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由于艾瑞克的中文基础不好,刚开始的时候,有时马锐一个小时只能教他两个汉字,感觉相当轻松,交往也相安无事。而不久后,一件小事却给马锐上了生动的一课。有一次,艾瑞克说想买一些空白的学习卡片,把马锐教的汉字写在上面,便于随时学习。热心的马锐一听,随口就允诺说:“我帮你买吧,下次上课给你带来。”

  可到了下一堂课,急冲冲赶来上课的马锐早把许诺代买学习卡片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一进艾瑞克的宿舍,艾瑞克张口就问:“马锐,你上次说的学习卡片帮我买来了吗?”爽朗而不拘小节的马锐这才想起来,赶紧笑着,回答:“对不起,艾瑞克,我忘了,下次再给你带来。”马锐以为此事稍加解释就可以,谁知对面的艾瑞克脸色越来越差。他一看不对劲,马上补救说:“我现在就下去给你买吧。”说完就三步并两步地跑下楼,买了一叠空白卡片,交给艾瑞克。

  “我这才意识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比如我答应艾瑞克帮他买学习卡片,如果是中国人,即使忘了,解释清楚也就过去了,而西方人却会觉得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从而对你的整个人品怀疑起来。”

  又有一次上课,他和艾瑞克约好在友谊宾馆门口见面。友谊宾馆有两个门-东门和北门,经验不足的马锐当时忘了说清楚在哪个门见面。约好的时间到了,马锐准时赶到东门,四处张望却看不到艾瑞克的影子,等了一会儿才想起还有一个北门,就赶紧骑着自行车奔向北门,远远就看见艾瑞克一脸不耐烦地站在那里。一见面,艾瑞克就说他已经等了20多分钟。他以为马锐迟到了。

  虽然零零碎碎的小事对他们的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马锐也从这次家教中受益匪浅。中西方文化和观念的差异,使他不断地纠正自己行为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很快,艾瑞克给马锐上的课就得到了货真价实的考验。当时马锐通过一个渠道开始卖《牛津词典》,当时的市场价是88元,通过熟人,他半价就能拿到。一直认真学习英语的马锐非常清楚,在大学里,《牛津词典》是当之无愧的抢手货。他粗略地算了一笔账:北京高校大概有20万名大学生,哪怕只有5%的市场份额,每本赚10元,也会有很高的利润。于是,马锐拉了几个同学入伙,准备大施拳脚赚上一笔。

  新学期开始了,马锐找了几个学生在校园里沿途推销,生意不错,接下了不少订单。谁知约定取货的那天下午,供货商却说货来不了,只能搞来盗版的。对方还劝他,“反正看上去和正版的差不多,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卖了。”

  听到这番话,马锐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欺骗学生、不讲信用吗?当时他已经发展了不少的学生下线,策划了半个多月,如果货到不了,这些学生就等于白忙了一场。马锐当机立断,匆匆骑上自行车,飞快地赶到北大附近广为人知的“国林风”书店,一冲进大门张口就问:“你们有多少《牛津词典》?我全包了。”

  近百元的词典被一个人全部买下,连卖了多年书的售货员都瞠目结舌,以为自己听错了。清点完后,一共有40多本,店主给给马锐打了个8折。就这样,马锐的第一笔大生意以赔了200多元告终。

  顺利求职:关键时刻的再次破门

  优势并不明显的马锐剑走偏锋,真诚地写了一封求职信,和自己的简历一起寄到报社的人事部。正是这封求职信让他赢得了面试的机会。

  走过疯狂打工的大二,马锐在大三时开始收敛了,开始老老实实地学习。这个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读MBA的不实际性,于是就放弃了这个宏伟大志。茫然的他开始准备和周围的同学一样,出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