸,使孩子健康成长。
东条英机出生在一个军阀世家,他的家系是“能乐”的一个流派,能乐是日本镰仓时代的一种武士音乐,他家前代是南部藩主的伶人,专司能乐侍奉地方大名。随着近代幕府统治的崩溃,地方大名再也无心享受能乐这种闲雅艺术了,随之而来的是,像东条这样以能乐为安身立命之本的中下级士族,马上断了收入来源。
东条英机的父亲东条英教16岁时,遭遇到如此的家道转变,于是进入培养中下级军队士官的教导团。从教导团毕业后,东条英教被分配到第十四联队任中士,当时的联队队长为乃木希典中佐。任中士后不久,东条英教参加了平定日本西南武士叛乱的战争,在战争中开始崭露头角。1878年,东条英教被晋升为少尉。中日甲午战争时,东条英教效命于参谋总长川上操六大将,一面对休整陆军侵略朝鲜出谋划策;一面积极促成改编海军舰队,为发动侵略中国的海上战争积蓄力量。
甲午一战,清政府惨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东条英教因战争中的谋略才能而在日本军中声名远播,被誉为日本陆军的“天才”、“智将”。1904年,日俄战争中,东条英教被任命为姬路旅团旅团长,率部作战,立下“赫赫战功”,不久晋升为中将。东条英教曾著兵书《战术麓之尘》,被奉为日本的“陆军之宝典”。
东条英机的母亲,德永千岁,是九州小仓人,这个妇人性格坚毅严谨。当丈夫出征时,她便一个人带孩子,教导孩子们要不怕困难,凡事要靠自己,坚持到底。她的这种“艰苦奋斗”的性格对日后东条英机不懈地追逐权力和狂热地进行战争,有很大影响。东条英机出生的时代,日本的自由民主气氛已大不如从前,曾经席卷日本全国的自由民权运动走向低潮,各地要求解散政党的呼声此起彼伏,政党政治日益受到主张专制势力的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几次对外侵略的得逞,日本军部势力逐渐增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也日益膨胀。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与这样的时代,有这样“战功显赫”的父亲,东条英机很早就渴望当一个军人,能为天皇效忠,驰骋疆场,飞黄腾达。不过,小时候东条英机生性却很顽劣倔强,念书不用功,成绩也不好,常与同学打架。在青山小学念书的时候,就得了“打架王东条”的绰号。
东条英教为了培养儿子的武士道精神,专门请人教东条英机学习“神刀流剑舞”。虽然东条英机对念书不用功,但对这种剑舞却很热衷,练习得很刻苦,进步很快。练了一些武术之后的东条英机更把学习抛到脑后,常在外边打架。如果打输了,东条英机也倔强地不肯认输。
他的校长深井鉴一郎曾说过:“英机在爱打架和不服输这一点上,确实是全校的冠军。”
教育这个不肖之子成为效忠天皇的“有用之材”,东条英机的父亲也颇费了一番苦心,效果却不甚了了,他学习仍不长进,但这种情况后来却“一夕之间”发生了变化。1899年,东条英机进入东京地方陆军幼年学校学习。他是该校第三期的学生,另一个侵华大战犯土肥原贤二是他的同学。进入军校,东条英机视军阀父亲为榜样,渴望成为“效忠于天皇的合格军官”,为日本“征战建立功勋”。他身材短小、行动敏捷,打架很厉害,但学习成绩还是不好。
不过,在他升入二年级时,却突然开始拼命用功学习了。这个意外的转变,据说是因为,有一天,他一个人跟好几个同学打架,自然被别人群起而攻之,打得遍体鳞伤。
经过这次的惨败,他想:“力气再大,只能对付一个敌人,要战胜众敌,还得靠学问。”于是,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开始奋发用功起来。
在陆幼学习三年之后,1902年9月,19岁的东条英机进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学习。自从甲午战争之后,侵略中国就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所垂涎的目标。1900年,日本伙同英、法等其他7国共同出兵干涉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一路烧、杀、抢、掠攻入北京。在北京,日本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一样大肆抢劫,这些侵略所得的财富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野心,促使其走向军国主义道路的步伐不断加速。
东条英机在陆幼学习时,就感受到日本国内对侵略中国得逞的“狂喜”。日俄战争爆发前后,日本国内更是举国动员,日本政府积极加紧扩军备战,军界则猖狂叫嚣,对俄“复仇”,准备与沙俄大战一场。培养军官的各级军事学校,为侵略战争服务,相应地实施“战时教育方针”,一面缩短了学制并加紧教育和训练,一面极力向学员灌输军国主义侵略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