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上海震惊:32亿保命钱被挪用

作者:肖 舟

字体: 【



搬走了木桩。还把轨道也拆了。
  
  五
  
  上海社保收缴在全国名列前茅。向以高效、足额发放养老金闻名。但近年也已收不抵支。加上对外投资所埋下的隐患。未来支付风险不可小视。
  多年来屡禁不止的违规违法投资。以及因投资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潜在风险,仅仅是上海社保如今面临困境的一个方面;困境的另一方面,是日益扩大的地方养老保险金缺口!
   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统计,上海用于基本养老的社保基金(含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余额在2000年为93,1亿元。然而。2001年、2002年两年均是收不抵支。当年收支缺口分别为19,5亿元、23,5亿元;2003年~2004年,社保基金当年收支出现盈余。分别为4,6亿元、6,2亿元。至2004年末。上海社保基金历年积累结余为80,5亿元。
  这只是上海市社保局上报的公开数据。上海市发改委曾于2004年委托有关人员对上海市企业年金作专项研究。最终形成一份名为《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模式研究》的正式报告。报告获得上海市社保局大量一手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社保基金从2000年开始,出现当年收支赤字7亿元。2001年至2002年。收支赤字骤升至30亿元和40亿元。
  对此。报告特别指出,“如果没有大的制度改革,原有的一点积累将在数年内用完。”
  报告还称,上海即将进入老年人口加速增长期,“老龄化高峰期将出现在2020 2030年间。届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到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养老保险制度将经受最严峻的冲击。”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社保基金监管形势不容乐观,欺诈冒领、挤占挪用、瞒报少缴的现象屡见不鲜。据估算。近年因违规动用、少报漏缴的社保基金数额累计达数百亿元之巨。去年全国各地对3600万人(次)领取社会保险待遇情况进行核查。共查出6.2万人有欺诈冒领行为,冒领社会保险待遇1.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近7年来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基金达160多亿元;至2005年底,还有10亿元没有收回入账。
  这个数字。显然还不包括上海可见的大批违规资金。上海社保早年典型的违规投资主体安联公司,如今也仍在继续承担早年投资的巨额亏损。最新财务报表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安联公司借款总额高达52.72亿元。
  这些巨额借款,全部体现为对上海社保基金的负债。安联公司旗下曾有东海广场、万都中心等5大房地产项目。后经陆续处置,目前主要资产仅余位于上海市黄陂路上的明天广场一处资产。除此之外仅有一些零星投资。
  明天广场早年也曾长期“烂尾”,至2002年方才竣工开业,如今由国际酒店物业巨头万豪集团进行管理。2005年年末以来,上海市社保局曾与多家中外投资方接洽。意欲抛售明天广场物业,将投资收回社保基金账户。卖方一度开价32亿元,但买卖双方未曾进入实质性谈判,上海社保局即单方面宣布停止出售。知情人透露。上海市政府已安排市国资委全盘接受安联公司资产负债。未来再计划由国资委出面寻求买家。整体出售明天广场资产。“除非明天广场能卖出超过50亿元的价格。否则。最终可能还要求助于用财政资金填缺口。”
  现有的社会保障覆盖面非常有限。企业不参加社保,或者少报、漏报、欠缴的现象是一个公认的普遍事实。2005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74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3.38%。远远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20%最低线。广大农民及农民工仍然依靠自我保障。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金支付能力提出了挑战。2005年底,“空账”已经达到8000亿元。“十一五”期间。仅江西省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就达213亿元。
  目前。上海常住人口已接近1800万。全市的社会保险已基本覆盖全市正在工作的全部从业人员,各类基本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200万人。普及率相当高。上海的养老保险金是1993年开始试行的。后来改为“社会保险”。实行养老保险金前退休人士都领取极低的退休工资。祝均一上台后将退休金逐一计算清楚,2005年底,上海每一个参保人员都拿到一张卡,记录着每一个参保人统筹账户及个人账户中的款项。
  张荣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成千上万退休老人的保命钱,把国家大量的优质资产变为个人的囊中物,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利益。
  祝均一案爆发,显示这类违规滥权事件不仅发生在内地欠发达地区,而且发生在上海这类公认管理水平较高、社保基金较为充裕的大都市。祝均一是一个思路活跃、口才出众的局长。记得2003年春天。有一次上海市新闻办请他出席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年度上海登记失业率等相关情况。记者向他提了一个与发布会主题相左的问题:上海部分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情况十分严峻。老板们权益经常受损却找不到很有效的解决办法。请问局长对此有何高见?祝均一在回答时提出了几条颇有针对性的做法。其中有上海要采取“竞业警戒”一说。2004年3月。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专访时,祝均一说。充分就业也是一种社会保障形式。而且是大家觉得体面、社会可持续发展、政府投入成本最低的社会保障。政府促进就业要“两手抓”:一手抓“产业链”。一手抓“人才链”。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既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也要发展中小企业,甚至是微型企业,形成吸纳就业的产业链。博士、硕士,专家、学者是“登山”的一条“腿”:技工也是一条“腿”。两者缺一不可。政府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搭建服务、管理、指导的平台,不断完善促进就业的软环境。
  整个九十年代,上海再就业和促进就业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历经了“企业内下岗分流”、“再就业中心”和“全面向劳动力市场过渡”三个阶段。到2002年底。上海已实现净增岗位35,09万个,走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实促进就业责任的一条新路,创造了非正规就业组织、开业指导、4050项目等有效方式。在发展小型、微型和服务型企业。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创业环境。
  接触过祝均一的上海知情人士表示,祝均一是一个看上去很精明、很认真的人。在他的身上。旧上海30年代老工商企业家的味道很浓,这样的事发生在他身上是难以理解的,除非另有内情。
  大部分上海市民目前普遍的心态是:我们不管你是祝均一还是祝均二,政府现在还是先把他违规借出去的32亿社保基金追回来,这可是大家的保命钱啊!
  (谢绝转载、上网或摘编)(责编:金锋王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