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谈自制



  “自制”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最要学的功课;由包尿布到自己控制大小便;由饿了就哭,到说“我肚子饿”由累了就睡。到熬夜做功课;由抢玩具到敬老尊贤;由急功近利到深谋远虑,连那小学初年级就做的选择题,都是三个四个选一个,选了这个就不能选那个。

  只有懂得自制,临危不乱,按部就班,谋而后动的人,能成大功。

  下面这章谈自制、镇定、细心、基础都是一种自制。

  ◎你有免疫力吗?

  一个人不得病,并不表示他的身体好,也可能因为他没机会碰上病毒。有一天,换个环境,可能别人都没事,他却出了问题。

  孩子,从现在起,就常把“电视”和“聊天”当作试探吧!每次你被电视节目吸引,或忍不住想找爸爸妈妈和朋友聊天时,都想想:是不是该适可而止?是不是要从现在就锻炼自己,在强大的诱惑下保持稳重,在一群朋友间掌握自我,在一片喧哗中保持宁静?

  ※·※·※·※·※·※

  孩子,我最近发现你看电视的时间愈来愈长了,只是你都不承认。

  放学回家,你一边吃冰淇淋,一边看电视。我走过来、走过去,终于开口问你“还没看完哪?”你一翻白眼说你只是在吃冰淇淋,还没吃完。

  我心想,只怕你手上的冰淇淋罐子里,已经全成冰淇淋水了。

  晚餐后,我跟你妈妈在院子里散步,看餐厅灯亮着,是你在看电视。以前你每天都看一个卡通片,没多久就完了。可是这两天我发现你看得特别久,直到天黑,我们进来半天,你还留在电视前。今天当我问你时,你又找了个借口,说你只是想看看那连续剧女主角Lucy Liu为什么那样红。

  孩子,因为你的成绩很好,就算你看太多电视,我也不阻止,只是我开始有些忧心,你会不会难以拒绝诱惑。

  过去我发现,当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你经过,只要多站一会儿,又问问我前面的剧情,就可能赖个半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这一次我们去洛矶山旅行,我也发现,你虽然跟外公同房间,但因为房间相通,你就总是赖在我们屋里看书,却没看两页,就抬起头说话,看到妈妈在床上休息,你又过去偎着,没多久,睡着了。

  于是,我开始想,过去你能够自己读书、很少赖在我们身边撒娇,会不会因为家里大,你一个人在楼上,不容易跟父母“粘”在一起?相反的,如果家里小,像在旅馆时,家人总在眼前晃,你就会禁不住开口说话。

  我更想,如果家里不只你一个孩子,旁边还有个兄弟或姊妹,又或有一天,你住到学校宿舍,有了室友,你们会不会都放下功课,整天在一起瞎扯?

  孩子,请不要怪我这么想。要知道,一个人不得病,并不表示他的身体好,也可能因为他没机会碰上病毒。有一天,换个环境,可能别人都没事,他却出了问题。

  正因此,好多高中住在家里,成绩好极了的孩子,虽然申请进长春藤盟校,却没多久,就因为功课被“当”而退学。又有些大学生,以荣誉生毕业,却进入社会没多久就迷失了自己。

  为什么?

  因为那高中生过去被娇生惯养,没有离开家的免疫力,那大学生又缺乏社会的免疫力。当他们一下子拥有完全的自由,接触了室友和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就突然失控。

  记得我小时候,每次上教堂祈祷时背“主祷文”,背到“不使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时,都会想:救我们脱离凶恶,没错!可是为什么要求上帝“不使我们遇见试探”,而不是“使我们战胜试探”呢?一直到今天,我都认为“求上帝不使我们遇见试探”是错的,那好比求老师别考试,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试探、不怕试探,因为愈有试探,愈能增加免疫力,也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

  孩子,从现在起,就常把“电视”和“聊天”当作试探吧!每次你被电视节目吸引,或忍不住想找爸爸妈妈和朋友聊天时,都想想:是不是该适可而止?是不是要从现在就锻炼自己,在强大的诱惑下保持稳重,在一群朋友间掌握自我,在一片喧哗中保持宁静?

  ◎不焦急,不回头

  休斯敦火箭队的教练范甘迪对姚明提出建议,要他学会分清楚轻重缓急;不管什么事,只要影响到打球,都应该说不。

  中国人常说“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我发现许多冲力惊人的,都因为他从不浪费体力。有些人至在动静中之间,判若二人。

  那些明星所以在台上能魅力四射,都因为私人尽量收束自己。积蓄发光发热的能量;他们的“动如脱兔”,来自“静若处子”,他们的“一鸣惊人”,来自“不鸣则已”。

  ※·※·※·※·※·※

  今天我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时候,你过来瞄了几眼,说:“奇怪,这个戴芬波特为什么没表情?她赢球没露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失分好像也不在乎?”

