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爸爸,回家吧(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好父亲通常也是好丈夫。戴维德·梅斯,是《婚姻——爱的艺术》的作者,他说他的小女儿出生时,他非常激动,写下了如下的诗句:
“有两个人,我有两个挚爱的人,
奇怪吗?
——更奇怪的是
我把越多的关爱,送给迟来者,
我的第一个爱人,就越爱我!”
说的多好啊。当孩子跑到门边迎接爸爸的时候,脸上洋溢的幸福让妈妈加倍爱这个男人。
一个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起什么特殊作用呢?儿童研究协会主席冈纳·戴瓦德博士相信,父亲对家庭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他的太太、他的孩子和他自己,还包括整个社会。戴瓦德博士说:“孩子去教堂,不仅仅是‘跟着父亲办点事’这么简单。也许从此,他产生了对宗教的信仰。同样地,孩子们跟着父母,可能从书籍、美术作品或音乐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一般是母亲陪伴孩子们做这些事⋯⋯但父亲的参与,会给孩子们更大的愉悦,会让他们的未来更有意义⋯⋯。”
按照戴瓦德博士的说法,父亲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向孩子解释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他可以带孩子去他的办公室,或周末参观他工作的车间,或是开着送奶车,带孩子一程。通过上述方法,让孩子了解父亲的工作。给孩子一种正面的教育,让他明白,是什么样的事情绊住了爸爸,让他不能回家陪伴宝宝。孩子可能不明白父亲分担的社会责任,但他会感觉到,爸爸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不但帮了他,也帮了其他的人。”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父亲必须花时间陪伴孩子。而且,如果他不想做个徒有虚名的父亲,那他还应该更投入一点。他必须工作,这是事实;但工作不应该成为他逃避作为人的责任的借口。那种总是强调太忙,没时间陪孩子的父亲,正是已故的H·L·曼肯,当他写如下这番话时,心里所想的那种人:“男人们不停地工作,只是为了逃避思考,对人生的思索带来痛苦的压抑感⋯⋯他们工作,就像他们出去玩儿一样,完全是一套伎俩,给他们一个逃避现实的理由。”
乔丹·斯罗德,在《基督教先驱》报上发表了一个调查报告,在300名七、八年级的男孩子中,连续跟踪两星期,看看他们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有多少。在一周内,平均每个父亲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是7分半钟!
这组沉闷的数据,正好证实了菲利普·威利的论点,“大多数美国人是蹩脚的父亲。”听上去挺尖酸、刻薄的,但却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威利先生估计,就是最最忙的人,每周也有57小时可用来吃饭、休闲或是做其它他喜欢的事。除了这57小时外,他肯定可以挤出不止7分半钟陪孩子。“但爸爸离开了家,” 威利先生痛惜地说,“他不会回来,因为他不懂人生最大的满足从‘为人父’开始,其次才是做高尔夫高手,或是生意场上的一次大机会。”
为父之道就是为人之道。它是看得见的一个标签,标志着这个人已经成熟长大。不幸的是,身体的成熟,并不能自动地转化为精神和心灵的成熟。对后者,一个男人必须自己去努力争取。
是时候了,爸爸该回家了。正像需要两个人的努力才能制造一个孩子,同样,也需要两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母亲和父亲的,才能培养出一个幸福的、将来有用的人。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