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鞭策 激励 期待

作者:佚名

字体: 【




  《蓝盾》是一份不断创新的社会主义法制文学,但是它非常正宗。20年来从读者的利益出发,基本不刊登广告或刊登广告很少。但我认为:办好刊物,经济是基础,在不影响刊物质量的前提下,希望贵刊能见缝插针多刊登一些对读者有益的广告,以增加一些收入。我想这样做,读者也是欢迎的。以后可能的话,与广告单位合作,多举办一些有益于读者的联谊活动。
  多年来贵刊的封面和封底的设计都很优美,能吸引读者,每期都能更新,编辑部这种不断求新、求高的精神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惟一不足的是封面上漂亮的女士太多,今后可能的话,能否多刊登一些政法战线的英勇人物和模范人物,如任长霞……通过对人民卫士的褒奖,一是赞扬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安危不惜牺牲自己的革命英勇精神,二是使读者受到教育更加热爱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祖国。
  最后衷心祝愿《蓝盾》越办越有特色,越办越红火,越办越光彩!
  
  读者、作者、编辑互动起来
  江苏宜兴 徐宇伟
  
  编辑同志:
  您好!
  阅读《蓝盾》多年,非常喜欢。贵刊优点不一一赘述,今借参加评刊提点建议:首先是封面,如能每年成一系列更佳,这样便于收藏。其次每期有一两个主题,不必面面俱到,要优化栏目。如“办案随感”等就不必单独列出,可在文章中适当地加编者、作者点评即可。图片要精选。
  如可能应加强读者、作者、编者互动,读者点题、点评,这样可以锁定更多的读者。
  我曾是一家杂志的广告获奖者、特约评刊员。建议他们加强评刊力度,一是少登“似曾相识”的稿件;二是消灭错别字。对贵刊我也是这个建议。最后,期盼本地有贵刊零售,广告也精彩!
  
  生活中的法律顾问
  青海西宁 梁冠武
  
  编辑同志:
  《蓝盾》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贴近时代,贴近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使读者感悟依法治国的方略。弘扬正气,揭露邪恶,反映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成为读者心贴心的法律顾问。希望加强校对工作,减少文字中语句错误。
  
  《蓝盾》——美味精神食粮
  安徽淮南 段书贤
  
  编辑同志:
  非常感谢你们的辛苦劳动,给全国千万读者献上这一美味的精神食粮。我自20年前在徐州开会第一次接触到《蓝盾》后,就深深地喜欢上她了。20年来我没有一年不订阅她的。我都把《蓝盾》保管好,20年来我也经常与你们通信,有的看法还在上面发表过,有时翻阅多年来保留的《蓝盾》,每本都感到很喜欢、有趣,退休两三年来,无事就看《蓝盾》,我的眼睛视力越来越差,只好借助放大镜阅读。20年来,《蓝盾》可以说在所有方面都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提高。
  我也有一点意见,就是任何时候,《蓝盾》都应以纪实为主,早一些时候我看综述文章、论证文章出现较多,且又很长,很多人不喜欢看,建议注意,也许我的意见不正确。
  还有,这次提价也很必要,但能否改为线装,便于我们保存,在刊登高层次经济管理犯罪和网络犯罪的案例时,最好能叫外行的和中等文化水平的人也能看懂和理解透!
  再次感谢你们!
  
