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明知道病人不可能在家的时间,什瓦尔茨曼医生在克列诺夫住宅门口忙碌着。
钥匙是按模型做出来的,由于医生将钥匙模子剥制得很不好,所以怎么也别想能把锁打开。
“医生,也许您以为您能做贼?”什瓦尔茨曼自言自语地娜收看。“没有的事!”
就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打开了门。
“仅仅是为了弄清病历,”他一面安慰自己,一面俏俏地走进了房间。“某种类似X光机的东西。”
医生脱下大衣,从衣袋里掏出了一本破旧不堪的罪行调查学的书和一串百宝钥匙,他打算借助这串钥匙来揭开教授的秘密。
这样一来,列维坦的那幅描绘着静静的小河的画……
医生开始摸索画的边框,想设法找到钥匙孔。但是一切和他预想的不一样。他沿着边框摸索时,触到一个按钮,随着一声铃响,画自己打开了。
“谁说撬门贼难当?原来,没有的事!”保险柜也彬彬有礼地自动打开了。
医生将椅子挪近,坐下来,将保险柜里的东西一件件地拿出来,放在那幅画变成的小桌子上。
“瞧,这并不难,”什瓦尔茨曼议论着,他取下了夹鼻眼镜,靠近眼睛查看第一本厚纸夹内的东西。看到里面是一些公式,他就将它搁到一边。“我们感兴趣的,”他又扔开两本厚纸夹,“主要的不是肾或者肝,而是心脏……”
医生手中发现了一只用日本软禾秸编成的精致的文件夹,上面贴着一封俄文的,但看来显然是外国人写的信。
什瓦尔茨曼翻阅了这个文件夹。他见到一些不知是谁的手稿,一张照片,一些文件,好象是丹麦文的,而且是从一些美国报纸上的下来的。
什瓦尔茨曼忧虑地揉了一会儿过去曾经是厚厚的卷发的两鬓,然后在书橱中寻找英俄辞典,因为他对自己的语言知识并不抱多大希望。他还不能将丹麦文随心所欲地翻译过来。
他慎重地坐到桌边,着手研究他发现的东西。
首先,他看了一封信。
“致俄国教授伊凡·阿列克谢耶纸奇·克列诺夫。莫斯科。
“请接受我的崇高的敬意,最尊敬的教授,请允许我利用这个机会,对阁下的坚强意志和忠于自己毫不动摇的原则,表示万分赞叹和无限敬佩。
“在阁下七十寿辰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冒昧地向阁下奉上一夹文件作为礼物,这些文件在不同时间里,由于某种原因露到了我的手中,现在,当然它们具有特殊价值。
“我竭力以求借此机会向阁下表达一下日出之国的一个远方的但在阁下命运中却有利害关系的朋友和同事的感情。”
没有署名。什瓦尔茨曼摇了摇头。手稿象是没有写完的一篇论文。投入什瓦尔茨曼眼帘的是俄语旧的正字法,有硬音符号和字母“ЯТь”。写得又宽又大,工整仔细的笔迹到手稿结尾时变了。行距松散或者一行压住另一行。在最后一页上,一个字没写完就猝然中断了。未写完的地方溅满了墨水点。
医生又看了一眼某位不认识的俄国教授、论文作者的名字,但从名字上他看不出任何问题。
他心不在焉地将一张褪了色的业余爱好者拍摄的照片在手中转动着反复地看,好不容易辨别出,照片上有一个晒得黢黑黢黑的女运动员站在小船上。他认为,她大腿上的带子太窄了,于是摇了摇头。
最后,他气愤地将照片丢开,着手看剪报。
他刚一开始看,就把准备好的字典给忘了。
“《纽约时报》1948年5月21日
沃涅利克教授案件
著名物理学家、前康奈尔大学教授约翰·艾伦·沃涅利克先生拒绝回答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问题,他是作为同情共产主义的嫌疑分子被传去提供证词的,沃涅利克教授以凌辱美国参议院之罪名被判处为期一年的监禁。”
显然,报纸上曾登载过沃涅利克教授的照片,但剪刀整齐地绕过照片只剪下了文字部分。
下一张剪报很旧,已经发黄了。是1916年的。报纸的名称未写上。
“在软木救生圈上整整三昼夜
“德国潜水艇卑鄙龌龊海盗行径的又一受害者。众所周知,从欧洲驶往纽约的美国轮船‘蒙大拿’号于三天前被他们击沉。轮船在离美国海岸四十海里处沉没。驶近的船只救出了一百二十七人,其中七十五名妇女和儿童从舢板登上了护卫舰。搜索仍在继续进行。次日,又觅得五人,其中只有两人得以生还。就在‘蒙大拿’号沉没后三天,仍在那个区域,又发现了另一个人。他受尽了折磨,已经失去了人形。软木救生圈仍旧将他浮在水上。医生对被救者能否活下去不抱多大希望。在他身上发现了一些湿透了的证明文件,好不容易才辨认出他的名字叫约翰·艾伦·沃涅利克,美国公民。遗憾的是无论是他的出生年月、出生在哪一州,都未能辨认清楚。要想从‘蒙大拿’号的旅客名册上查核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一个星期之前该名册已在瑟堡港大火中被毁了。
“沃涅利克先生处于昏迷状态,已被送往纽约的一所医院。
