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11日,日军在中蒙边境制造了“诺门坎事件”,遭到苏联军队的有力反击,惨败而归。8月,希特勒为了专心征服欧洲大陆而与斯大林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的“友好”加之苏军的威力,日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北进”的野心。1940年7月17日,经历了平诏、阿部、米内几任走马灯似的内阁更迭之后,近卫文再次出山组阁。在近卫的这次组阁中,强硬派军国主义分子东条英机被起用为陆相。
7月19日,近卫召集陆相东条、外相松冈洋右等,确立了新内阁执政方针,包括:强化日、德、意三国轴心;日、苏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要将“东亚新秩序”扩展到英、法、葡、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即准备“南进”;尽全力排除美国的实力干涉。27日,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军部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该纲要规定,“关于对南方的施策,应利用形势的转变,抓住良机努力推进之”;“如果内外形势的发展特别有利,也可以使用武力(南进)”。29日,日本迫使法国维希政府驻印度支那殖民当局签订了《日法共同防卫印度支那协定》。
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展开“南进”第一步,这极大地损害了英、美等国在东南亚的既得利益,美国开始向日本施压,冻结日方在美资产和要求日本放弃对中国和太平洋领土的野心。而日本暂时不想与美国起正面冲突,并且由于深陷中国战场,不敢贸然起事,因而选择了与美国进行谈判。但实际上,“谈判”只是像东条这样狂热鼓吹“南进”扩大侵略的好战分子们拖延时局、进行备战的幌子而已。谈判桌上的日方根本没有“诚意”,他们要求美国承认“满洲国”,同意日本可以从东南亚获取资源。双方各不相让,矛盾分歧越来越大。
8月1日,外相松冈洋右公开宣称“我们当前外交政策的直接宗旨是,根据皇道的崇高精神,建设以日、“满”、华集团为链环之一的‘大东亚共荣圈’”。此时日本的侵略野心已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要建立一个更大范围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了。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法西斯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
为了配合不断升级的侵略战争,日本政府极力在国内煽动战争狂热。首相近卫文组织起“大政翼赞运动”,而陆相东条英机则大肆鼓吹武士道精神。1941年初,东条英机以陆相身份签发了《战阵训》,鼓吹全军和全体“皇国臣民”应向天皇效忠,每个人都要有“献身奉公”的精神,以实现“大东亚新秩序”。
1941年6月22日,德国偷袭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与美谈判不成的日本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7月2日,东条英机参加御前会议,在其鼓动之下,最终商讨确定了《适应形势变化的帝国国策纲要》,准备为“南进”不惜与英美开战。因为东条英机认为“在中国驻军对陆军是生死攸关的问题”,绝对“不能妥协”;“如果完全屈从于美国的主张,中国事变的成果就将毁于一旦,满洲也将难保,朝鲜的统治也将陷于危机”。
在他的极力鼓动之下,军部和内阁于9月3日做出决定:“为保卫和维护帝国的生存,以10月上旬为初步截止时间,在此之前,做好战争准备。到那时,如果有必要,就决心与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10月初,日美仍未达成协议,5日,大本营下令联合舰队准备作战。次日,又下达命令,组成南方军战斗序列,准备入侵南洋。
此时,首相近卫文仍不想直接与美国冲突,而要求陆相东条对重大决策应“谨慎”行事。东条英机则颇为不屑地说:“有些时候,我们也要有勇气去做点非凡的事情——像从清水寺的平台上往下跳一样,两眼一闭就行了。”东条英机这个战争狂人,把发动侵略战争竟视为“轻松”地闭眼一跳。不仅如此,东条英机还叫嚣:“关于撤军,我半点让步也不做!”如果撤军就意味着“美国把日本打败了——这是日本帝国历史上的耻辱”!近卫文不想冒发动对美战争的风险,因而于10月16日宣布内阁总辞职。处在战争边缘的日本选择了东条英机,近卫内阁总辞职的第二天,重臣会议提名东条组阁获得通过。17日下午,天皇召见东条英机,晋升其为大将,诰命他以现役军官身份担任首相出面组阁,并身兼陆相。18日,东条内阁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发动战争的集权“内阁”,东条英机一人身兼陆相、内相,以后又兼任文部相、商工相、军需相以及陆军的参谋长等职,集各种大权于一身。在就职声明中,这个战争狂人叫嚣“完成支那事变,确立‘大东亚共荣圈’”是帝国之国策,要在“皇威之下,举国一致,为完成圣业而迈进”。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几乎与此同时,日军开始向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及东南亚诸岛发动进攻,全面实施蓄谋已久的“南进”计划。不久,新加坡、马来西亚先后陷于日军之手,菲律宾也全境沦陷。次年3月,日军已占领荷属东印度,控制了当地石油及其他矿藏物产,美、英、荷等国驻守东南亚各地的军队节节败退。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日本侵占了东南亚近38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沦陷地区的人口达1.5亿之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