  赞赏与渴望
  ——赞《蓝盾》“特稿”报道
  山西平陆 刘双喜
  
  《蓝盾》近年的“特稿”成了读者的热门话题,也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美文锦章。每当展阅“特稿”,总是心情激奋,爱不释卷地反复阅读思量。像《境外黑道抢滩大陆》(2003年5期)、《中国大陆,面对境外黑帮》(2003年4期)等报道,使读者获得了不易了解到的国内外黑社会组织概况及黑道犯罪的内幕,同时也吸取了珍贵的经验教训,增长了见识,大开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它既令人一读为快,又使人深思细究,逢人就要宣讲。总之,读者不仅从中获取了诸多教益,而且也得到了艺术欣赏。
  最令人激情沸腾的是2003年第9期“特稿”《跨洲际犯罪—偷渡》一文对偷渡悲剧的描述,更是感人至深,令人慨叹不已,愤怒异常。那悲惨的景象,久久萦绕脑际,难以释放。我们切齿痛恨那些毒如蛇蝎、狠似虎狼的蛇头们,他们为捞巨金,惨无人道地将同胞推入苦难深渊,赶上不归之途,真是丧尽天良;我们极度怜悯那些妄想到异国他邦发洋财挣大钱而执迷不悟的同胞。他们干的是花钱买大罪,高费请死神的勾当。当他们在集装箱中饥渴无计,病痛濒死时,真是呼皇天不应,喊亲人无响。在那海天无垠、故乡渺茫的狂涛颠簸中,只得受尽凌辱,抛尸异域或葬身海洋。他们曾经梦想偷入天堂,可黑道将他锁入地狱般的集装箱。那里边污秽遍布、屎尿臭呛,腐尸横陈、憋闷喘慌。悲惨的景况真教人惨不忍睹,苦不堪尝。有多少偷渡者被囚入这人间地狱,才悔恨交加、痛心疾首,于万般无奈中将无价的生命默默弃丧。偷渡女大都被卖到色情场所,她们的命运更是凄惨悲凉。有的是美梦破灭,人财两空;有的被折磨得瘦骨嶙峋,浑身性病毒疮;有的因年老色衰,流落街头,堕入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乞丐一行。大多数偷渡女是在那黑暗的魔窟中任人摆布,苟延残喘,只好听天由命地等待挨到某日,了却残生,永不悲怆。她们痛感悔之无及,恨天抢地,欲吼无力、欲哭无泪、欲骂不能、欲逃无方。只有在仇山恨海、死难瞑目的万分痛苦中,无奈地走向死亡。不知有多少黄花少女用宝贵的冰清玉洁的青春胴体,换来的却是吃尽苦头,受尽蹂躏的肮脏病痛的残躯及心灵的巨大创伤。她们的美梦只能幻化成铭心刻骨的悔恨忏怨和痛断肝肠。个别侥幸被救回国的,也是无颜面世,羞耻难藏,只好在痛定思痛中逃隐他乡。
  教训是多么惨痛而深刻啊!异国不是伊甸,外洋并非天堂。无数兄弟姐妹已惨死于偷渡,可还有不少人仍在想方设法筹款,想偷渡外邦,只因他们仍在盲目信假,而且即将再次受骗入港。我们殷切希望还在做着偷渡发财迷梦的同胞,迅即猛醒,将眼睛擦亮,识破各种妖言蛊惑诱骗,切勿再花巨款,买上亡命的刑场。
  我们更冀望《蓝盾》的“特稿”期期刊有,茁壮生长,以其累累硕果飨慰读者,并警诫各种意欲试法者,使之迷途知返,远离荒唐。“特稿”内容翔实丰富,介绍全面,综合性强。它让读者能够系统地知晓社会的某一个层面内幕概况,理解世界上某一种大的动向,给读者的教益确实多多、知识博广,这就是它极其诱人的魅力所在和令人喜爱欣赏之光芒。如果那些预谋偷渡者读了这些衷言警语——“特稿”中的“偷渡”之章,可能会抛弃不切实际的痴梦幻想,不会再迷进贼船黑舱。他们会在这改革开放的广阔大道上,通过正当的生产和经营,昂首走向幸福的小康或大康。
  
  一句话评《蓝盾》
  ●山西临县读者林开荣说:读《蓝盾》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可读性强。
  ●青海西宁读者祁琴说:《蓝盾》是杂志中的精华,她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没有《蓝盾》我的生活就失去了精彩。
  ●山东潍坊读者孙经尧说:《蓝盾》好看精彩,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
  ●福建泉州读者李强说:《蓝盾》是法制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江苏句容读者余平说:《蓝盾》是面照妖镜,可使人知法识理,规范社会及人生。
  ●吉林吉林市读者王作有说:读《蓝盾》如饮甘泉清凉温馨。
  ●山西交城读者孙玉福说:《蓝盾》,我身边的朋友。
  ●内蒙古扎兰屯读者耿长林说:我的生活不能没有精神食粮——《蓝盾》。
  ●山东淄博读者陈维章说:《蓝盾》是各种杂志中的高、精、尖。
  ●四川宜宾读者程本瑶说:品位高雅敢说真话的法制文学第一刊。
  ●湖北荆州读者凌孝甫说:《蓝盾》杂志内容新颖真实,法律知识性强,有教育作用。
  ●云南兰坪读者吴曙生说:能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树立正气,使人耳目一新。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