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事为福多心招祸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惟少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少事:指没有烦心的琐事。
一个人的幸福没有比无忧心琐事可牵挂更为幸福的了,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只有那些整天奔波劳碌的人,才知道无事一身轻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平静安详的人,才知道多心猜疑是最大的灾祸。
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安定时是一个智者,在国家动乱时是一个愚人。他智的一面,别人赶得上,那愚的一面,别人无法赶上。”郑板桥有一传世风行的条幅:“难得糊涂。”他还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变糊涂更难。”孔子说的“愚”和郑板桥的“糊涂”之所以难做到,是因为要想真正做到,不仅要靠忠心和勇气,而且更需要忍辱负重,运智劳神,殚精竭虑。一个有为的人应当达到“大智若愚,大巧似拙”的境界,这样就不会被琐事缠身,不会为闲言困扰。而一个平常人的生活,也应该是以一生平安无事没有任何祸端为幸福的。所有祸端多半是由多事而招来,多事又源于多心,多心是招致灾祸的最大根源。所谓“疑心生暗鬼”,很多人由于疑心把事情弄坏,其道理就在于此。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个心地光明的人自然俯仰无愧,根本不用怀疑别人对我有过什么不利的言行。只有庸人、小人、闲人才整天为闲事、琐事忙碌,为依附权势争夺名利奔波,为人言碎语费尽心神地猜疑,可见他们的思想境界很低,难以意识到自己的可笑、可悲。正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那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所以古人云:吃亏是福。
丹霞禅师有一次行至洛阳的惠林寺,因为天气很冷,他就在寺内的佛殿里把木佛拿来烧火取暖。院主见后,大发雷霆:“你怎么敢烧佛像?”丹霞若无其事地答道:“我想看看佛像怎么能烧出舍利子。”院主惊愕道:“木佛像怎么能烧出舍利呢?”“既然不能烧出舍利,那么把木像拿来烧好了!”烧佛的丹霞事后平安,而斥怪他的院主却遭到了惩罚,两道眉毛全都掉落了。这是为何?道人无心,即为无过。无心的道人何过之有?只要本性率真地行动做事,便是行佛道。舍利子烧不出,只有依本性去修炼才可修得。
方圆并用宽严互存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
治世:指太平盛世,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方:指品行端正。
乱世:治世的对称。
圆:没有棱角,圆通,圆滑,随机应变。《易经•系辞》说:“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
叔季之世:古时少长顺序按伯、仲、叔、季排列,叔季在兄弟中排行最后,比喻末世将乱的时代。《左传》云:“政衰为叔世”,“将亡为季世”。
生活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刚直严正,爱憎分明;处在政治黑暗天下纷争混乱的时代,待人处世应圆滑老练随机应变;当国家将要衰亡的末世时期,待人接物就要刚直与圆滑同时施展。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平民大众要宽严互用。
孔子说:“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退避隐居。因为,天下太平而自己贫贱是耻辱;政治黑暗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论语》里,孔子不只一次说过应该以两种方式处世的话:《公冶长》篇中,他赞扬南宫适“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戳”,并把侄女嫁了他。《泰伯》篇中,他说“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宪问》篇中,他又说:“邦有道,谷(做官领薪奉);邦无道,谷,耻也。”《卫灵公》篇中,他称赞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把本领收起来揣在怀里,指退隐)。”这是一种“识时务”的行为,同时也是一个谋道谋国兼谋身,全身自保的策略。按照这种行为与策略,他应该赞同长沮、桀溺,他们在坏东西像洪水一样到处都是的时候,知难而退,避迹躬耕,可以“免耻”、“免刑戳”,可以洁身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