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顺着自己的个性做



“要做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京华传媒网站一定要做到业界中的最大、最强。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一,但是我们还要把第二名远远地甩在后面。”在做完最新一轮的改版后,踌躇满志的陈海立下豪言壮语。

  “我们没赶上互联网热潮,所幸的是,我们赶上了传媒热潮。”对陈海来说,2005年是京华传媒网“井喷”式发展的关键一年。风险投资到位后,京华传媒网将在业界进行一系列的并购与合作,打造由综合门户网站、行业门户网站、行业平面媒体共同组成的传媒商务旗舰。

  现在,成天忙忙碌碌的陈海除了经营自己的网络公司外,还在一所著名大学读传媒EMBA,并且继续在几家有相当影响力的报刊开设财经人物专栏。“以前我是以写专栏为主,以做网站为辅;现在我是以网站创业为主,以写专栏为辅。”陈海开玩笑说,以前自己是写别人的创业故事,现在他是在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创业故事。

  2005年的夏天炎热而漫长,陈海的事业也同样热火朝天。一个专门从事创业服务的机构-“创业新天地”邀请陈海作为演讲嘉宾出席沙龙活动。陈海第一次系统梳理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参加沙龙活动的还有许多著名高校创业社团的学生领袖以及一些大学毕业就开办公司的创业者。对于这些青年创业者,陈海给出了这样的忠告:找准定位是关键所在。要学会把现有的资源列在一张表上,认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优势、哪些是自己的劣势;要用五年后的市场眼光考察今天的市场,准确评估所选项目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再决定做什么、怎么做。

  一些大学生在创业时首先想到的是资金问题,认为融资不成功就无法运作项目。“那只能说明你创业的定位不准,所选择的项目不够完善。投资者都很聪明,只要有收益,他们不会不投资。”陈海的脸上绽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他指着头向大家示意:“最好的创业资本在这里!”

  (文/双齐赵钥)

  专家点评:顺着自己的个性做

  点评人:孙虹钢

  虽然陈海的公司目前依然面临持续赢利问题,但作为一名创业者,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定位。

  陈海是个不折腾会难受的人,从他的职业成长轨迹可以看出,在内心当中,他始终认为自己最适合码字挣钱。他去结识更多的媒体人士和商界人士,其实是在给自己找更多的“卖字儿”机会。但他又不愿意把自己拴死在某一处,所以才频繁跳槽,直至自己做老板才踏实。

  个性决定职业,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擅长和有需求的事情时,才最有动力和创造性。现在有一些老师告诉你说,你要去适应企业,做螺丝钉,企业老板说啥就是啥。很多著名企业对新员工也都有“入模子”培训。你可以去试一试,看自己到底能否真正接受企业的“模子”,看看自己的个性和企业的规则是否能契合。

  有一个职场天条:一定不要去做自己不打算做好的事。不值得做好的事就完全不值得去做。

  陈海的折腾或许源于自身的个性,但他每一次转型的成功却有其必然的因素在里面。

  1、大学里,陈海的第一次职业角色转型是从文学青年到记者-这实际上奠定了他后来职业发展的基础。做文学青年,是靠想像力;做记者,是靠观察力。陈海的个性当中有擅长和人打交道的成分,当接触实际生活的记者比凭想像写小说让他觉得更容易上手。他喜欢曝光黑幕,敢于打抱不平。他把文学青年的浪漫和激情用到了理性分析和人际突破上,这是他能够成为一名好记者的关键素质。

  2、陈海有些“离经叛道”的举动,比如毛遂自荐地投稿,只身跑到北京找工作等。如今,职业环境已经高度市场化了,而我们的大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属于非市场行为。你要适应市场需要,离经叛道才是正道。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如果你的学校没有把你当作是商品,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那么你恐怕需要“离经叛道”才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