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妻子背上的无腿记者

作者:高天云

字体: 【



莱、浇水;土房被水冲坏,猪圈围墙倒了,抹灰砌墙的男人活儿都是妻子一个人干,而他一点儿都帮不上忙,他心里着急上火,嘴上起了一排排的水泡。
  陈秀兰知道丈夫的心思。她想一定要让丈夫做些什么,让他觉得生活充实,活着有意义。1989年2月,她用卖鸡蛋换的12元钱给丈夫买来一台小半导体收音机,让它排遣丈夫的寂寞。裴玉文听着广播心里还真的亮堂了许多,并掌握了不少知识。
  有一次,夫妻俩正在听省人民广播电台一个专门播发诗歌的节目,听着听着,秀兰灵机一动对丈夫说:“你过去念中学时不是爱写诗吗,现在呆着没事为什么不写呀,你忘了你还给我写过几首诗,多好啊!你应该写下去,我非常喜欢读你的诗。”裴玉文说:“咱这点文化能写出啥名堂啊,写出来也只能是自己看吧。”秀兰鼓励他道:“就是自己看也比呆着无聊强啊。再说,写一次也就提高一次啊。过去你总给我讲保尔、吴运锋、张海迪,他们那么能耐,也不是天生的,也是一次一次的努力才有的。你写吧,我支持你——就算你写给我一个人的。”
  在妻子的鼓励下,裴玉文开始了写诗歌。有时,一天也写不了几句,好几天才完成一首诗。写完了他就读给妻子听,在妻子那里他总能得到赞扬,有时也听到妻子的意见。有时兴起,一会儿就能写一首。这样,他越写越觉得有意思,三个多月里写了十几首诗,有写给妻子的,有歌颂母爱的,有赞美祖国的,有风花雪月的,有抒发自己心灵感受的……为了帮助丈夫写作,秀兰给他买来纸和笔,还给他订了不少报刊,如《诗刊》、《人民文学》、《诗潮》、《当代小说》、《中国残疾人》等18种。这些年,光订阅报刊他们家就花了2000多元钱!这在农村是非常罕见的。裴玉文有了书读,又爱上了写作,每天都过得快乐而充实。他不知道,他写下的诗歌有的已被妻子悄悄地投向了几家电台。
  1989年7月14日中午,秀兰正在给丈夫进行腰部按摩——为了不让丈夫得褥疮,她每天坚持给丈夫做三次按摩。按着按着,他们突然听到了省人民广播电台“多彩60分”节目中播发了裴玉文写的诗歌《一个不幸者这样说》:
  有多少次,我为张海迪的不幸流下过同情的泪水/有多少次,我惊叹她的坚韧和刚强/谁能料到啊,人生多变,那可怕的瘫痪的魔鬼/又无情地落到了我的头上
  是谁在演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慢慢地给我光明给我力量,我仿佛看见/保尔·柯察金用热血和生命/正在谱写人生最壮丽的篇章
  一股股甘甜的溪流/在我将要干枯的心灵上涓涓流淌/一股股无穷的力量/注入我健康的上肢和脊梁/有人对我说/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有人对我讲,残疾人的道路同样也有阳光
  我不再忧伤不再绝望/有一把火在我的心中点燃了希望/宁可在奋力一搏中含笑而死/也决不在绝望沉沦中忧郁而亡
  那一刻,夫妻俩欣喜若狂,泪雨纷飞。秀兰一下扑到丈夫身上,激动地说:“玉文,你真行!你成功了!你不是个没用的人,你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听到了吗?……”裴玉文和妻子抱头痛哭。
  这是高兴、激动的泪水呀!
  十几天后,裴玉文接到了电台编辑和主持人的电话,还转来了三十多封听众来信。听众们对裴玉文的不幸深表同情,并对他自强不息的精神给予鼓励和赞扬。这对裴玉文的激励是巨大的,他猛然觉得写作为自己的生活重新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病榻与残疾决不是生命的障碍。从此后,裴玉文更加勤奋地写下去,连续在县、省和中央电台发表了诗歌、散文、杂文三四十篇,裴玉文的知名度也慢慢提高。
