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4节 事件是分寸的施展台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说完了时机的把握,我想该谈谈对事件分寸把握的技巧了。其实对事件分寸的把握说到底就是要学会因事而论、视事而言——把握了事件性质的内核,也就把握了说话的分寸。什么事当说,什么事不当说?什么事应该追根究底,什么事可以一语而过?乃至什么事说了以后会有什么后果?这一切,都是分寸把握的具体原则。即使你是侃爷,即使你是碎嘴子,这些对分寸而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侃的、你碎的事件是否对自己乃至他人甚至对集体产生了什么影响。如果影响是积极的,说明你的分寸尺度把握得好;如果影响是消极的,你就要好生想想是不是又没管好自己的嘴了。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古人有许多感言,简而不凡总让人读之久久概莫能忘。“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道出了在关键时刻“一言”的举足轻重。我以为它的机理不仅在于精彩的逻辑性,更在于它对语言丰富内涵的教义。诚然,“邦”可以理解为国家,或叫国家大事。既然是国家大事,自然由国君政客议商。要议商就要讲话,这对政客而言,可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拿不负责任的话来开国家玩笑的事。
政客如此,国君更应该如此。否则,你那掌握国家国民生杀大权之嘴稍有“不慎”,就很可能招致其乱。当年周厉王暴虐施政,民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大臣邵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不改变做法,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厉王于是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找来卫国的巫师,要他们专门刺探批评朝政的人,说:“如果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你就立即报告。”被卫巫报告者,周厉王就把他们杀掉。于是,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里议论了。人们纷纷把自己的嘴管住,即使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厉王见卫巫报告批评朝政的人没有了,十分满意,兴冲冲地告诉邵公虎:“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非议,他们再也不敢胡说了!”
邵公虎听了弭谤的经过,惊呼:“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住民众的嘴啊!”周厉王听了正要对他动怒,他却不慌不忙地进一步解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意思是说,堵住民众的嘴巴,其结果比堵塞急流直下的川水还要严重。河川被堵就会决口泛滥,即便有再多的战士抢险救灾,也肯定会伤害很多人啊;对于国民的议论难道不是如此吗?正因为如此,治水的人便要排除淤塞,使其畅通;统治人民的人便要引导民众,允许他们广泛地发表言论。
这就是典型的因事而论,视事而言。邵公虎通过类比的手法,以极其简练的三言两语,把“危国”事情的严重性解释得既得体又清楚(当然,这里也蕴含时机把握的分寸),使得这个以暴政著称的周厉王从中知得了“防民之口”所“利”与所“害”,不但不杀邵公虎,而且立即改正了自己的谬误。可见在关键时刻,视事而言分寸的把握有何等的重要!
也许有人会觉得前面所谈的事例离我们现实生活太远,“邦”也太大。殊不知即使你所处的是一个小小的团队,或是一个“三人制”家庭,同样也会有许许多多让你意想不到的事让你去面对,同样有你必须说话的时候。如果你不注意对事件本身的分析,你就很难正确地把握说话的分寸,你所处的团队或你建立的家庭很可能就因为你“不慎”之言而跟着倒霉!
嘴碎侃爷无金口 社会上有两种人最讨人嫌:一种是漏勺似地嘴碎的女人;一种是没事找事胡吹神侃的男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是这帮人“说事”的天下。他们最大的共性,就是不管大事小事都能饶起舌来。在侃爷们嘴里,天下就没有他们不知的事,世上就没有他们不敢骂的人。他们碎些什么或侃些什么,用16个字可以概括: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支离破碎乌七八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以侃代乐,侃晕了拉倒。社会上有很多被歪曲了的事实,往往就是出自这号人之口。至于他们真正的能力究竟如何?天晓得!
碎嘴侃爷如果真的只会“侃晕拉倒”的话倒也罢了,关键是他们还乐于对过眼之事指手画脚乱加指责。盖因“碎功”或“侃功”了得,所以一说起话来,总是让人听了备感窝火。听者一旦窝了火,双方就会出现磨擦,就会平生事端。比如前些日子,在江苏南京就发生了一起因侃爷碎嘴没事找事,结果双双挨揍的事件。
侃爷张某与其妻刘某本是从苏北到南京的搬运工。某天下午,夫妇俩将货物运到市第二果品市场。在等工钱的过程中,张某见货主不停地清点货物,难挨之嘴便痒了起来,他说了一句:“箱子都数不清,大脑少根筋哦!”话音刚落,货主就恼了,他回过头来朝着张某双眼就是一拳。站在一旁的刘某又再叨了一句:“你们不会讲话只会动手打人呀,这话要是你们的头儿说的,看你们怎样?”这下把在场的所有搬运工都惹火了,一起冲上来对张某和刘某一顿拳打脚踢,直打得夫妇俩鼻青脸肿。行凶后,这伙人迅速消失……
动手打人当然要受到谴责。但事出有因。因在何处?碎嘴侃嘴中伤他人。其实,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正是因为自己“嘴痒”爱碎嘴胡侃,而屡吃拳头或类似于拳头之类的亏的呢。我看他们没什么好抱怨的,要抱怨就抱怨自己愣有那张不知分寸、没事找抽的碎嘴侃嘴了。
要让说大话者闪闪舌头 本来,爱说大话的人并不见得就是一无是处。按人们平常“该说话时就说话,该闭嘴时就闭嘴”的说法,有时候说点儿大话,还真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比如冯铨,他能“一心事二君”,老而全身退之,其功夫就全在一张嘴上,其中的大话自然是少不了。可见,说大话要看针对的是什么事,要先想好大话当说不当说。
在“没有什么话不能说”的当今时代,说大话差不多都快成为一种时尚了。只是人们在听大话之时或多或少地都学会了留根筋就是了,毕竟说归说,信归信,你要是不愿意信,说大话者也不会逼着你信的。问题是,许多事经人以三寸不烂之舌吹成了泡沫,竟还是不鲜见轻信者。
先看商界,例如国内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就有许多人不顾消费者把买房当作人生大事来抓的利益,毫不讲究视事的分寸,屡屡冲破道德底线,大量雇佣巧言令色、油腔滑调的说客,对所开发的房产进行“兑水”“注水”式的宣传,说大话,吹肥皂泡,搭花架子。然而这还不算最没分寸,更没分寸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向社会提供虚假信息,开空头支票,或借助同样有失道德底线的媒体,大搞无中生有的商业“炒作”,“以烂为菜”的污染炒作,甚至以报道为由的“新闻炒作”,狼狈为奸,坑害消费者。现在很多消费者算是被这些无分寸、无度的房地产骗售行为折腾怕了,因此大家对这一行业也就提高了警惕性和维权意识。人们的警惕性和维权意识越高,那些爱吹泡泡、讲大话、混淆视听的人的空间就越小。不是吗?
除商人外,人们最痛恨的恐怕莫过于官员说话不实事求是。比如有的官员官不大,口气不小,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答应。表面上,这些人好像是干脆利落、雷厉风行,结果什么事也没办成,实际上是一种不知分寸的失职。比如有的官员政绩平平,却也敢以吹出来的泡沫“政绩”向上级“交差”,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威信。
宋代柳宗元有一句名言:“言而无实,罪也。”柳公把那些无事实根据的话,也就是不负责任的话视为犯罪,真可谓谨记箴言。凡夫俗子也好,商人官员也罢,长于“说”并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要实事求是,用“分寸”二字管好自己的嘴,惟其如此,你才会过得塌实、从容,而且也无需为哪天因为说话失了分寸而闪断舌头忧虑重重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