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口才:美国人的法宝

作者:刘向上

字体: 【




  接下来,那些自命不凡的学生便争先恐后地发言了。在短短30秒钟的自我介绍中,有人称自己天生是当电影演员的料儿,大学毕业后会进军好莱坞:有人炫耀自己智商过人,迟早会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人物:一个叫克林顿的同学诙谐地说,他日后会入主白宫,但不会惹上绯闻;更令人好笑的是,一个戴眼镜的同学煞有介事地说,他有一项重要发明尚未公布,一旦申请专利他将成为千万富翁!……在同学发言过程中,苏珊始终在认真倾听,并不时以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鼓励发言者。这堂课上,一些口才不错的同学得了A。
  身临其境,我再次感受到口才教育在美国中学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正如西蒙校长所指: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是要让他们成为受欢迎的人。因此,指导和训练学生在课堂上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学生出类拔萃的口才。是教师最基本的教育职责。
  
  吉言妙语,珍贵的生日礼物
  
  一个周末,内森同学的父亲沃尔森先生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一见面他就夸我教学有方。原来,沃尔森先生经常去中国洽谈生意,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
  从沃尔森先生口中得知,内森上小学时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好在小学老师及时采取了措施,安排能说会道的同学与内森坐同桌,并经常鼓励他参与课堂讨论。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内森逐渐走出了说话怯场的阴影。上初中后,学校的演讲教育课让内森得到了更多的口才训练。沃尔森说。每年暑假,他都让儿子参加读书夏令营活动,夏令营的各种演讲活动最终改变了内森。谈及儿子不久前获得演讲一等奖的事,沃尔森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你知道吗?在美国,那些靠口才生存的节目主持人最受欢迎和尊敬,著名女主播凯蒂,库里克1500万美元年薪的身价并不让人吃惊。”沃尔森先生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儿子未来的美好期望。
  受西蒙校长和学生家长的潜移默化,我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口才训练,我自编了一套《成语接龙》和《中国古诗名句》教材供学生练习口语。此外,我还托人从国内邮来了一套《西游记》动画片,片中滑稽有趣的对话常引得学生们捧腹大笑。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记住了一些成语和名句。当初把银行读成很行的汉斯同学竟然能背出一百多条古诗名句,有一阵子。他张口就来一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副自鸣得意的神态。
  在与美国中学生相处的日子里,那些口齿伶俐、率真活泼的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对美国感触最深的,不是富裕的生活和先进的科技,而是美国的口才文化。在这个国家里。最发达的现象是无时不有的演讲——为了开办企业、为了慈善募捐、为了拉选票,天天都有美国人在演讲。演讲自然离不开口才。
  美国人重视口才与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有密切关系。美国文化一向推崇个人奋斗和自由主义,而自我价值的表达离不开口才。许多美国人都认为,一个人的口才,最能反映他的禀性和修养,是一个人高智商、富有创造性的表现。
  美国人重视口才还与他们的个性和生活习惯有关。美国人喜欢追求新生事物,经常变换职业和居住地。医生可以改行当足球教练。大学教授可以改行当杂志主编,银行家也可一夜之间变成农场主……面对不断变换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口才,才能被新的人群所接纳。因此,美国人视口才为立身之本。这也是口才教育遍及美国的原因。
  2007年4月25日,一大早,我匆匆赶去上课,却发现教室门紧闭着。在推开门的那一刻,我惊讶万分:教室里每张课桌上都有点燃的蜡烛。同学们都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等我明白过来,他们已齐声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天哪,连我自己都忘了这天是我的生日!温馨的歌声在烛光摇曳的教室里荡漾,在远离亲人的异国他乡,一群美国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庆祝我的生日。没有鲜花礼物,没有生日蛋糕,学生们却纷纷献上了早已准备好的吉言妙语:
  “马老师生日快乐,人欢马叫。”“马老师心想事成,马到成功。”“路遥知马力,老师有爱心。”“快马加鞭,老师教学神速。”“漂亮性感,一马不行百马忧。”“老师桃李满天下,春风得意马蹄疾。”“青梅竹马,耳鬓厮磨。”
  置身于一群幽默激情、妙语连珠的学生中间,我再次感受到美利坚口才文化的无穷魅力。
  
  (责编:枫 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