“美国妇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可嘉。有十四位姑娘争得在这个经受过很大塔难的不幸的年轻人病床旁值班的权利。”
照片上清楚地现出一张消瘦不堪的脸,这张脸简直可以说是在陈尸室里拍摄出来的。
下一张剪报看来是从同一张报纸上剪下的,与前一张同属一个时间。
“罕见的完全失去记忆
“毫无疑问,我们的读者很关心那位‘蒙大拿’号轮船沉没后得救的软木救生圈上的年轻人。
‘约翰·艾伦·汉涅利克先生恢复了知觉,当时一位志愿值班的名叫玛丽·X小姐守在他的病床旁,她请求不要报道她的姓氏。这位笃信宗教的小姐,以母性的关怀照料着不幸者。当她发现他已苏醒过来时,就开始祷告,接着询问了病人很多问题。结果发现,沃涅利克先生完全失去了记忆。他极其困难地想起了自己的名字。但无论是亲属、他所生活的城市他都记不起来,他甚至连自己到欧洲去旅行和轮船被击沉的事都忘了。
“医生们对于震惊能引起如此完全丧失记忆力的这一最最迥非寻常的情况都颇感兴趣。
“约翰·沃涅利克先生操一口极为流利的英语,但稍稍有点可以觉察出的斯拉夫人的口音,很明显,他的姓也可以说明,他是捷克人。约翰·沃涅利克的亲属中没有一个有下落的。看来,他的全家都和‘蒙大拿’号一起沉没了。
“美国援助战争中受害国民基金会宣布,它承担照顾死而复生的约翰·艾伦·沃涅利克。”
“《纽约时报》1918年7月1日
“美国一向以创记录而驰名,然而,在我们所知的部门中,还没有一个部门的情况,能与康奈尔大学且的情况媲美。约翰·沃涅利克取得了崭新的、与众不同的成就,他在空前短的时间内——一年半学完了大学的全部课程,而其知识的深度使主考人大为震惊。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这个非凡的大学生原来正是那个两年之前报道过的轮船沉没被救之后,完全失去记亿的约翰·沃涅利克。
‘罗伊顿教授的倾向性意见是,除了这位大学生的天赋以外,我们在这里碰上了一种医学上很有趣的情况。在人脑处于完全失去记忆的枷锁的情况下。脑细胞就能毫无阻碍地装下新的印象和认识。约翰·沃涅利克由于没有回忆的重负,因而现在能清楚地记住一切新鲜的事物,而且,大概将来还能表现出真正的不同凡响的成就。
“很多心理学家表达了想要认识这一位非凡人物的愿望。马戏院经理们向他哀示愿意与他签订最优惠的合同,但是约翰·沃涅利克既不想当这种风靡一时的人物,也谢绝将自己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他认定了另一条为科学服务的道路,因为他接受了大学校长的邀请,留在教研室工作。
“未来的学者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记者,他声称,他选择作为研究的知识领域,是与人类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的领域,他所感兴趣的是象原子结构这样抽象的问题。”
“《芝加哥每日新闻》1932年5月13日
“康奈尔大学教授约翰·艾伦·沃涅利克先生在自己的实验室内从汞中提取了人造黄金。但是美国第一位现代的‘炼金者’突然表现出完全不是干练的人。正如已经报道的那样,华尔街银行家们没有理由害怕他们的黄金储备贬值。因为沃涅利克数授不无带着美国人的幽默使他们确信,借助于核变生产人造黄金,对工商业界的人来说,很划不来。
“一盎斯人造黄金,甚至在生产极为顺利的情况下,也得花费难以置信的代价。
“学者的这一声明。在上流社会里反映独特,妇女以戴人造黄金制成的首饰为时髦。在这以前,钻石耳环被认为是最贵重的装饰品,但现在它们找到了适当的替身:目前贵重的宝石只能作为小颗人造黄金的边框。举世无双的耳环属于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五世的夫人所有,学校将人造黄金,作为礼物赠与他这个作为创始人和主要捐助者。要买这样的黄金是不可能的,仿制品亦不可能,因为制造或报道人造黄金这一事实本身——对报界和工商界来说是最最轰动的事件。
“但这轰动一时的事件并末就此结束。有势力的金融资本巨头、过去也是物理学家的弗雷德里克·魏尔特先生,显然,目前正准备和摩根本人打赌。他向沃涅利克订购人造黄金做手镯,预备将其作为礼物送给英国女王。教授的工作估计要值一百万美元。
“沃涅利克先生断然回绝了。
“毫无疑问,现代‘炼金者’的古怪脾气引人注目。很值得回忆一下他那不寻常的经历。人们议论说,他从前曾失去过记忆,接着是重新学习认字,表现痴呆。拒绝百万美元,证明约翰·沃涅利克旧病复发。”
“《华盛顿邮报》1932年5月20日