  1990年春天,刘家馆镇西卡村一个干部在春季大会战中成绩出色,比别的村提前半个月完成任务。一个乡亲找到裴玉文说:“你不是能写吗,咋不写写咱镇的好人好事啊。”一语惊醒梦中人。裴玉文时常为没什么可写而犯愁,乡亲的提议一下让他有了主意:可以用写新闻报道的形式宣传农村的新事新风啊!
  可是,写新闻得出去采访,这对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来说可是一个天大的困难。秀兰听说后鼓励他说:“没事,有我呢,我可以背你去呀!”“我这么重,你能背动我?不行!”秀兰说:“你别说了,没有你,那些地我不也都种了吗。天下没有吃不了的苦,来吧!”
  这天早晨7点多钟,秀兰将丈夫搀下了床,将丈夫背在身上,一步一步地吃力地向村外的坎坷小路走去。西卡村离东卡村足有十多里地,就是空着手走都很累,何况一个体重不到50公斤的女人背着一个体重65公斤的男人啊!这段路,她歇了20多次,而每次都不敢多歇,她怕路边的土道潮湿让丈夫患上风湿病,只好歇几分钟就走,直到10点多钟才到西卡村。采访后,秀兰再顺着原路将丈夫背回去,这一去一回就是20多里的路啊!在回来的路上,妻子没劲了,有好几次险些摔倒,每次她都是用手强撑着地面,咬紧牙关重新站立起来。看着累得大汗淋漓、双手和双脚、双膝都摔破了的妻子,裴玉文的眼里流着泪,心却在滴着血。回去后,他很快就写出了报道,一周后就在省电台发表了。他发现,写新闻发表比写诗歌影响更大,因为这是农民关心的啊!所以他决定多写写农村的新事新风。
  从此,在刘家馆镇、林海镇等附近方圆几百里的地方,人们常常会看到一幕感人的镜头:一个身材瘦小的女人,背着一个高位截瘫的男人,行走在一条条崎岖不平的乡间马路上,行走在一条条茅篱农舍之间的泥泞小道上,一任严寒酷暑,一任雨雪风霜,一任饥渴疲惫,一任尘土飞扬……
  这是一道夫妻恩爱患难与共的美丽风景,更是一首夫妻携手抗争命运的伟大诗歌。
  前一年冬天,裴玉文听说30里地外的王河屯有一个养猪专业户勤劳致富后不忘乡亲,带动了村里的乡亲一同致富,事迹非常感人。他想到那里去采访。可那里却不通车。秀兰求人找了一台小四轮车,将丈夫放到车上。那天是零下32℃,寒风刺骨,路上冰滑雪厚,坎坷的小路颠得车子左右乱晃,秀兰怕冻坏丈夫,提议改天再去。可丈夫说:“都跟人约好了,不去不好。”就这样,车子沿着东辽河的大堤公路跑了两个半小时才到。当秀兰将丈夫背下车时,裴玉文已经冻得说不出话了。后来,这篇稿子先后被县、省和中央台采用。
  裴玉文由此声名大噪,远近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有个残疾人会写文章,无腿记者的名字广为流传。镇里有事找他帮助宣传,村里村外个人的公家的有事也来找他,还有的人将自己知道的好事新事告诉他。于是,他的写作范围扩大了:小说、故事、新闻、散文、通讯、杂文、诗歌等全面出击,遍地开花,除了几家电台外,他还在《中国残疾人》、《科学画报》、《企业纵横》、《法制天地》、《中国广播》、《四平日报》、《人生》、《东北文学》等报刊发表了作品。到现在为止,他已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篇,其中有40多篇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吉林省人民广播电台、四平市人民广播电台、梨树县人民广播电台的各种奖项。最令人不敢相信的是。他从1994年连续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年一度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