  当时我笑笑,对你说:“就因为她没得失心,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高手哇!”不过,话说回来,她真没得失心吗?可能得失心一点不少,否则她不会四处征战多年。只是当她比赛时,必须把心情放平,如果总为上一球没打好而懊恼,只怕下一球也要失利。

  我发现很多顶尖高手,在场上都这样。曾经在网坛叱咤风云的“山大王”山普拉斯,就这样,即使发出“爱司球”,脸上也了无喜色。还有老虎伍兹,我记得他在二000年全国职业业余赛时,到最后一天早上,还落后七杆,下午居然反以两杆赢得冠军时,对记者说:

  “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什么戏剧性,因为当时只专心比赛,我关心的就是怎么打好下一杆。”

  比赛常常到最后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原有的水准,谁就能获胜。

  对!只要发挥原有的水准。因为比赛时容易失常,能保持原来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你看世界溜冰大赛,选手练习的时候,是不是个个神勇,连名不见经传的都能连着三转跳。但是到了正式比赛,面对满场观众和电视转播,却又一个接一个摔跤。连关颖珊不是有一阵子都猛摔,最后找了心理医生,才克服障碍吗?

  除了在场上要冷静,比赛前的冷静也是重要的。你记不记得今年初我们在北京时,有人在席间谈到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说上太空的前一晚,有人偷偷到他房门听,里面传出呼呼大睡的声音。第二天,宇宙飞船穿出大气层,那最危险的时候,杨利伟的心跳居然也 不过七十几下。

  最近我在报上看到郝柏村的儿子郝龙斌也回忆,当年他父亲辞行政院长的那天夜里,也是酣睡如常。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强势的生物都出奇冷静。像是你养的螳螂,有一次我们让它在高高的喇叭箱上爬,不小心摔落地板,发出咔一声,你以为它摔伤了,拿起来不是若无其事吗?

  还有,前几天我在湖边“钓鱼台”上拍到一只老鹰,大家都称奇,说我怎能拍得那么清楚。其实因为我近距离摄影。当我靠近时,那老鹰居然十分镇定地看着我,连我用闪光灯都不怕,甚至朝我走了好几步,找到最恰当的位置,才起飞。

  我们可以说,因为它们“艺高胆大”,所以能“临危不乱”;也可以讲,在物竞天择的过程中,因为它们处变不惊,所以能战胜对手,成为昆虫和鸟类中的强者。

  前面我讲的,都是属于情绪的镇定。除此之外,你要知道“身体”的安静也是重要的。

  想想,如果一张弓,总被拉满,即使不用时,也用东西撑着,它能有力量吗?

  当然没有!

  它平常必须放松,平平地,到张弓射箭的时候,才能表现最佳的弹性。

  所以你注意好的选手,无论他是运动员,或作文、演讲比赛的健将。在他比赛之前,甚至前一阵,都会特别让身体休息。只有在练习或真正比赛时,才使出全力。

  我最近看体育新闻,说休斯敦火箭队的教练范甘迪对姚明提出建议,要他学会分清楚轻重缓急;不管什么事,只要影响到他打球,都应该说不。范甘迪为什么这么建议?我猜八成因为姚明处世圆融,处处怕得罪人,不好意思说不。问题是,当他不知道说“N0”的时候,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就减少了;当他有一天失败,只怕最先对他说“N0”的,却是那些当初要他说“YES”的人。

  中国人常说“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我发现许多冲力惊人的,都因为他从不浪费体力。有些人甚至在动静之间,判若二人。

  我以前有个学画的女学生就如此,她上课时羞羞怯怯,好像连有问题都不敢开口,但她居然是华人圈有名的演艺天才。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台上又唱又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其实大明星都这样,早年我当电视记者的时候,有一回去韩国釜山采访亚洲影展。在后台,只见那些演员一个个静静地坐着,一点都不出色;但是轮到出场,就摇身一变、神采飞扬。

  我后来常想,那些明星所以在台上能魅力四射,都因为私下尽量收束自己,积蓄发光发热的能量;他们的“动如脱兔”,来自“静若处子”,他们的“一鸣惊人”,来自“不鸣则已”。

  孩子!你未来会面对许多大的考试、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话。在竞争前保留体力、

  保持宁静;当别人叫阵时,不焦躁;在别人获得掌声时,不浮动;当前一刻失利时,不回头!

