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限压力下生存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有一句哈佛俗语:“哈佛的第一年是地狱,第二年就是天堂。”而我对这句话的感受,从申请哈佛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哈佛之路,艰难而又漫长。我申请的是哈佛肯尼迪学院2000年公共管理硕士项目(MPA)。经过申请、考试、面试,过五关斩六将,当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的心已疲惫不堪。望着厚厚一摞需要准备的材料,想着学费、护照、签证、住宿、医疗保险……我没有兴奋,心乱如麻!
当我在两个月匆匆忙忙办完所有手续,登上飞往波士顿的航班,学校已经在同一天开学!没有休整,不能从容地倒时差,到达当日,我便上课了。而此时,我的基本生活都没有安顿下来。当时的感觉,可谓心力交瘁!后来我跟中国同学说:“中国留学生为什么通常都比较低调?因为我们承受着四重的压力:学习、生活、经济、文化。”
哈佛的学生公寓,那个叫“Peabody Terrace”的地方,让我一生无法忘记。那是一个让我实现梦想的地方,也是使我体验所谓“极限压力”的地方。那是一套空荡荡的一居室,没有床、没有灯、没有桌椅板凳,一切都要自己购置。学校在录取材料里说得很清楚,我没有订上数量有限的学生宿舍,只能住在租金更贵的公寓里,如果我希望住得离学校不是太远的话。这样,可以节省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和金钱。
感谢我的朋友!是他半夜把我从机场接到家里暂住;是他开着车带我去购置锅碗瓢盆,日杂用品;也是他带我去看美国家庭的“Yard Sale”(美国家庭因搬迁或其它原因在自家院子卖旧家具和日用品),花几个美元买了一个睡袋。这个睡袋,伴我度过了最初的两个月,随后,又被许多朋友借用过。
就这样,没有床,用睡袋作褥子,我在水泥地板上睡了两个月。没有时间买菜,吃了一个月的方便面,以至于现在想起方便面,心里还犯恶心。老留学生的故事,发生在了我的身上。
在哈佛,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就是希望能好好地睡一觉!那时,几乎每天看书做作业都要到凌晨两点,甚至更晚。第二天7点就要起床,8点上课。有时为了完成一个案例分析,通宵不眠。快速阅读,不停地阅读,直到眼睛发木。
肯尼迪学院的课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课,系统地讲解某一领域的知识,并有一定数量的案例分析,如企业财务;另一类是案例分析,整门课几乎都由案例组成,如领导艺术。无论哪一类,共同特点是都要求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并且课堂上要积极参与(有的课程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50%)。不阅读,上课就无法听懂,更谈不上高水平地提问和回答问题。通常为一堂课要阅读几十甚至上百页参考材料,而这有时对美国学生都是难以完成的。我记得那时头发掉得很厉害,夸张一点,是一抓掉一把。有趣的是,从入学到毕业,我从未生病,哪怕是感冒。当所有的神经都调动起来后,连生病的时间也没有了。然而,毕业回家了,当所有的压力都卸下后,我却实实在在地病了一场。
有一段时间,我不理解为什么教授要布置那么多的课外阅读。我也问过美国同学,他们是否能看完所有材料。他们说很难。那么,为什么还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呢?有人开玩笑,说学校为了挣钱,因为教材费是很贵的。在一个商业环境,这种说法让人将信将疑。但有一次,我在学生服务中心找到了答案。在那里,陈放着许多介绍材料,其中有一份,标题是“教师布置了大量阅读,我根本无法完成,怎么办?”答案是,阅读材料是教授们精心准备的,要尽量阅读,哪怕毕业以后。其实,准确的答案是在毕业后才找到的。今年5月,我们的校方主管保拉女士随院长约瑟夫·奈伊访问中国,其间有机会与我们这些中国学生聚会。交流当中,我谈起对哈佛的体验,说到:“哈佛教会我什么能力”这时,保拉女士与我一起说道:“在极限压力下生存。”是的,“哈佛所给予我们的,是在极限压力下的生存能力”。哈佛,她给我们创造了一种氛围,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里,你必须保持高度紧张,调动所有的潜能。一句话,为生存而战!因为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承受不上哈佛的现实,却没有人能承受不能从哈佛毕业的压力。
当然,哈佛实际上并不担心她的学生不能毕业。在新生大会上,学院副院长针对学生的担忧说:“不用担心,你们一定都能毕业,因为哈佛从来不犯错误。”哈佛相信,她的学生是最优秀的,因此不用担心学生会虚度光阴,也不必怀疑学生的能力。我们的学长、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在与我们交流时以玩笑的口吻宽慰我们说:“在哈佛考试得A是很难的,但是想要不毕业,那才是更难的。”
(作者 余际庭)