“本报记者访问了康奈尔大学教授约翰·艾伦·沃涅利克先生,他拒绝了弗雷德里克·魏尔特先生以百万美元的代价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制造人造黄金做手镯作为赠送给英国女王的礼物的要求。
“约翰·艾伦·沃涅利克先生是个坚定不移的独身男子,今年四十四岁。他身体修长,痪疲的,稍微有点拱肩缩背。他不同意给他拍照,因此我们刊载了他用一只手掩住脸的照片。沃涅利克先生住在一套很小的单间住宅里,邻里都知道他是禁欲主义者。虽然在我国教授的收入比警察的收入少,但是,根据他简朴的开支,在他任教这些年来他应该积蓄了一笔为数不少的钱。
“沃涅利克先生在回答我们向他提出的:他在创造人造元素方面的研究工作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利益这个问题时说,他的研究工作的益处归根结底在于:它们不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尽管他的回答很古怪,关于教授痴呆的说法还是不能证实。他给人的印象,是位思维十分健全但却稍受过刺激的人。”
“《太阳报》1935年7月20日
“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厄恩斯特访问美国学者
“伟大的英国学者卢瑟福·厄恩斯特①勋爵在康奈尔大学期间,在理论物理实验室度过了几个小时,与约翰·艾伦·沃涅利先教授进行了交谈,卢瑟福·厄恩斯特勋爵对自己的交谈者颇为赞叹,他指出,他很少有机会遇到这样令人惊叹的实验家。沃涅利克教授所做成的那些实验,无论是他本人或是他最有天才的学生也没有做成功。告别时,卢瑟福·厄恩斯特勋爵邀请沃涅利克教授去英国,在他的实验室里哪怕是进行很短时间的研究工作。
“卢瑟福·厄恩斯特勋爵离开美国之际,特意提到美国学者约翰·艾伦·沃涅利克,将他计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之列。”
【①卢瑟福·厄恩斯特(1871~1937):英国物理学家,伦敦皇家学会会员,研究原子结构和放射性过程。1919年最先使原子裂变。——译者】
“美联社1943年10月2日报道:
“著名物理学家约翰·艾伦·沃涅利克教授在康奈尔大学出人意料地辞职令人惊异。不久前学校还为他举行了他的研究活动二十五周年纪念的庆祝活动。教授中断了他的令人抱有很大希望的研究工作以后,转而就职于无线电公司,拟于今后只在无线电物理学领域进行研究工作。
“与五角大楼很接近的麦卡伦将军指出,在与日本和德国进行战争的艰难的岁月里,沃涅利克教授的行为不能认为是爱国主义的。将军补充说,他不是指沃涅利克的研究不具有任何军事价值,但对他作为一个公民不守纪律而感到万分惊讶。”
“《纽约时报》1943年11月18日
“不愿意完成向他提出的研究计划,可耻地离开康奈尔大学的沃涅利克教授,不久前故作惊人之姿。他捐助了自己相当大的一部分财产,用来购买军用医院的设备运注苏联。
“必须适当指出,到目前为止,沃涅利克先生一块美元也未向美国救护站捐助。”
“《纽约时报》1946年3月17日
“战争期间拒绝参加创造某种原子弹的约翰·艾伦·沃涅利克教授与一些美国学者在呼吁书上签名,号召拒绝将原子能用于军事目的。”
“《纽约时报》1947年6月3日
“‘赤色的’约翰·艾伦·沃涅利克教授的行为,终于端倪初露。近日来,国务院拒绝他去苏联的签证。
“那么,这位通晓大量美国科学成果的最大的核物理学家究竟想去何方!不难猜想,这位可敬的教授现在准备以‘看不见的’行李的方式,随身携带着什么样的情报出走。正象不少人所证实的那样,还在战时,他就因自己辞去与制造原子弹有关的工作而从苏联得到了相当可观的一笔钱。
“国务院阻止政治观点不明,而又拥有秘密情报的人出境的做法是英明的。”
“《华盛顿邮报》1948年5月26日
“上周,各家报纸以大量篇幅刊载拒绝向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提供证词并以侮辱国会的罪名入狱的所谓沃涅利克教授事件。
“弗雷德里克·魏尔特就此问题发表的讲话颇为重要。这位大物理学家、工业公司的领导者、美国的真正的儿子魏尔特先生号召提高警惕性,按照他的意见,要对沃涅利克教授这种类型的人严加注意。细心观察的人在沃涅利克的行为中很容易识破其为人所熟悉的风格。对沃涅利克教授很值得从各方面考查一番。不仅是他本人和他的表现,倘若有据可查的话,那么连他的名字也值得怀疑。也许,我们将他的名字倒过来读是不无益处的。“
什瓦尔茨曼医生疲惫不堪地掏出手帕,擦干净他的秃顶,然后试图将挂在细绳子上的夹鼻眼镜固定在鼻粱上。他的手在颤抖着,眼镜摔了下来,也没发觉。他从衣袋里掏出自来水笔和病历表,在上面只写了一个词:“沃涅利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