  希望你能静中取动、败中求胜,不忧不惧地坚持到最后一刻。

  ◎打好基础,一飞冲天

  模仿其实是创作的第一步,你必定听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意思是当你熟读了唐诗三百首,自然就会作诗了。许多优美的节奏,只有在你熟读。使它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时,你写作、说话,才会关。

  孩子!愈想远行的人,愈要好好准备行囊;愈想创作的人,愈要好好打下基础;愈有才气的人,愈要忍、愈要学,像飞机,先在地面一直滑行,滑行!滑行!然后——一飞冲天!

  ※·※·※·※·※·※

  今天在你学小提琴回程的路上,我建议你多听大师的演奏CD,并且一小节一小节地模仿。

  你当时一瞪眼,说你为什么要模仿别人,你是你,有你自己的想法。

  虽然你态度不够好,但是我没生气,因为我想到自己在你这个年岁,也跟你一样。

  那时我学国匦已经一年多,开始自己创作,我记得很清楚,我最爱画前景有田园茅舍,远方云烟瑗穗的景色。我把云织来织去,好象一个网子,因为太平均,实在不怎么高明,所以连你祖母都不欣赏。但是当她怪我为什么不临摹老师画稿的时候,我跟你今天一样,很不高兴地回她:“因为我是我,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没错!不论绘画、作文、演奏、作曲,每样艺术都讲究“原创”,连电视、冰箱、汽车,这些工业产品,都要自创品牌,问题是,哪个有创意的人,不是按部就班,从“生手”“入门”,一点点学,把基础打好了,才能创作呢?学画要先练素描,素描不是在模仿石膏像、静物这些死板的东西吗?学演奏要先练Scale,一个音一个音,像瘸腿狗一样地练,那又是多死板的东西?还有,哪个作家,不曾是背书、默书、写周记的学生;哪个小学生又不曾一笔一画学写教材上的生字?连狮子老虎和小鸟都要肌着父母学,它们怎么学?它们从游戏、打斗和模仿中学。

  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和内容都忘了,只记得其中一句话——“师之、友之、敌之。”意思是我们起初要跟老师学,当自己能力差不多了,则可以把那教我们的人当作朋友,跟他讨论;至于再进一步,则是超越老师,甚至跟老师竞争、跟老师辩论。我昨天在打字的时候,不是还问你一个音要怎么拼吗?你的拼音明明是我教的,怎么我还要问你呢?

  很简单,因为你的中文程度高了,我的记忆却差了,不得不向你请教。只是,你回头想,才五六年前,不是还跟着我一笔一划地学吗?那不是模仿,是什么?

  今天我在大都会艺术馆里,看到好多人在画画,有地上铺着布,支起画架,临摹大师油画的美术系学生,也有对着希腊石雕作素描的中学生,还看见一位老人家,在一笔一笔模仿埃及的象形文字。他们不是也都在模仿吗?只是模仿绝非学习的目的,他们的目标在远方,是自己创作!是深入研究!

  中国人常说“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意思是你要千里路,总得从短程起步;就算攀上千仞高山也得由低处开始。如果基础不打好,是不可能有很高的成就的。

  如我前面所说,自己小时候也想早早摆脱老师的约束,完全自己发挥。可是我“不得不”服从教授指示临摹古人作品,起初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渐渐由那干湿浓淡,一笔一划的模仿中,发现许多自己原先没有体会的东西。面对“模板”的色彩,为了临摹,我不得不去想“他是怎么调配出来的?”于是一点一点试,由错误中摸索,悟出许多新东西。

  同样的道理,你今天听名家大师的演奏,

  “纯欣赏”是一回事,当你一小节一小节,重复听的时候,就会悟出更多小地方。你甚至可以想,为什么大师在这儿要强一点,为什么那边好像又不太照谱子来;循着这条路,你甚至可以跟那些大师交心、交朋友。就像我在临摹时,发现“噢!原来这位大师是因为前一笔画错了,所以不得不往旁边改,但是改得真有技巧,妙极了!”到了这个阶段,不是对音乐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由模仿中找到许多创作的趣味吗?

  “模仿”其实是“创作”的第一步,你必定听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意思是当你熟读了唐诗三百首,自然就会作诗了。我必须强调,中文有些东西尤其需要背诵,如同书法需要由“临帖”开始。因为中文是一字一音,其间

  许多优美的节奏,只在你熟读,使它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邵份时,你写作、说话,才会美。

  对的!连对你说话都有帮助,因为你背颂的那些诗文名句,都是经过历史淘洗才留到今天;它蕴含了中国语言律动的美。那抑扬顿挫会自然进入你的语言,使你说出的话更好听。

  孩子!愈想远行的人,愈要好好准备行囊;愈想创作的人,愈要好好打下基础;愈有才气的人,愈要忍、愈要学,像飞机,先在地面一直滑行,滑行!滑行!然后——一飞冲天!

