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以后,专业课增加了,好学的王春洋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了学习上。他将学习与兴趣相结合,参加了物理实验班。他说:“我一直比较喜欢物理,上高中时还喜欢天文。考大学时,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放弃了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就业范围比较大的工科专业。”在试验班里,王春洋做了许多实验。当时在实验中所运用的调查研究方法,对他后来在工厂的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实验项目一般是自己选择、自己准备工具、自己写总结报告,这些逐渐锻炼了王春洋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学习成绩为人称道外,宽厚、热心的他还被同学们称为“老好人”,因为他帮助别人从来都是不遗余力。也正因这样的口碑,在选班干部时,王春洋被推举为生活委员,管理班级的后勤事务。
这个琐碎的职务他一干就是三年,却在大四时意外升了官-当上了班长。王春洋说:“快毕业了,大家都忙着找工作,没有人管理班级事务了。大家觉得我学习成绩好,找工作不发愁,又一贯热心,就推举我当了班长。”关于这最后一次的任职,王春洋笑呵呵地说:“能为大家服务我觉得挺高兴,毕竟聚在一起不容易,能为同学们做点事,以后回忆起来也会觉得很充实、很快乐。”
第一份工作是“跳板”
“其实当时并没有想着把这个工作作为跳板,只是想让自己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水平上一个台阶,填补自身的不足。但这两年的收获真的很大,可以和后来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相提并论,甚至还有过之!它让我明白了并不是只有上学才能够学到真本事,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
大学四年转眼即逝。在就业和考研面前,王春洋选择了后者。然而,最终他以几分之差落榜了。“我总结原因,是马虎了。当时也是年轻气盛,觉得就算考不上也无所谓,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的。”
考虑到父母亲身体不好,回到他们身边便于照顾。于是他最终回到了沈阳,在中科院沈阳科技研究中心开始了自己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真空仪器,虽然新入门的王春洋对工作还有些生疏,但机会却悄无声息地来临了。王春洋说:“当时所里正在搞一套生化仪器,正好需要有人来做原始资料的翻译工作。因为我的英语比较好,我的一位师傅-也是对我的专业影响很大的一位师傅-选中了我,让我帮忙翻译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参与,他慢慢对这个专业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他平时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的态度和作风,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时,他的师傅问他:“你能不能接我们的这个课题?”王春洋一口答应。就这样,他成了课题组的一员。
后来,在完成这个课题的同时,他还做了一些机械设计和电器设计方面的工作。他大学的专业是液压,研究所的专业性质又是机电结合的,所以,王春洋百分之百地发挥了他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在研究所工作的两年时间,他觉得自己的专业技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在研究所工作不久,单位领导就让王春洋独立负责一个研究课题。随着工作量的增加以及工作难度的加大,王春洋渐渐感到继续“充电”的必要性,考研的想法再次出现他的脑海里。他说:“虽然日常的工作比较紧张。但我都是按要求完成。那段时间白天做课题,晚上继续加班,经常是持续到深夜十二点。虽然研究室是弹性工作制,但你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那段时间很辛苦,我经常是在凌晨加完班后再看一会儿书,两点钟睡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