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回头是岸

作者:张福祥

字体: 【




  有关杨青在狱中的表现,刘艳回来后向我作了详尽叙述。杨青先后两次减刑,无疑是她积极改造的结果。
  杨青服刑18个月时,劳改所向司法部门递交了减为无期徒刑的报告,不久即获批准。那次减刑,与她在抗洪抢险中的突出表现不无关联。而这一次,她的刑期减为20年,无疑又是因为有突出表现。
  杨青的思想认识自从开始转变后,情绪一直比较稳定,改造态度也很积极。杨水泉的探望,增强了她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监狱领导对她的信任和关心,直接影响着杨青新世界观的形成;而豫南段老先生的到来,则对杨青的改造注入了更强大的动力!
  直到现在,杨青仍然担任着安全巡查员的工作,由于细心认真,还没出过什么差错。她的人缘儿一直不错,服刑人员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说给她听。安全巡查员是个容易得罪人的差事,但杨青却并不在乎,即便给人挑毛病,讲话也入情入理,几乎没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监狱在服刑人员中开展的各种活动,杨青都参加,而且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
  劳改所每月举办一次服刑人员文艺晚会,杨青表演的拳脚功夫成了一大保留节目。后来,有几个服刑姐妹缠着杨青,恳请教她们几招。对此杨青不敢擅自作主,于是便郑重请示监狱领导,得到同意后,她才利用犯人工余自由活动时间,很认真地教了起来。每次训练,她都要强调说,习功练武主要为强身健体,另外碰到坏人还应当见义勇为。助善惩恶,是武行历来的宗旨,但却不能随便打人,更不能恃功杀人。这方面,她自己有过深刻的教训。为报仇不顾国法,给社会造成了危害,自己也吃了大亏。这一点要求姐妹们牢记,绝不能仗势欺人、胡作非为。杨青还说,要学到真功夫,很不容易,她只能简单教几招,能够防身就行了……
  从杨青这些表现分析,在对犯罪认识方面,她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监狱有个叫温秀英的犯人,身宽体胖,面相凶悍。温秀英的丈夫拈花惹草玩女人,她一怒之下将男人杀死了,因有自首情节,法院判了她死缓。入监后,温秀英破罐子破摔,表现极不规矩。她仗着力大过人,当了监舍里的牢头狱霸。杨青初到监狱的当晚,温秀英故伎重施,不料却遭到了杨青的整治。此事被揭露出来以后,狱方进行整顿,这种丑陋的现象才告消失。此事发生以后,杨青的人气大增,而温秀英则十分沮丧。尤其是在受到狱方训诫后(被关了10天禁闭),心中的怨气全部撒向了杨青。然而,骂又骂不成,打又打不过,只好暗中给杨青使绊子较劲。对此,杨青心知肚明。她看不惯温秀英的品性,因而不怎么理睬她,两人的关系一直比较僵。
  杨青清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责任重大,因此巡查时异常小心留意,不敢有丝毫懈怠麻痹。
  2005年8月3日这天,杨青在19号机器夹缝中发现了一盒火柴。这台机器由女犯人张文秋操作,但杨青却断定此举系温秀英所为。平日张温二人虽然有些磨擦,但杨青认为,她报复的对象不是张文秋而是自己。火柴在机器中高速运转,加之炎热夏季车间温度又高,极容易磨擦起火。车间里尽是布匹,一旦起火,后果可想而知。
  机器中查出火柴,此事非同一般,但杨青既未向领导汇报,也未向张文秋声张。下班之后,她将温秀英叫到僻静处询问情况,谁知温秀英矢口否认,只差对天盟誓了。
  常言道做贼心虚,温秀英毕竟有些心怯,这个问题是个什么性质,她比谁都明白。她想,杨青能问她,肯定有了察觉,不会因她不承认而就此罢休。这事杨青一定会向领导反映,报复不成反落个罪上加罪。横竖都是死,倒不如自行了断。于是,温秀英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现代监狱看管严密,各种预防机制也较为完善,服刑人员想要自杀并非那么容易。杨青是个很有心计的女子,温秀英的心思逃不过她的眼睛。杨青暗中窥探着她的一举一动。
  事隔两日(2005年8月5日),杨青发现温秀英上厕所后长时间不见出来,便赶忙进去察看,发现温秀英抱着肚子正满地打滚,额头冒出豆粒般大的汗珠。杨青意识到出事了,急忙架起身材高大的温秀英从厕所冲了出来……
  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发现温秀英吞食了机器上的螺钉螺帽,大大小小有11颗之多。因发现及时,医生开刀将异物从温的腹内取出,从而保住了她的性命。
  此事轰动全监。事后,狱方问温自杀原因,她终于吐露了实情。因她实施人为破坏,受到了加刑追究。然而,对杨青的行为,管教民警却产生了不同的认识。
  洪娅惠和谭敏两位主要领导人及大部分中队干部认为,杨青检查出一起重大人为火灾隐患,此后又及时发现了温秀英的自杀行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结合以往的表现,应向司法部门申报减刑。然而,个别中队长及管教民警却持不同看法,认为杨青发现重大问题不作汇报而擅自处理,违反了监狱的有关规定。他们认为,从排查出事故隐患的角度,可给予表彰嘉奖,但不能作为立功减刑的依据……
  就此意见分歧,狱方组织管教人员乃至全体服刑人员展开讨论,最终统一了认识,认为应当为杨青申报减刑。讨论会上,谭敏的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比较中肯。
  谭教导员说,杨青发现了问题应当报告,她之所以不报告,主要是受习武人好讲义气的惯性思维支配。在她看来,向领导反映就等同于告密,而告密则属于小人行为。尽管温秀英与她作对,但她仍然恪守着这种信条。需要指出的是,杨青的这种“江湖思维”是十分错误的。国家有法律,监所有制度,无论管教民警还是服刑人员,都应该依法管理,照章行事。但是,杨青的问题是帮助她提高认识的问题,不能因她未作汇报便抹煞甚或诋毁她的劳绩。试想,如果没有检查出藏匿在机器中的火柴,没有及时发现温秀英的自杀行为,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I所以,对杨青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该批评的要批评,该记功的要记功,够上减刑条件就应当申报减刑,实事求是,公正合理……
  出人意料的是,尚在身体恢复期的温秀英,曾几番要求加重自己的刑期,以为杨青减刑。一个曾经不思悔改的恶妇人,如今居然有了人性的复苏。温秀英的转变,肯定是受了杨青人格魅力的影响。人,毕竟是个有情感的动物……
  杨青托刘艳捎给我一封信,字里行间,已流露出她对未来的向往。从冥顽不化到心灰意冷再到憧憬未来,杨青终于出现了大家期待的人生转折……
  
  好友相聚
  
  2005年12月中旬,全省各地市召开政法工作总结会议,汉中市也不例外。我想,不妨申请去做会议采访,借机前去会会尹兰,并顺路去看望杨水泉等一班老友。于是,我向报社领导递了申请,说是陕南那边有几个与杨青命运攸关的人,我很想见见他们。领导答复说:“你写的报道我看了,听说反响还蛮大。这样吧,往返路程在内,给你4天时间。另外,顺便把汉中记者站的稿件带回来。”
  收拾行囊,起程南下,虽说时值隆冬,但心里却觉得暖意融融。到达后,我在县政府招待所住了下来,不大工夫尹兰便闻讯而至。
  好友重逢,感慨万端。尹兰见了我既不问候,也不

[1] [2] [3]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