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熊猫局长

作者:曾 飞

字体: 【



会绝种。”送走世界上第一只做截肢手术的“戴丽”,崔学振哭了;“兰兰”和“康康”从这里启程到日本,他哭了;“燕燕”、“黎黎”去法国,他哭了;第一只在野外抢救回来的三脚猫“紫云”到了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他哭了……每送走一只大熊猫,他就哭一次。仅仅几十年时间,雅安就为世界提供了139只大熊猫。
  “大熊猫最好的保护是野外保护,而不是圈养起来。”在崔学振眼里,不是入眼皆绿就是生态,生态相对于某一物种而言,应是物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砍了原始森林栽了树,“这是绿色沙漠,并不是自然生态。因为自然生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原始森林中,植物多样性和动物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崔学振的熊猫档案中,有23只大熊猫抢救成功后,送到动物园和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基地、碧峰峡基地。作为雅安市政协委员,他建言:保护国宝,把根留住!要不然,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将出现尴尬局面,雅安没有野生大熊猫!
  崔学振为了宝兴大熊猫把根留住,只要听到野外发现大熊猫的消息,他都要赶到现场去查看,就近抢救后,没有生命危险的,重新放归自然。在他的熊猫档案中,有意放走的就有20只。他感到自豪的是,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正在恢复,有的“孤岛”已经连片。眼下,宝兴县正着手建全国第一条“大熊猫爱情走廊”,让各保护区内的熊猫无障碍交朋友,避免近亲繁殖。熊猫走廊以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邓池沟为中心,搭木桥、造小沟,北与汶水县卧龙自然保护区相连、东接芦山县,走廊全长20—30公里,能为260多只大熊猫提供交往的领地。崔学振笑称:“要让大熊猫能慢慢地散步,到另一个‘家’(指另一个保护区)去找陌生朋友谈情说爱,生育崽崽。”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最初申报范围没有雅安,崔学振急了:“没有雅安,栖息地就不完整,大熊猫文化也无从谈起!”后来,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研究员陈富斌支持崔学振的观点。“从1936年到1997年,雅安为世界提供了139只大熊猫,了不起啊!如果把夹金山脉遗忘了,大熊猫的故事该怎么讲?”北京大学教授、生态学家陈昌笃跑到宝兴县考察后预言:“如果只申报卧龙和四姑娘山一带,成功的把握只有40%,把夹金山脉纳入,成功率90%。”
  果然,在中国政府的申请报告中,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位于大渡河与岷山之间,南北长180公里,涵盖成都、雅安、阿坝、甘孜4市州12县,总面积95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5370平方公里,位于四川雅安。这里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命名地,也是野生大熊猫现存量和密度最多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雅安地区先后向国家提供大熊猫120只,其中16只以和平友好使者的身份安居异国他乡。
  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期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组来了,崔学振陪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地委员会主席戴维·谢泊尔等人,徒步翻越海拔3560米的中岗山等无人区,向专家组介绍宝兴人民保护大熊猫的故事……
  戴维·谢泊尔离开雅安时,给崔学振留下了一个课题:“假如这块保护地已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你如何保护好这块栖息地?”两个月后,崔学振从局长岗位上退了下来,虽然他把这一课题交给继任者,但他表示:“退休后,我依然在宝兴生活,心系栖息地,关爱大熊猫……”
  (责编:枫 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