  ◎愈熟愈要小心

  相信你一定听说过,“淹死的都是会游水的人,登山摔死的往往是专家。”因为太熟练、太自信,使他们有时候忘记思考,反而比那些不是专家,却能敬慎的人,更容易涉险。

  放慢脚步,多看两眼,多想一想。

  ※·※·※·※·※·※

  今天晚上,我在楼下看电视,突然听见你的哭声,以为妈妈骂了你,冲上楼,发现妈妈在书房处理文件,你在自己房间,对着计算机屏幕哭。

  原来你在网上做功课,把答案送进去,才发现有两题错了。

  我问你,共做了几题。你说二十题,我安慰你“二十题只错两题,还有九十分,已经不错了,为什么哭呢?”

  没想到你反而哭得更凶了,一边擦眼泪,一边哭着说这是你最熟悉的东西,只是粗心弄错;如果不是因为粗心,你不会自责,也不会哭。

  孩子!错了就是错了,你哭有什么用?而且粗心人人都会,最重要的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怎样避免以后发生相同的错误。

  为了让你平复一些,我说几个故事给你听吧!

  不久前,台湾发生了一个悲剧——

  某幼儿园的娃娃车,“照例”把小朋友由各家接到学校,停在学校对面的街边,再由老师把娃娃们接下车,小心穿越马路,到学校上课。

  这一天,班上老师发现有个学生缺席,打电话到学生家,只有老人在,也搞不清孩子的情况。

  老师心想已经报告了家长,就放心继续上课了。直到那学生家长在外面接到消息,赶至学校,四处找,才在娃娃车里找到孩子。

  只是当老师和司机把车门打开冲进去,发现溽暑的天气,孩子早在密闭的车里被闷死了。

  原来早上那孩子在车里睡着了,老师只照例叫孩子下车,没想到还有躺在椅子上的娃娃。

  多年前,台湾一架著名航空公司的客机由花莲起飞,直飞台北。

  驾驶已经开这条航线很久了,照例起飞之后就左转。只是升空几分钟之后,驾驶突然想到那天换了不同方向的跑道。

  副驾驶也觉察了,问正驾驶“左转?右转?”

  正驾驶匆匆答了一句“我知道”,拼命把机头拉高,却已经听到飞机的警告雷达响起,接着撞上了高山,全飞机的人都罹难了。

  一九九九年九月三十号的华盛顿邮报,刊出一则惊人的新闻——

  一个星期前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火星气候探测船突然失踪,经过紧急调查,发现居然因为有些资料在输入的时候,忘了把英制转换为公制。(譬如把英口尺、英口寸,转换成公尺、公分。)

  这数据的错误,使太空船陷入火星大气层,造成强烈的震动与摩擦,一亿二千五百万美元的火星计划也因此泡汤。

  再说个财经界的新闻——

  二○○一年五月,美国雷曼兄弟伦敦分公司,要同时卖出上百种股票。但是交易员忙中有错,把一个小数点打错了位置,使得卖出的数额一下子放大一百倍。

  股票市场突然大乱,FTSE指数瞬间暴跌一百二十点,上百家蓝筹股,高达四百亿英镑的

  市值一下子变不见了。

  虽然那打错小数点的交易员卷了铺盖,但是雷曼兄弟公司为了补回误售的股票,足足赔了千万英镑。

  好!我的故事讲完了,你说你的那点粗心,能跟他们比吗?

  你说你已经很熟悉那种题目,不应该会出错。

  可是你想想,前面故事中客机驾驶、幼儿园老师、太空科学家和股票交易员就不熟吗?

  只怕他们非但不是不熟,而且是因为太熟了,熟得不认为有问题,熟得认为自己“闭着眼睛也摸得到”,于是害死了小娃娃又害死了全飞机的人,或是造成亿万元的损失。

  相信你一定听说过,“淹死的都是会游水的人,登山摔死的往往是专家。”因为太熟练、太自信,使他们有时候忘记思考,反而比那些不是专家,却能敬慎的人,更容易涉险。

  孩子!别不高兴了。闻过则喜,因为由这次粗心,说不定可以使你得到教训,未来在跑得太快的时候,叮嘱自己:“放慢脚步,多看两眼,多想一想。”

  说不定你能因此避免许多难以弥补的错误呢!

 
页首 页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