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天价金书是书籍吗?

作者:苏 北 苏 萍

字体: 【




  近年来,在我国图书市场上刮起一股黄金书热潮,随手翻看都市报纸。都会有这类广告映入眼帘。有的报纸不惜版面为其助威呐喊,有的甚至同一天报纸同时刊发多个这样的广告。有的报纸在要闻版上就一次登载4种“限量”发行金书的广告。一时间,社会质疑声四起,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和委员也质问出版界:金书是书籍吗?金书是用黄金做的吗?金书真有收藏价值吗?是谁在买金书?……
  
  越出越多
  
  最近,由国家邮政局批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面向全球绝版编号限量发行1966套黄金版全套文革邮票,取名《毛泽东》。据称,此套珍藏宝典以图解文、以文释图、图文并茂、书邮合璧、前所未有。这样的广告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炒得热火朝天。此前。还有什么黄金版的《毛泽东诗词手书真迹典藏》、《人民领袖毛泽东》、《周恩来手迹珍品》、《伟人之光》、《道德经》、《论语》、《唐诗宋词》、《孙子兵法》、《周易》、《金刚经》等天价金书,粗略统计已经超过20种。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凡是金书都是以国内“绝版”、“限量”、“旷世珍品”等抢眼的词汇刊登广告,同时冠以各种让人们无法考证的购买人士发财的例子,还吹嘘此书被“外交部选定为国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永久珍藏”等等。说金书是天价一点不为过,比如:《毛泽东诗词手书真迹典藏》每本1.98万元,《孙子兵法》每本1.96万元。《人民领袖毛泽东》每本1.58万元,《周易》1.46万元;这些金书分别有28页、32页、36页、40页、44页不等。面对风起云涌的金书热,有良知的专家学者气愤地说:简直疯了。
  
  五大卖点
  
  尽管这些天价金书的种类不同,名称各异,页码有多有少,但由于其自身抹不掉的商品属性,定价奇高无比,所以卖家的销售手法如出一辙,主要有五大卖点:
  一是绝版限量发行,升值潜力巨大。这些金书无一例外的都说本书在全球或国内限量发行多少本,耗用黄金多少克,某省某市少量配额,尤为珍贵,抢购从速,升值无限。某书在发行初期在北京即被拍到了18万元的天价,比发行价9800元升值近20倍,这种限量发行,是谁买谁发财的投资,很是蛊惑人心。
  二是权威单位出版,国礼博物馆收藏。不少金书深怕顾客不买账,便“拉大旗作虎皮”,利用制作和收藏单位的名气来糊弄人。一些国家机关、中央级的出版单位、军事机构、法律公证部门、金银宝石指定检测鉴定机构、大保险公司、大博物馆和众多国内外知名人士等都被列入广告之中,让人真假难辨。就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被拉来做垫背,据称,金书被该组织称之为“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三是采用新技术定制金书。例如某“整本金书利用苛刻的军工技术激光热敏效应对金页进行精雕处理;利用等离子光亮激活法对金书表面进行处理。”“采用了获得国家专利科研成果和纳米技术,以纯金度达99.9%的黄金纸为材质。精制而成,理论上可保存万年之久,这种技术属世界创新。”“藏品采用三重人民币防伪。”“封盒由高贵典雅的紫檀木手工雕刻而成,堪称书界的旷世珍品”等等,大玩噱头,让人摸不着北。
  四是销售空前火爆,突发抢购事件。据出现在《现代快报》和《扬子晚报》上的广告词中称:某书“登陆江苏,轰动江苏,新年抢手,发行火爆。再掀狂购热潮,发行即将结束,部分市民未能如愿。只能先付定金,等待下批金书的到来。”还有什么“先睹为快”、“趋之若鹜”、“水泄不通”、“脱销断货”、“一书难求”……出现在上海一晚报上的广告称,“某售价1.46万元的黄金浇铸版《孙子兵法》‘火爆上海’,一位企业负责人一次就购买了10套。”甚至还有打出“今年送礼送金书”的广告词。
  五是部分媒体、名人为其摇旗呐喊。一些媒体违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有关刊发广告的规定,在刊登此类宣传时故意不注明实为“广告”,以“特别报道”来忽悠读者,还有的称之为“天下第一礼”,把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模具说成是“镇宅之宝”。少数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新闻从业人员或不知内中猫腻。或见利忘义,或借机扬名,自觉不自觉地为出版和经销商当起了“托儿”,为金书推波助澜。
  
  背后密码
  
  这些天价金书中到底隐藏着多少外人不知的猫腻。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揭开了猫腻的密码。
  “纯金书”不纯。据江苏南京市一家专门生产金书的贴金工艺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大多数黄金书的书页都是用工艺金箔制成的,与完全用黄金打制的传统金箔不同.工艺金箔是在一层薄薄的塑料上镀了一层金膜。生产金书对黄金的消耗量并不像销售者宣传的那样大。如果按照商家宣称的生产一张大16开金箔需要消耗6克黄金计算,那么40页的金书《孙子兵法》就应消耗黄金240克,以市价145元计算,书的成本至少为3.48万元。而现在销售价仅为1.96万元,难道生产商脑子有毛病吗?99.9%的纯金是骗人的,准确地说,黄金书是用金箔制作的书,而金箔与黄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实际成本不足千元。
  “限量版”不限。据南京这家专业公司销售人员讲.虽然他们也称自己只是为出版社生产金书,但是对市场畅销的产品。只要“有人订,我们就生产。今天订。明天就交货。”因此,其数量不可能是销售者所宣传的“限量发行××套”。此事“只有天知道”。如果说在某地仅发售30本。连续刊登广告,多数占据一版下方的1/4版面,一次没得万元以上报社是不会做的,有的连登三至四次并在同城多家报纸上刊登。花费一共是多少?一家收藏品网站,不少所谓“严格限量发行”的金书在这里却全部打折敞开出售。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商界人士说:没有巨大的暴利,他们何苦投入资金四处打广告!假如真的销售“火爆”,限量发行的那么几本还用公开天天喊?要是升值潜力巨大。为何自己不留着发财!
  买书者不买。据人民网和新华社记者随机采访表明.90%的读书人是不会买这种金书的。他们说,如果我有上万块钱去买书的话。绝不会去买什么金书,而是去选择自己需要的书,平均50元一本,可买二三百本。那么是谁买这样的书呢?南京这家贴金工艺公司的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买金书的基本都是用来送礼的。个人收藏的很少。一般市民购买者不到10%。绝大多数购买者都不愿意透露个人资料。”
  读书人不读。民意调查显示:“用黄金做成的书就不是书了。”第一,翻起来太重不方便,你想想,那么重的东西翻来翻去多累啊;第二,翻阅时怕磨损,这种书没法读啊。他们认为,书籍的基本功能就是阅读,就是用来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金书尽管具有书籍的外观。都是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也有正规的书号,但是它已经丧失了作为书籍应有的阅读功能。因此,严格说,金书不应算是书,而应算是工艺品。
  
  何止浪费
  
  作为文化、出版、新闻界一种奇特的现象,金书纷纷出笼。招摇过市,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